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優秀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二散文 > 寧河八景

寧河八景

發布時間:2019-03-03

寧河八景

  甘肅和政,古稱寧河,其文化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自然風光秀美,名勝古跡眾多。境內有著名的虛名須彌翠色、懸壺點漏、雪山映月、安遠晴嵐、赤壁晚照、清虛晨鐘、五夜泉聲、三河春浪,被史書稱為“寧河八景”。這八景各以其地質特征或其典故而取景名,歷史上文人墨客為贊美。

  松鳴巖,位于縣城南23公里處,群山疊翠,風景如畫。因山間常有松濤回蕩,故得名。又因建佛寺于懸崖峭壁之間,亦稱“須彌翠色。”太子山,位于縣城南28公里處,又稱太峙山、露骨山,高聳入云,幾乎終年有雪,月色與雪光交相輝映,故稱“雪山映月”。南陽山是縣城的西北屏障,距縣城5公里,古稱安遠坡,是古驛站所經之地。山間時有淡淡蒸氣似煙似紗,故有“安遠晴嵐”之景名。縣城東門外,有一座由水繡石形成的小山,高達百米,山上清泉如練,從數十米懸崖飛瀉而下,宛如千根銀絲穿就翠珠串串,故名“滴珠瀑布”。紅崖洼,古稱金劍山,是縣城的北部屏障,距縣城3公里,古時候青山滑坡,露出高數十米、寬百米的紅粘土峭壁與夕陽交輝,故得名“赤壁晚照”。縣城后山上的清虛觀內有一鐘樓,懸掛一口報時鐵鐘,在靜謐的清晨,洪壯的鐘聲催人奮起,故有“清虛晨鐘”的佳話。有詩為贊:“百八蒲牽慣送春,山河依舊歲華新,清晨每有鐘聲徹,喚起黃梁夢里人”。縣城東南牙塘河、大南岔河、小南岔河交匯之處,在春光明媚時,河中碧浪與岸上麥浪共涌,別有一番風韻,故稱其景為“三河春浪”。后山泉位于清虛觀東百米處,在夜深人靜時,這里泉水發出的聲音給人以“每誤泉聲作雨聲”的感覺,故有詩人以“五夜泉聲”為題作詩道:“一夜燈光徹五更,欣聞漏院讀書聲,門前又有泉流繞,好借盈科訓后生”。詩中的“漏院”,指光緒年間在和政縣縣城中修設的龍泉書院。一九九七年,和政縣人民政府批準松鳴巖、滴珠山、南陽山、鐵溝、寺溝、柳梅灘、三岔溝、湫池溝八處自然風景區為縣級風景名勝區,故稱為新“和政八景”。

  和政縣位于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恰為祖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縣城四面環山,自古以來就有“東依赤壁,西障太峙,北枕安遠,南限松巖”的描述。地勢南高北低,境內溝壑縱橫,山多川少,耕地面積23.5萬畝,其中山地18.28萬畝。森林覆蓋率29%,植被覆蓋率80%以上。縣城距蘭州市120公里,距臨夏市30公里。

  和政,漢前為西羌之地;東晉十六國時前涼設縣,初名金劍,宋稱寧河;明嘉靖十年設和政驛,取政通人和之意。和政有達浪鄉鄭家坪“齊家文化遺址”為代表的古文化遺址15處;有被譽為“古動物學界的東方瑰寶”—占據六項世界之最的古動物化石及出土地30多處。甘肅重點推介的20個旅游景點之一;新營鄉炭市集為秦太子扶蘇鎮守邊關的駐地;現存滴珠山公園的“懸壺點漏”四字是明代大學士解縉被貶河州時僅存的兩處遺筆之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松鳴巖是甘南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之一——肋巴佛曾坐床剃度和從事革命工作的主要地點;國家氣象局局長、著名科學家—秦大河曾在和政一中任教多年;買家集牙塘是隴右地下斗爭領導人、我國著名民族學家、宗教學家——牙含章故里,也是我省著名教育家、西北師大原校長——白光弼先生的故里。和政還有各民族長期聚居形成的獨特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奇葩“松鳴巖花兒”,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花兒傳承基地”。

