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中秋節思鄉日記500字三篇
篇一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當八月十五的月亮慢慢升起時,看著那皎潔的月光溫柔地灑向大地,我的心不知怎么,久久不能平靜。不禁想起了外婆家的幸福生活。
那里陽光明媚,微風輕輕撫摸著青青的小草。村莊里有許多樹,每棵都那么高大挺秀,葉子蒼翠令人欲滴,像畫家畫出來似的。外婆家是磚瓦結構的兩層樓房,白墻綠檐,就處在樹林中,就像一座美麗的別墅。我和表姐妹們喜歡在樓上樓下跑來跑去,有時干脆跑進小樹林里玩,樹木中野花和野菜多的是,我們經常挎著籃子,采上滿滿一籃子的野花和野菜,躺在柔軟的草上,沐浴著陽光,追趕著蝴蝶……一切都那么美好。
中秋節的晚上,我會到外婆家吃團圓飯,有外婆親手種的小菜,有舅舅釣上來的一條大魚,有外公剛剛宰殺的老母雞…..每當這時,姨父會放起煙花,我們這些小家伙們便一窩蜂跑過來看著美麗的煙花,等煙花放完了,媽媽會端來一大堆月餅,我們爭先恐后地搶著月餅吃。一次,我們正賞著月,不知是誰提出,每人輪流說一句關于月亮的詩句,我們開心地進行著…..
我抬頭看了看月亮,它仍舊像個大玉盤掛在天空,從空中向大地灑下美麗的光輝,如往日一樣。然而再也沒有機會去外婆家吃上外婆親手種的菜,外公宰殺的老母雞,舅舅釣上來的新鮮的魚兒了……外婆家拆遷了。
篇二
在那個萬家團圓的美好日子里,到處都看到,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到處飄蕩著香甜的月餅味;到處都是一派喜洋洋的景象......
中午,我翻開影集,又看到了那張我和奶奶合影的照片,奶奶抱著胖嘟嘟的我,而奶奶非常清瘦,那時,奶奶已得了重病,但她仍然那樣喜歡我,還是常常抱著我,逗我玩兒。
四年前的中秋節,我們全家沒有丁點兒喜悅的感覺。因為我的奶奶在那一天去世了,當時,我還很小,那天的情景已經記不清了,后來,聽家里人說:“昏迷了兩天的奶奶,蘇醒了過來,要求見我,她緊緊地抓住我的小手久久不肯松開,直到慢慢地閉上雙眼,我的嗓子都哭啞了。
我多么希望醫學發達,能治好奶奶的病,讓我們全家能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每年中秋節我們會格外思念她!媽媽總會買來奶奶最愛吃的火腿月餅來祭奠她,爸爸愛給我講關于奶奶的事情,我總會望著圓圓的月亮說出對奶奶的思念......
奶奶,我們愛您,您安息吧!
篇三
一輪相思獨懸于墨藍色的長空中,他灑下的層層銀灰就如思念一般濃厚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過了多少個中秋了,卻是第一次在異鄉過一個沒有親人相伴的中秋,恍然間明白了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
離開了家,離開了生我育我的父母,以前的那些不在意的嘮叨已然覺得是那樣的奢侈。
還記得,曾經對他們的話不理不睬。
還記得,曾經對他們的關心當作理所當然。
還記得,曾經因為一件件小事就大吵大鬧。
還記得……
如今想想才覺得自己有太多的事沒有珍惜,才發現自己有太多的事做錯了。還能夠記起臨走時的句句叮嚀,還能夠記起出發時那想火車多停留片刻的眼神,也許僅僅是為了提醒一句多加一件衣服……這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啊!
八月十五,在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里,本該是人月兩團圓的,但為了求學我和親人兩地相隔,惟有在電話中傾訴衷腸。一句“爸、媽,我好想你們”,不知道承載了多少在外求學遠離父母的學子的共同心聲,不知道讓多少聽到這句話的人淚留滿面。
也許我們只能拿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來安慰自己,但親情豈是一句詩能夠掩埋的。天地之大德、父母之大恩是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忘懷的,是我們一輩子也無法還清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