信息時代的枷鎖
問余何適,廓而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時代操縱了生命的一潭,泛濫的物質(zhì),淹沒了靜止的河流,鼓噪的藩籬式生活,浮躁了內(nèi)心的準則。繁茂的街市,穿行不止,街道上車站上橫溢了隨處可見的電子產(chǎn)品的身影,它們是這個時代的專橫,所謂的紙質(zhì)書籍被忘而置之,轉(zhuǎn)而代之的是輻射的蠻夷,網(wǎng)絡上也大幅調(diào)動了最新的進程。玄幻、青春、校園、武俠……侵占了新一代網(wǎng)界,它們成了時代的擂主。
曾幾何時,陷落沼澤的洼地,曾幾何時淚眼蒙蒙慨嘆世事炎涼,曾幾何時穿行于冷眼熱諷的錐刺中,曾幾何時荒蕪浸過枯損的目光,曾幾何時花凋葉殘淚水風干在寒風的嚴潮中,曾幾何時流溯在夕陽邊的身影消失在繁蕪中。
21世紀,物欲縱橫在各個路口,電子閱讀已霸占了時代的光影,大街小巷,車站的一角,無不涌現(xiàn)著大批電子式先鋒,讀之內(nèi)容甚不堪入目,屬灰色垃圾。
先且不論這些,讓我們循跡探源吧。這是一條并不寬敞的小街,小街上人潮涌動,青磚黛瓦紅墻,此為古街焉,橫掃目光的皆為小吃、紀念品、玩具、電子產(chǎn)物占據(jù)了。有甚多人捧著所謂的新潮,沉浸于其。我循此街走去,路過一家隱于城墻外的一家書屋,此屋雖不是很大,卻溢了滿滿的杉香味,這個不大的書屋前后有兩個門,城樓式建筑,臨門處有一對棱角,方顯意蘊,尋門而去,是郭沫若的題詞,兩個巨型木書架,更為顯目,徑直走去,方見其質(zhì),著有《周易》《詩經(jīng)》《宋詞》《金剛經(jīng)》《道德經(jīng)》等原版巨著,泛了黃的書頁是典藏之冀,生命的史詩,烙印在時代的長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何處言語,恰逢此言,頓覺驚奇,回眸之處,是道長在后院帶領(lǐng)幾個弟子誦讀《三字經(jīng)》。米黃色長衫在風中飄搖,我索其源頓然發(fā)現(xiàn):“時代的一角終有一些異同之人!倍乙灿诖怂贾袊募堎|(zhì)書籍是否會成為時代的新潮?我想有時電子書籍宛如曇花一現(xiàn)之時而你卻不得而知,因為你已扎根于泡沫文學。紙質(zhì)類書,時代的縮影,也許它本不值得你一視,但它終歸無法泯滅,因為它不屑閃耀在眾人之上,它擁有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土,扎根于此,根植于茫茫沃土,散發(fā)淡淡沁香,也許它只如那灶臺的一盞蠟燭,宸之光,搖曳在暗淡的小屋中,隨時都有隱沒的可能,但是它是你靈魂的照明燈沒有燭光照耀,何談走過的黑暗小路。也許有人覺得它封鎖你的天空,失去生命的自由,繁雜不已,可時間久了,你會猛然發(fā)覺它在你的生命注入了淡淡清茶,讓你一路旖旎,也許在人生的路上你會遇到很多命運的阻截,但它并非人生的敗筆,只要堅信路的前方是那一池洞開的生命之蓮。
紙質(zhì)書籍也許有人認為耗費太大,但莫忘懷,時代變遷,只有經(jīng)典的河流的源頭,方見礫石流金,因為它們是遠古時代的縮影,你終無法抹去那一抹翠綠,一份恬淡之意。
時代的經(jīng)典終極抉擇--隱世浮生,正如那風中的浪子,它不愿拘泥人潮世俗,不愿披金哲玉,只愿一潭清池,開滿靈性的蓮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顯澄明,尖上的露珠,泛著,一點點人性的光澤……
信息的時代,真正桎梏內(nèi)心的是那一層黑暗的面紗,它蒙上了一層空虛,無端之勢,而隱名之士無須掩飾太多,終可勻出一縷陽光,時代的主宰者實則無需詮釋過多,因為時代的明信片在底層,生命的鑰匙,在退卻的光澤中,沉淀是非。
孤鴻、山崗、一卷辭、一盞青燈,靜觀流動在血液里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