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路的徘徊
我常常在想,人的生和死到底有何意義,人生來活著,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卻要默默的逝去,既然生,為什么還要死。這種觀點在我的腦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徘徊著,使我時常感到不安,無法入睡。
在白天,我在學校的郎朗的讀書聲中學習,晚上,我卻夜不能寢,對人生的慘淡而感到默默的悲傷,我始終沒能想明白,這世間的真理。
有一天,我對母親問起了這個話題,令我驚奇的是,母親也成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問她,為什么她能夠想通,但是她也只是默默地說了一句,“人啊,終歸是要去世的吧。”
而我,也不在迷茫,不在生死之路徘徊。
人,終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無論是誰,也得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更因如此,在世的時候更應該珍惜每一天,珍惜和世界,家人,朋友,知己一起的時光。
白天,我在快樂中玩耍,享受時間帶來的美好。晚上,我也不再迷茫,漸漸入睡,等待著明天的到來。
或許就像清代龔自珍說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大概就是如此。
所以,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虛度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為社會做貢獻,在有限的生命中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不對生活而彷徨,為著自己的目標而勇敢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