  (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松鳴巖

  松鳴巖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和政縣城南23公里處的吊灘鄉小峽之中,距蘭州市143公里,距臨夏市56公里,景區頂峰海拔2736米,面積33平方公里,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與太子山逶迤相連,小峽河奔騰于峽谷之間,青峰接云,古松參天,四季云霧繚繞,終年流水潺潺;每當山風勁吹,松濤聲震蕩峽谷,松鳴石壁,似千軍萬馬奔騰于峽谷之間,經久不絕,故名“松鳴巖”。景區由西方頂、南無臺、雞冠嶺三峰構成,因其突兀挺拔狀似筆架,傳說神筆馬良每次做完畫之后,便把他那支神筆擱置于此,故又稱此山為“筆架山”。此外,在懸崖上有一段人鑿橫道,因其險峻而稱“天橋”。“天橋”之上于懸垂的石崖間有一形狀奇特的馬尾松,被稱作“萬年松”。過“天橋”向北數十米處有“一線天”勝景。從“一線天”拐“之”字向南為仰天池,自石崖滲出的池水清澈見底,常年不竭。在松鳴巖懸空的大殿—觀音殿,還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神泉。相傳此泉乃觀音菩薩玉凈瓶中甘露所化,自蓮花寶座下滲出,盈而不溢,涸而不竭,水質清冽。飲之,遂心愿,驅百病,潤心神。民眾爭相飲之,從者甚廣,故曰:神泉。另外,松鳴巖景區景點還有:幽寺鐘聲、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松鳴飛瀑、百鳥朝鳳、小康之家、鴛鴦湖、松鳴塔、夫妻樹等。這里是臨夏州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這里的古樹各領風騷,獨樹一幟,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似掠鷹騰起。還有似葫蘆的葫蘆松、獨松迎客的迎客松、凄美感人的同心松、虬根交錯的群龍赴會、通根相擁的連理松;禪理頗深、令人頓悟的千佛手,雍容富貴的華蓋千年,高聳入云、挺拔傲立的擎天柱等奇異景觀。景區內云杉、冷杉、馬尾松遍布山野,古樹參天遮蔽,四季蒼翠,古有“須彌翠色”之景名,列“寧河八景”之首。陽春三月,這里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炎炎夏日,這里綠蔭濃濃,涼風習習;金秋十月,這里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寒冬臘月,這里雪山青松,相映成輝!

  據文獻記載,松鳴巖佛寺初建于明永樂二年——正統二年(1404-1437年),河州都督劉昭自捐奉銀并倡導民眾捐資創修,至清同治年間,先后建起大殿、二殿、三殿、玉皇閣、圣母宮、南無臺及西方頂等處的殿宇,以后大多毀于戰亂,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縣時無一保存。原甘南農民起義領導人之一——肋巴佛曾在松鳴巖坐床剃度。1985年,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當地群眾又捐資出力在原址上重建了大殿、獨崗寺、山門、玉皇閣、娘娘殿等古典建筑,佛事活動隨之日盛。

  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藍馬雞、紅腹錦雞、淡腹雪雞、野雉、四不象、鹿等珍稀動物;查明的喬木、灌木有200余種,野生花木174種,野生藥材205種,有一定經濟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10余種。豐富的植物資源使景區四季變化分明,景觀豐富多變。因此,松鳴巖又有“綠色植物王國”之美稱。

  松鳴巖又是中國“花兒”的傳承基地。每當野牡丹遍山開放時,各地游人和“花兒”歌手云集于此,競展歌喉,唱“牡丹”,漫“少年”,“龍華盛會”因此得名。清人祁魁元有詩贊曰:“我亦龍華游盛會,牡丹歌罷獨徘徊。”松鳴巖“花兒”會,俗稱“四月八花兒會”。始于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八日,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臨夏、和政、廣河、康樂、卓尼、夏河、臨洮等地的漢、回、東鄉、保安族等民間歌手云集于此,在松鳴巖的山坡上,樹蔭下,小溪旁,叢林間搭起帳篷,晝夜對歌。同時祈福襄災,求神許愿,舉行佛教的龍華盛會。四月二十八日是花兒會的高潮,故松鳴巖俗稱“四月八”。“老僧新開浴佛會,八千游女唱牡丹”是對松鳴巖“花兒”會的真實寫照。松鳴巖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正以嶄新姿態吸引八方來客!

