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鄉愁》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這是李清照鄉愁詩中最喜歡的兩句。一生的顛沛流離,對故鄉的那份情自然成了她的一個“結”。是啊,故鄉是一種牽引,一種深深的留戀。這樣魂回夢轉的,又何止是她?
大陸、中國臺灣,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一體的東西。可若真如此,最終使余光中心底泛起漣漪的那份情來自哪里?他的許多創作都繼承了“鄉愁”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而那首《鄉愁》也成了一代人的訴說,世代人的摯愛。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這一句,總能讓我想起余秋雨的《信客》,又似乎中看到了一個騎著自行車翻山越嶺送信人的影子。在我們的眼中,那是一個落后的時代,交通不便,電話不通。不能像我們一樣一通電話細細嘮叨著家長里短,唯有那一封薄薄的信,滿載著對家、親人的思念,跨國時間與空間的阻礙,訴說著那份情。而那枚郵票成了這一切的承載……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小時候,總喜歡坐在家門口,看遠處一趟趟緩緩而過的大巴車,每趟車都載著希望,似乎父母坐了每一趟車;叵胗洃浿械漠嬅妫艜靼奏l愁為什么是船票?人的一生,總要去奮斗,總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長大后的詩人或許奔波在生活的路上,無數個思家的日日夜夜,可能唯有握在手里的那張船票能給心帶來最踏實的感覺!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后來,我們會長大,父母會老去。再后來,我們依舊在長大,而父母也永遠離我們而去。每次看這一句總覺得有道不盡的心酸……兒時,他們用堅毅的臂膀呵護我們長大。許多時候我們才長大,才終于能像他們一樣撐起一片天,而他們……那一句“子欲養而親不待”又說出多少人的無奈、遺憾。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也永遠隔了那一層抹不去的沙土……現在,我已經長大,你或許也已經長大,就像曾經他們牽我們走路時那種的細心,去報答生育之恩、養育之恩……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這簡單的一句,成就了《鄉愁》的高度,也成就了詩人鄉愁這一主題創作的靈魂。這兩天,時時關注天津爆炸的消息,那一個個戰斗在最前線的身影,他們鄉愁與詩人或許有共同之處…家是我們最堅強也是最脆弱的港灣,家的點點滴滴圍繞了我們一生。而這最后一句中,家園之思上升為國家之愁,在最簡單中就給我們最深的思考…也終于明白,為什么長大后詩人的鄉愁是一張船票了。
這首詩我讀了無數次,簡短的幾句話中,包含著詩人巨大的鄉情?偨o讀者一種波濤洶涌的感覺……大概只有真的離開過家的人才能懂那種情!吧傩‰x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沒有改變的鄉音,等待著的是故鄉的依舊、故鄉人的依舊,所以,我們才會如此的眷戀故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