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馥郁的鮮花從未說愁,因為花開花落,終將再綻紅顏;清澈的溪水從未說愁,因為浪逐浪花,終將匯聚滄海;柔曼的綿云從未說愁,因為云卷云舒,終將縹緲纏綿。瑟瑟寒風(fēng)還未卷起深秋的枯枝敗葉,空中已徐徐飄零著片片白雪。這寒冬的銀裝素褰,未免會有一種莫名的寂寥。冤如那秋色蕭條,即使有冬天也會有秋天的莫落,愁緒萬千,少年說愁,為何而愁?
“征程仆仆欲何求?前路漫漫心憂惘。仰天長嘆無用處,一曲悲歌愁更愁。”堆成金字塔的作業(yè)和漫天飛舞的試卷擠破了嘀嗒響的時間,在眼皮“打架”后郁還得看你最后一眼。45度仰角只不過是一種偽裝的姿態(tài),撒著托鞋上床睡覺已經(jīng)過了十一點。小小少年還沒逃出昏暗的囚牢,就已學(xué)會咆哮,闡述憂傷。少年說愁,為自己而愁。
“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窗,已被皎潔的月光占據(jù)。湖面的粼粼波光,如一張憔悴不堪的臉,刻滿歲月的滄桑。殘葉簌簌,我心紡徨;冷風(fēng)習(xí)習(xí),我心悵惘。年復(fù)一年,過了多少春秋?人們總是暢談生死,卻不知屬于自己的天堂又在何方。那些憂愁,剪不斷,理還亂,每時每刻都纏繞身旁,揮之不去。小小少年雖未曾真正感受,卻早已在風(fēng)中迷茫。孰知生,焉知死?少年說愁,為生死而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泱泱華夏,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舉世矚目的輝煌:騰龍般蜿蜒有八達嶺的萬里長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歡呼聲還在天安門上空回響;粉妝玉砌的故宮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洗滌依舊金碧輝煌;氣勢凜然的秦兵俑令世人嘆為觀止……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孕育出了一個繁榮昌盛的大國。如果沒有祖國的英雄兒女的拋頭顱撒熱血,哪來今天正揮灑青春汗水,充滿蓬勃生機的我們?但如今的中國,用“利”這把鋒刀,割去了凝聚五千年的文化精華。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網(wǎng)絡(luò)侵?jǐn)_……這些污穢,正一點腐蝕著少年稚嫩的心靈,強盛安寧的國家被掩上一層陰霾。中華民族何時才能重振以往的光采?少年說愁,為國家而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愁。”我終于大徹大悟,仰望夜空,看那絲縷愁緒漸漸濃于星辰之間,融入墨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