  (二)滴珠山公園

  滴珠山公園,又稱小寺山,位于縣城東門外,山頂有一股清泉從10余米高崖瀉下,潺潺有聲,如滴珠落玉,故得名,又有“瀑布滴珠”之景名。明朝大學士解縉有詩贊曰:“寧河城頭百丈涌,瀉下通明五色虹,若到關頭應駐馬,下瓢一飲醉春風”。崖上刻有“懸壺點漏”四個大字,系解縉僅存兩處遺筆之一,滴珠山因此而名盛隴原。

  滴珠山是一座玲瓏別致的袖珍式園林公園,融南方園林公園景致和西北山水風貌為一體。由白堊紀巖石形成地貌奇特的風景,靈秀、清幽。亭臺樓閣、池塘水榭、清泉玉珠、飛瀑流虹、茂林修竹、蒼松翠柏、湖光山色共同構成一副獨特的玲瓏美景。

  滴珠山不僅景色秀麗,而且其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更為其增添了無數奇異的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公園內歷代名人題字尚依稀可辨,除解縉的真跡《詠寧河》、“懸壺點漏”外,還有月牙池壁上的“和沼”兩字,系民國二十二年和政縣長火燦所題;移風亭上對聯由郭棟書記所題:“懸壺點漏滴滴明珠迎游客,飛瀑直瀉飄飄玉液醉春風”,融滴珠勝境,和政特產,淳樸民風于其中,為和政楹聯中的精品;攬勝閣上白廷弼書寫的對聯:“山歡水笑笑笑笑笑笑去古今愁,政通人和和和和和和來天地寬”。寓滴珠山笑泉與和政縣名于其中,回味無窮。

  滴珠飛瀉的珍珠瀑,景色秀麗的小寺山,純樸好客的寧河人,風景迷人的和政縣,歡迎朋友你的到來。

  (三)柳梅灘風景名勝區

  柳梅灘風景名勝區位于縣城南部的太子山腳下,距和政縣城25公里。包括柳梅灘、大灣灘、麻崖、海眼、冰糖石洞等景點。其中,大灣灘系清代駐河州鎮綠營軍牧馬場,建有馬王廟;麻崖原建有麻崖寺院,戎辰之亂中被毀,再未修復。一入景區即聞轟轟巨響連綿不絕,這就是所說的海眼。巨大的水流從地下噴涌而出,頗為壯觀。腳下牙塘河滔滔而流,穿石而出,被匯聚于牙塘河水庫,牙塘河水庫于2019年10月完工使用,這座水庫的完工解決了我州和政縣、東鄉縣,沿渠群眾人畜飲水的大問題。

  柳梅灘風景區,景秀、水清、峰奇。座座山峰各具有特色:有峰從湖面升騰而起,有峰橫空出世。遠看峰高云低,奇峰猶如千帆競發,各領風騷。

  與奇峰相依的水庫所形成的湖面水清如黛,碧波蕩漾,微風吹過,泛起千層玉帶。夏日的湖面,風光旖旎,群峰倒映其中,煞是好看。蕩舟其上,其愜意之情可與泛舟西湖相媲美;冬季來臨,在群峰映襯下,巨大的湖面平滑如境,嬉戲、滑冰、是天然的水上游樂場所,吸引著附近孩童、八方的游人,其樂融融,沉醉其中。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藍天、白云、雪峰、松柏、湖水交相輝映,泛舟湖中,環視遠眺,林間點綴著農田、村舍,成群的牛羊構成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田園風光。

  (四)鐵溝風景名勝區

  鐵溝風景名勝區位于縣城南部太子山麓,在新營鄉境內,距縣城20公里。景區呈峽谷狀,縱深15公里,峽口有煉鐵遺跡,故名鐵溝,又稱爐子灘。原藏傳佛教鐵樺寺就建在此處,后毀于戰亂。

  和合路貫穿鐵溝風景區,景內林木叢生,兩邊群峰聳立,石壁萬仞,峰高云低,綿延起伏,形態各異,形成一山一景,景景如畫的山水長卷。距爐子灘不遠處,有一處近千畝的天然草場,猶如一條綠絨毯平鋪地面,令人陶醉,是休閑、住宿、娛樂的極好場所。前行,便看到一處名勝古跡—飲馬泉,泉水清澈冰涼,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無污染。景區內,溪澗流水清澈見底,小魚悠閑自在,卵石被山泉沖洗得似珍珠瑪瑙,登山俯瞰流水如一帶白練,隱現于山林之間。林密蔽日,山映樹,樹依山,山風吹過,迎風搖曳,婀娜多姿。至秋月,層林盡染,景色尤佳。林內珍禽眾多,到處出沒。灌林中山珍遍布,唾手可得。峽谷中,百鳥和鳴,人游其中,仿佛置身于音樂的海洋。游人嬉戲于地毯般的草地上,融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人間的快樂,這就是鐵溝,如詩如畫絢麗多彩的人間天堂。

  (五)寺溝風景區

  寺溝是夾在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位于縣城南20公里處的蔥花嶺下,在峽谷中建有佛寺,景色優美,玲瓏別致,故寺溝又稱“小普陀山”,又有“普陀仙境”之美譽。

