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服想到的作文
我不想有那么一天,待我猛然抬頭時,那手執油紙傘的女子就那樣消失在煙雨中,無處可尋。
——題記
國慶節,一個讓人高興的日子。但是我突然就有個疑問,人們到底是為了祖國的生日而高興還是為那整整七天,不可多得的長假而歡呼?可能八二分,可能三七分,當然也有可能是五五分成。我不得不感到心驚——泱泱大國今在何方?世風沉淪她緣何不亡?
曾在無意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關于漢服的文章,本也沒有放在心上,但如今偶然再次相遇,又是別一番感受。說到中國的代表性民族服飾,恐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旗袍吧。然而,你們有可曾注意到,那薄薄卡片上的民族,可是漢啊!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是現在,又有多少孩子認識漢服呢?又有多少孩子識得上衣下裳?襦裙,曲裾深衣,直裾深衣,袍服……又有幾人得見其樣貌?
說到漢服就不能不提頭發。古人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并有不可剪發的訓誡。華服配上精巧的發髻,別致的發簪——這是沒有人可以質疑的美。這不是清代假假的旗頭可以比擬的。現如今,人們早已摒棄不可剪發的訓誡,時代早已變化,我并不反對人們對于美的追求。然而有些人似乎并不只滿足于發型的改變。中國人的眼睛和頭發在陽光下會呈現出美麗的金棕色,像是他們那摻著金子似的肥沃的土地,可惜他們對此毫無自覺。有些中國人不僅對這樣美麗的事實毫無自覺,且不住希望自己的頭發變成其他的顏色。
現在,家長們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去學鋼琴,學長笛。但又有幾人識得何為古琴,何謂角徵羽宮商?你們用著簽字筆,熟練的寫著英文,說著英語,又有幾人還記得古老的詩歌如何吟唱,還會手執狼毫揮灑那行云流水,鐵畫銀鉤?喝著可樂,雪碧的你是否還能靜靜的炮制一杯茶,與月獨享?
中華的歷史是世界幾極中最值得他們驕傲,也是最長最璀璨的一個。可惜他們中的有些人對此也幾乎毫無自覺。真遺憾呢,對自已這么璀璨的文化毫無自覺,且那些人愿意付出任何代價使自己變成別國的人,無論那個國家是不是能夠比得上中國。
你若是說中華已經5000多歲了,這話沒錯。她的身上積淀了幾千年以來不斷變化,卻外圓內方的華夏民族的一切。即使是最嚴苛的環境,也沒有把她變成另外的一個什么東西。她還是她,龍仍為龍。不過你要是說中國今年65歲,她估計也會欣然接受。新生的國家更容易適應迅速發展的世界格局,更容易被世界接受。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65是一個相當年輕的數字,說不定中國會更好地發展。十月一日是她浴血重生的日子,是鳳凰涅槃的日子,是龍踏云歸來重新睥睨天下的日子。
對于古老的中國,新生的中國,我能做到的承諾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
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