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戲》觀后感
一部327頁的科幻小說要等于一部114分鐘的電影,做到到這點覺非一件易事,所以當我作為一個連原著簡介的人來看這部從原著改編的電影《安德的游戲》,雖然總體上感覺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總有種被按了快進鍵的感覺,被壓縮的安德,這本來應該是一個三部曲的故事。
人類面臨蟲族的危機,這個開頭,怎么都感覺有點《星河戰隊》的意思,如果你也這么認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電影中沒有丑陋的蟲族,也不見讓人惡心的人蟲大戰,《安德的游戲》作為一部青少年題材的電影,將鏡頭和劇情更多的放在了安德這一少年天才人物心靈的刻畫上,但就是這種做法,個人感覺使得這部電影在前半段劇情有所失衡,并不是指劇情過于的啰嗦,而在于支線鋪的過多過大,親情,友情,被孤立的冷漠,老師的支持,安德在電影中所面臨著不同多樣的心靈歷程,但電影限于篇幅,每一個關系都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很多情節都只是淺嘗輒止,電影缺乏細膩深層次人物心靈的刻畫,最典型的例子,劇中在pad上玩的心靈游戲,卻成為了電影安德最后的轉折,個人感覺在此如果能有一個更細致的描繪,結局上最后的轉折就可能并不會讓我感覺有那么的牽強,導演就這部小說改編電影而言需要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和故事,但卻沒有一個足夠的篇幅來展示這一切,其實能拍成這樣還是很不錯的。
電影在后半段開始漸入佳境,前半段對于安德這一人物大量心靈的刻畫,開始引起我的共鳴,安德是一個不到最后一定不會動手的人,他在電影前半段的幾次動手,都只是迫于無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真誠面對友誼和他人,超高的智商。搭配巴特菲爾德一張正太俊美的面龐,怎么看都是一個標準的三好少年,所以當最后知道游戲模擬就是真實的最后決戰,安德不惜犧牲一千多隊友的作戰方式,和將蟲族整個滅絕贏得的戰爭的做法,開始讓他的內心備受煎熬,當老師稱贊他為英雄的時候,安德卻無法面對自已所做的一切,因為這與他的人生觀背道而馳,電影讓觀眾在最后來了一場絕對勁爆的宇宙終極之戰后,卻并沒有以人類的勝利為最終的結局,電影的落腳點還在與反對戰爭,對人性的探索上,這樣的結局使得這部電影與前面大量對安德這一人物心靈鋪墊遙相呼應,使得這部電影從內容上達到了前后的統一,這絕對不是一部某些人說的“兒童科幻片”,相反就內容上,對比很多無腦特效科幻片我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成功之作。
有一天年少的自已率領龐大的宇宙艦隊,同邪惡勢力來一場宇宙大戰,最后成為萬眾敬仰的英雄,這樣的夢想雖然是如此的不切實際,但卻不得不說會讓每個男生如此的著迷,或許這就是《安德的游戲》能大賣的原因,但讓人可貴的是,電影在最后展示的一種反對戰爭,對生命滿懷敬意的正能量,這才是我真正喜歡認同這部電影最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