  踩著羊腸細路,來到西峽壁下的“菩薩殿”,高高的石壁上刻著一尊佛像,此寺系明代劉都督修繕,可惜后來被毀,現在的這座寺是一九八三年以來由群眾集資重建的,結構精巧,款式端莊。松樹郁郁蔥蔥,八卦亭玲瓏剔透,為山水錦上添花。爬上西峽半壁的“百子洞”,這是一個天然石洞,洞口有“百子宮”三字。出了“百子洞”沿盤旋的小徑向前就是“觀景亭”,一眼望去只見一個登天云梯從東崖落下,原來它是一道從八級石臺流下,形成八個連接的瀑布,銀光閃閃,濤聲轟鳴,霧氣彌漫,煞是好看。清代進士鄧隆曾賦詩一首:“瀑布落天吼怒雷,青山綠水絕塵埃;松風說盡長生法,疑是天龍灌頂來。”瀑布從高坎處陡然落入峽谷,形成寬約四五米的“油缸池”。寺溝原有大殿、八海殿、百子宮、獨崗、牌坊、山神廟等建筑,清咸豐年間毀于戰亂。后來大殿、百子宮、牌坊等在原址重建。

  站在寺溝底部,環視兩邊,山形奇特,怪石嶙峋,各種樹木郁郁蔥蔥,許多珍禽異獸出沒于其間,好奇地探視著一群群游客,百鳥鳴啼譜成一曲曲鳥兒協奏曲。

  (六)南陽山森林公園

  南陽山森林公園,距縣城4公里,蘭朗公路盤山而過,1997年列為縣級風景名勝區。南陽山森林公園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南陽山古稱安遠山,因山霧繚繞,似煙似紗,如夢如幻,有“安遠晴嵐”之景名。景區內人工培育栽植起來的人工松林區,現已營造了油松、云杉,落葉松,柏樹為主的近萬畝人工針闊混交林,造就了一派郁郁蔥蔥,清新宜人的自然風光。

  南陽山是一條從太子山延伸而來的山脈。它從太子山延伸而下,入廣河縣境內,猶如一條長龍橫臥在和政縣城北面。南陽渠沿山逶迤伸向東鄉縣境內。近年來,這里通過招商引資修建的南陽山民族風情渡假村,是理想的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的好場所。又在南陽山密林中人工鋪成三條水泥小路,分別起了雅致的名稱:舒心路、致富路、文明路。穿過密林,登上南面的最高峰,便是百余畝廣闊的草地,身后是大片的松林,密密層層。俯瞰近處,便可看見猶如一面鏡子似的和政縣卜家莊水庫,水庫邊上垂釣、休閑之人隱約可數,向東望去是和政有名的臥龍山,從南向北,逶迤而下,象一條巨龍把頭伸向小南岔河與牙塘河的交匯處。南陽山,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

  (七)三岔溝

  三岔溝風景區位于太子山北麓,距縣城二十公里的羅家集鄉,黃羅公路可直通景區,交通便利,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景區主要由熊窩溝、直溝、西溝組成,故名“三岔溝”。在三條溝中流淌著三條小溪,三條小溪在歡聲笑語中匯聚,訴說著這里春夏秋冬的夢幻,以及如詩般的田園。

  進入三岔溝,在彎彎曲曲的道路兩旁,高峻翠綠的山坡上是一塊塊農田和村舍,幾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緩緩流淌在清幽的山谷和碧綠的青草叢中,與村舍、小橋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令人流連忘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仙境之中。

  三岔溝有著名的“小紅崖”、“大尖山”。小紅崖像一位美女一樣,旭日東升時,山崖一片赤紅色,在周圍綠樹映襯下,呈現出一幅“赤壁紅崖映朝日,喚來人間總是情”的秀美畫卷。而“小尖山”象一個雄偉的男人,山勢險峻,雄偉,陡峭,挺撥,陰雨天,有云霧纏腰的景觀。冬季,積雪封頂,一派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三岔溝東面的山峰上林木茂盛,花草滿坡,山頂上的那棵千年梨樹,三人環抱方可圍。這里的山,景色更加奇異誘人,山秀林美,鳥語花香,令人陶醉。置身在這大自然的懷抱里,親吻那純潔的草坪,仰視湛藍的天空,耳聽悠悠牧歌、純真童謠,猶如與天地傾訴心扉,真正能體會到回歸大自然的無盡樂趣。

