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之歌》讀后感
“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總是愛和我說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小時候的夢想,他們小時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今,他們的小時候就像一本珍貴的老照片在這本書里蘊藏著,雖然照片已經泛黃,已經折角,可是就是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向我們講述了他們那個年代所發生的故事。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只需要用數碼相機,智能手機不加思索的拍下你想要的圖片,然后輕輕一點,就把那些自己不需要不好看的圖片豪爽的丟進垃圾文檔里,我們的記憶在泛濫,在掉價。現在我們在聽著爸爸媽媽的敘述了解到了他們那個時代的童年故事,可是等到幾十年以后我們的孩子想要了解我們的時代,有著五顏六色的影像圖片,不用再瞪著老照片發呆了,只需要篩選記憶就行。其實,精湛的文本是勝過圖片的,這樣你就可以知道照片后的故事。
蘇童在這本書里說過:“在漫長的童年時光里,我不記得童話、糖果、游戲和來自大人的過分的溺愛,我記得的是清苦,記得一盞十五瓦的黯淡的燈泡照耀著我們的家,潮濕的未澆水泥的磚地,簡陋的散發著霉味的家具……”玩具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奢侈品,物質缺乏的時代是需要無數的期待,但是清貧和孤寂卻不等于心靈貧乏和空虛,不等于沒有情趣。在那個時代,大自然卻能提供給孩子們很多玩耍的場所和玩物。女孩子們坐在大樹底下玩過家家,男孩子們呢,則在樹林里一頓亂跑,有時也在河水里捉魚,好不快活,他們盡情地體驗著自己所擁有的快樂與無憂無慮,他們非常的自由,這些快樂賽過現在的孩子們抱著芭比娃娃玩過家家。難怪畢飛宇曾說過:“如果你的啟蒙老師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將幸運。”
這個暑假,感謝有這本書陪伴著我,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父母們的童年生活。現在,父母的那句“我們小時候……”我可以對他們說:“我知道,你們小時候……”
童年印象,潔光片羽,雋永而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