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莊子大宗師》
靜謐的夜晚,涼風習習,獨自漫步在校園的操場上。望著繁星閃爍的夜空,心里思緒萬千。不停的想著一些人,一些事。恍惚間,想到了莊子寫的一句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莊子起初是寫兩條魚的,但仔細一想,兩個相愛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無錫顧山腳下的兩棵紅豆樹是否還在,但我知道,昭明太子與惠娘的愛情永存天地。他們的相逢是偶然,可離別卻是必然。
“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所有的海誓山盟都已成空。但惠娘知道,蕭統對她的情誼是真的,只是封建禮教使他們無法法在一起,他們只有忍受相思的煎熬。多年以后,當蕭統重返顧山時,早已物是人非。“梅花今猶在,雪海何處尋?”他所能做的,唯有栽下惠娘留給他的紅豆后,默默的離開……
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傳百年之后,那兩顆紅豆樹的枝干交雜在了一起。“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哎,“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與其相濡以沫,日日相思,倒不如相忘于江湖,落得逍遙自在。
或許在好多人眼中,蘇軾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孰不知,他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柔情。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妻子故去多年后,他依然記得她“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樣子,足以見子瞻對王氏的用情之深。“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悲痛之余,他只有發出“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的感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自古以來,最傷人的莫不過相思,相思之苦,痛徹心扉。兩個人真心相愛,即使不能在一起,還是令人生羨的。至少當他們抬首眺望明月時都知道,在那片星兒所在的地方,有人和自己一樣,都彼此思念著對方。然而單相思的我又是忍受著怎樣的痛苦?
17歲,一個美麗的季節,青春期的萌動,使我們對潘多拉的魔盒充滿好奇,然而終究不敢越雷池半步。看著喜歡的女生就在面前,卻無法表明心跡。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希望她快樂。有時覺得自己是個十足的懦夫,既沒有勇氣與她相濡以沫,又不舍與她相忘于江湖。只會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默默地守望著她。
也許有一天,她會問我,什么叫喜歡?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她。這種感覺只存在于心中,不是言語所能表達。有時人真的好矛盾,明明喜歡著一個人,卻又不敢說,是怕她不高興?是怕她拒絕?亦或是怕影響學業,耽誤了各自的前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初見,留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那么美好,是那么的純真。沒有任何復雜的感情,所有的感覺都如木棉花的香味般,淡淡的,若有若無。
最近剛看了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挺羨慕黃藥師的。獨自浪跡江湖,一首碧海潮生曲,一壇醉生夢死酒。“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就這樣了此余生。既不用相濡以沫,也無須相忘于江湖。
物極必反。就像《易經》中乾卦的卦辭寫的一樣:“上九,亢龍有悔。”愛到深處須回首。不論蕭統也好,還是蘇軾也好,亦或是我自己,若當初初見后便各自轉身,那該多好。不用相思,也不用痛苦。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