  (八)湫池溝

  湫池溝位于和政縣三合鎮北麓,左右兩側毗鄰鐵貢山和紅崖洼,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湫池溝是和政縣三大浪山“花兒”會場之一,融自然景觀,淳樸民風,宗教信仰,歷史傳說為一體。傳說松鳴巖、湫池溝、寺溝為三姊妹修行之地,三姐妹系龍華圣母所生,姐妹三人厭倦了天庭生活,想到人間各找一處美景修行,于是大姐“金霄”在松鳴巖安家落戶,三妹玉霄在寺溝安家落戶,二姐“銀霄”膽小慎微,帶花椒籽落戶湫池溝,故湫池溝又稱椒子溝,每年這三大會場集會時間為:松鳴巖,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湫池溝,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三,寺溝為五月初四至初六。每逢廟會之時,請喇嘛誦經,老嫗少婦,焚香求福,青年男女搭伙結伴,游山賞景唱“花兒”、漫“少年”。文革時期,湫池溝的廟宇慘遭破壞,成為一片廢墟。改革開放后,當地民眾集資興建了大殿戲臺,并開始著手對湫池溝進行治理和綠化,中斷了多年的山會也恢復了。每年五月初一至初三,當地民眾捐資邀請夏河拉卜楞寺活佛來此誦經,祈禱國泰民安,并請來臨洮等外地秦劇團登臺獻藝,為龍華盛會添彩助興。

寧河八景 相關內容:
  • 在四季輪回的季節里,我仍然最喜歡初夏的浪漫和絢爛,唯獨對冬天有所敬畏,畏懼它的寒冷,敬服它的冷傲。你說,你喜歡冬天有雪的日子,喜歡聽雪在腳下低吟的聲音……你走的第二天,落雪了。...

  • 多變的夏

    滿滿的陽光,但是,他代表的并不是溫暖。而也許只是:枯燥、悶熱。樹枝上幾聲蟬鳴寫出這樣一個夏。形容夏日,不可避免會想到的詞,應該是“炎炎烈日”之類的吧!...

  • 朦朧的霧

    初秋清晨,行進在永蓮319,涼意印染在肌膚之上,腦際變得清醒而稍顯迷茫。霧充澈著空氣,視距只有幾米,前行的路因了霧而變得疑慮和艱辛。始終開啟的警示燈象黑夜中的一篝火,彌彌地提醒著來往的車輛和行人。...

  • 夜幽靜

    窗外,微雨替夜花隨落,處處雨滴在隨風流浪,簾內,我輕聲側耳,惺惺睡意已休遲……我獨坐在窗前,風兒輕輕地撫摸著大地溝壑縱橫的年輪,雨滴偷偷的梳理著黑夜繚亂的發鬢;一間孤獨的的小屋,一抹羞澀的流光,牽引著垂簾,用溫柔的雙手輕...

  • 雨與傘

    打開,雨傘,很美!雨是傘的情人,傘的心容納無數滴雨,上天注定了,傘與每一滴雨相處的時光,不會太長。每次每次,傘的周圍出現的總是不同的雨。剩下的其他雨滴,跑遍了大街小巷,向傘發出深情的呼喚,傘跑了出來,卻沒有把雨領到家里。...

  • 傷感的季節

    秋天,一個傷感的季節。落葉飄零,像無數即將死去的黃蝴蝶,飄落到地上,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也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季節,我們分別了,這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也許,今生都很難相見,但是,我堅信:如果有緣,定能再見。...

  • 東莞的春天

    東莞的春天,對大多數人來說,常常是沒什么意識的就姍姍然的來了,似乎沒有一絲刻意的痕跡。因為這里四季都是綠的,所以綠色的春天和春天的綠色,對生長于此的我們,有著點麻木也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彎彎曲曲的山路

    那一段彎彎曲曲,坎坎坷柯的村路我走了無數遍。那時的早晨,晚上。我都在那條小路上奔波。細數它身體的每一筋,每一棵血管。每天早晨,霞光初照時,我會與每一重山問好,向每一汪水致意。欣賞那疊疊黃土,汪汪碧水所獨具的韻味。...

  • 初二散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双桥区| 新巴尔虎左旗| 泸西县| 信阳市| 勐海县| 南郑县| 丰县| 镇巴县| 宜丰县| 天峨县| 凉山| 舒兰市| 龙南县| 安阳市| 惠东县| 达日县| 科尔| 石家庄市| 钟祥市| 张家界市| 石阡县| 青川县| 防城港市| 昂仁县| 宾川县| 洛隆县| 炉霍县| 丹巴县| 怀远县| 卓资县| 高阳县| 奎屯市| 镇康县| 全州县| 江西省| 如东县| 嵩明县| 孝昌县| 若羌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