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戰老師講座觀后感
一:王金戰老師是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優秀教育者
首先,王老師那質樸的語言,幽默的處事態度,讓人耳目一新。報告中沒有什么特別深奧的理論,而且他所崇尚的對學生進行的賞識教育也不是什么新的理論和觀點,都是我們廣大教師所熟知和共識的。但他在實際工作中對待學生及家長的態度和做法,無不顯示出他堅深的教育心理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達到了一種境界,這種教育智慧卻是一般教師可望而不可及的。
其次,王老師的教育智慧還體現在,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能夠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這一點看似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因為這需要扎實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和敏銳的思辨能力,這兩者的結合,才能激發教者的教育智慧。王老師是一個善于思考富于應變的人,他是智慧的。而往往我們的工作缺乏的正是這種智慧。
再次,通過王老師組織的有層次有目標的班會,我們可以看出王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想了很多辦法,動了很多腦筋,是個有心人,一個思想者。一個人不是天生就具有教育智慧的,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基礎,通過自己的不斷思考,用心地對待每個教育對象,我想只有這樣就一定會走向成功。
二:用微笑和寬容撐起愛的天空
聽了王金戰老師的演講,回家后又如饑似渴地讀了他寫的兩本書,《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中國英才家庭造》發現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很巧妙的運用了賞識教育這個方法。其實在管理學上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被別人賞識,都希望自己的優點被大家肯定。而且每個人都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是自己因為優秀被別人肯定,那就是希望做錯事來引起大家的注意。當一個人被肯定以后,他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會對這份工作喜歡上,因為有了興趣愛好,就會更加認真的去做這見事,這就是叫做良性循環。相反的,如果他做錯事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就對他越反感,接著他就會繼續做下去。但是如果你恰當的把一個即使被別人看成是對社會有害的人也試著去發現他的不起眼的優點,當然是要適當的,這樣也可以拯救一個人啊!
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管對誰,都試著用兩外一種眼光去發現他們的優點,那些他們真的是做的比較好的地方,而且還不能讓他們發覺大家是很可以的去發現他的優點,這樣就會涌現更加多的人才。
王金戰老師是山東青島人,全國優秀教師,現在中國人民大學附中任教。他的女兒已考區北京大學。他所帶的55人的高中班,10人進入劍橋、牛津、耶魯等世界名校,37人進清華北大,25人次奪冠于全國各類競賽項目。他多年來率領學生奮戰高考戰場。
王金戰老師有一根魔棒,它能讓他的學生在成功的天空中翱翔,他的演講中和書里藏著許多點石成金削鐵如泥的教育秘密。我摘錄了王金戰老師的教育理念如下,會對我們今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關于“心態”:優秀從心態開始。調整好心態去適應環境。選擇積極的心態,許多事情就會出現自己意想不到的變化。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學業最大的問題是心態,心態的關鍵是自信。心態決定成績。心態決定一切。
影響孩子人生的五個關鍵詞:特長、活力、戀愛、個性和自我管理。特長——優秀始于你的強項。活力——活動激發活力,活力就是奪冠精神。戀愛——中學生如何面對。戀愛是一把雙刃劍。相愛容易相處難。拒絕有時是一種愛護。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情感,開誠布公,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個性——寬容與約束。愛與管教都是需要的。自我管理——成長的階梯。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競爭與合作,學會監督,管理能力是磨練出來的。
王金戰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堅守著一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獨到而實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成就了他的學生,也成就了他自己。這給我們老師、孩子和家長留下難忘的深思。
三:應該向王金戰老師學習什么?
在演講中,王金戰老師讓全班倒數第一考上北大吸引著每一個聽眾,雖然是個案,但我聽后總結“他眼里沒差生。我感到,其人其事有頗多可圈可點之處。
王金戰老師最可貴的是他的學生觀。他說:“我的眼里,根本就沒有差生!”他認為,當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便成了“差生”。而讓一個“差生”變好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不斷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變成一個優秀生。他的教育實踐反復證明了這一點。正是通過這樣的成功實踐,他曾把班里倒數第一名的學生送進北大。
在具體的教育方式上,特別是在與學生的心靈交流中,王金戰老師認為,傾聽,往往比說教更重要。在教育轉化自己女兒的過程中,在幫助其他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和班里學生的交流中,他都堅持這一點。他與學生一次兩個鐘頭的談話,學生談了100分鐘,他只講了20分鐘。但卻讓一個思想頹廢、打算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振奮起來。
王金戰認為:學生“學習本身的壓力并不大,而現在學習中所附載的東西太多,壓力太大。比方說家長的期望、學習成績的排名,等等”。那么,要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就要從解除這些附載的東西著手。
王金戰老師工作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為他有著高度的責任感。他認為,教師的失誤,生產出的不是一個廢品,而是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毀掉一個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話。教育是把軟刀子,當時看不出結果,結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
王金戰老師培養出了很多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但他并不完全以升學成績看成敗。他一再強調:英才,決不是拿考上北大、清華來衡量的。一個學生成功的標準是,通過學習的過程,能磨練出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自制力、自信心。這樣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大學,人生也會成功;反之,即使他上了北大、清華,也照樣會一事無成!
王老師的育人經驗尤其他的愛心、責任心值得我們廣大教師學習借鑒。他的報告會能夠吸引包括市長、局長的政府官員和老師來參加,也充分證明人們對優秀教師的尊重和熱切期待。
當然,王金戰老師的教育實踐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重的“應試教育”的痕跡。在應試教育的體制環境下,他也要讓學生參加無數次的考試,也要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排隊,也要以千方百計把學生送進名牌大學作為努力的目標,對此,我們不宜求全責備。
總之,聽了王金戰老師的演講,受益匪淺。我將以他的教育理念以不同的方式讓老師們和家長們加以學習和消化,運用到教育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