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歷史在訴說-澳門回歸話統一
有人說南國小城澳門是一座小巧別致的歷史博物館,那里每一件精湛的歷史文物都曾演繹過一段動人的故事。
歷史,也許“歷史”對于一個小女孩來說,是一個較為難懂的名詞,不是嗎?小時候,我只會感到澳門的神秘,卻從不知曉它傳奇的過去。
太陽,東起西落;光陰,依循它的軌跡悄悄地從人們身邊劃去……一切事物都在永恒的規律中,無常地變幻——小女孩長大了,真正觸及歷史,重游這座歷史的博物館,真正欣賞它的每一件珍品——媽祖閣繚繞香煙之中眉慈目善的媽祖娘娘啊,我們感激您,感激您永遠在那里守候,守候著家鄉漁民的歸期;圣保祿教堂熊熊烈火之中巍然屹立的大三巴牌坊,您讓我更深刻地領悟了牢牢守衛家園,維護尊嚴,才能不為異族侵凌的意義……啊!歷史的面紗被我一幕一幕地揭開,它不再神秘,還將我牽回那久遠的年代,引我探求它殖民地身份的由來,教我深思它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深意。
是的,自從西環銅馬像遷移,自從中葡友好建筑矗立,我多么想知道它繁榮的由來,我多么想知道小漁村演變的經歷!噢!澳門的歷史,它分明在告訴我:他是一位即將歸家的“浪子”。我在追問他離鄉背井的昔日,我要真正理解他迫切歸家的心緒。
他悄悄告訴我:“我已經離家多年了,背井離鄉四百多年的思念早已匯成了一江川流不息的水,然而,流水總不能匯進家鄉的長河,融入祖國的江海,我遺憾,我惋惜!縱使家鄉的土地是我食糧的根基,縱使家鄉的河流是我飲水的泉源,但我卻離開了家園,離開了宗族,離開了祖國——身不由己地漂泊流浪。我多想向生身‘母親’訴說我成長的經歷,我多想告訴她,我不再是昔日漁村,我是今日繁榮小城。工商業已發展,我愿‘母親’目睹;百業正興,我愿‘母親’知曉。我的家鄉,我的祖國啊!身在異地的我好想您啊!”
我深知“浪子”的憂愁,于是我對他說:“回家吧!帶著辛勤耕耘的成果回家吧!帶著滿心的掛念與喜悅回家吧!”他笑了,他神秘地告訴我:“昔日,我的家千瘡百孔;昔日,我的家傷痕累累;昔日,我無奈地被腐敗的政府拋棄了,它說它元能為力。真的,當時它確實已經奄奄一息……今天,今天不一樣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她的每一個角落里吹拂著,吹拂著……吹醒沉睡的紫荊花,喚起了蒼勁的老榕樹,吹起了塵封多年的信箋,她似飄香的舞蝶,盤旋在遠方的我的身邊,對我說:‘回家吧!回去看看家鄉的泥土;回去吧!趁著一個銘心的日子,回吧!’自從‘一國兩制’構想的誕生,自從《中葡聯合聲明》的簽訂,我就有了歸家的日期,我那思念的長河終將匯人家鄉的江海里,流進繁榮的汪洋中。我不再叫‘浪子’,‘中國澳門’是我最驕傲的名字。”
我在他的眸子里分明看到了祖國統一,看到了南國小城投入祖國母親的懷抱——1999年12月20日——他的歸期。那時他將與祖國母親和12億同胞一起歡聚,為他的家園盡一份綿力。我為他驕傲,為他自豪,亦為自己讀懂歷史而自慰。
“統一”是比“歷史”更難懂的名詞,“統一”的意義我怎樣才能得知?“浪子”說:“從小城里,從每個澳門人的心里找找吧!”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從學校大堂回歸倒計時器上,從中銀大廈門前喜迎國慶的橫幅中,從大街小巷高懸的大紅燈籠上,我找到了……回歸——統一,兩者從不可以分割,澳門回歸祖國,祖國才能統一。統一,是中華兒女從古至今的愿望。
南國小城,這珍藏歷史寶物的博物館啊,你還將增添珍奇呢!我深信不久的將來,“錦繡中華澳門篇”將在博物館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