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詩句,伴隨我的人生路
可能是因為長期接觸宣紙,又或許是小時受環境影響,在我的潛意識中,現代文章是比不過古代文言文的;文言文再好,也是不如古詩的。
幼兒時,小孩子難免會有些模仿愛好,又被冠上“小女孩要文靜”的帽子,便從小開始了與先輩之間的交流。
喜歡李白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飄渺之感,便穿起了白色衣衫,有一段時間,認為只要是白裙子,就可以變成觀音大士,所以對古文的喜愛也更上一層樓。
長大一點,趕上了建國六十周年那浩浩蕩蕩的閱兵式,不禁想起周總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那寬廣的胸懷,傲立一切的信心,讓人熱血沸騰的語調,這世間幾人能有?
我是一個喜新不厭舊的追星族,我愛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悠然自得;愛那“直掛云帆濟滄海”般的豪情萬丈;又愛那“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般的齊聚一堂。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話,這心,這情,哪一樣不是無與倫比?
我喜歡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般的教育詩,自從我認識到這個社會并不是那樣光鮮亮麗時便開始了,人海茫茫,想要知心朋友又談何容易?人世間的百媚千紅,誰能找到那知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不懂其意,卻能臨其境,那一筆劃,那樣簡單,合起卻是一副國粹般的水墨畫。
品味中華五千年經典,不易,更不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一點一滴,那些文人墨寶伴我成長,那些令人難忘的點點滴滴,那些由一個個方塊字譜寫的歷史,伴我度過無數快樂的日子。
與我悄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