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軾
據我多年“苦”學,對蘇軾那老頭還是頗有了解,畢竟也是學了幾篇他的古詩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文忠在書法上與黃庭堅、米蒂、蔡襄并稱為“宋四家”。主要作品為《赤壁賦》《石鐘山記》《題西林壁》等,其集為《東坡文集》。其詩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豪放詩派。
我眼中的蘇軾——他豪放。
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蘇軾一生雖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坎坎坷坷,但卻有著我們沒有的豪情壯志。即使到了晚年依就英姿蓬發,好若“老夫聊發少年狂。
我眼中的蘇軾——他多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然而他對自己過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無限,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那小軒窗前的“相顧無言”讓世人陪他灑下千行心淚。
我眼中的蘇軾——他放達。
蘇軾因黃州詩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也隨風而散。
我眼中的蘇軾——他愛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乃是千古流傳的佳句,而蘇軾也是被貶至此——杭州。然而他沒有悲傷,沒有憤憤不平,沒有妄自菲薄。只應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
誰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誰說“楊柳岸,曉風殘月”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誰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為李后主吟唱?
誰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為李后主吟唱?
豪放的蘇軾,多情的蘇軾,放達的蘇軾,愛民的蘇軾,我眼中的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