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讀《狼圖騰》有感
在死寂的夜里,一個聲音劃破長空,我知道,那是自由與野性的吶喊。
——題記
有這樣一種動物:貪婪,自私,但又勇敢,機智;有這樣一種動物:野蠻,狂傲,但又永不屈服;有這樣一種動物:沒有大象的身軀,沒有獅虎的氣勢,但卻從未在馬戲團見到它們的身影。這就是狼,一個充滿原始野性和殘酷的精靈。
我之前一直把狼定位在奸雄的角色上,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從讀了《狼圖騰》之后,我被狼的精神所震撼,我感覺自己身軀里也有了一股原始的沖動和混沌的意念,身體里沉睡許久的狼血終于迸發出來,讓我有了一種脫胎換骨的陣痛和快感。我終于明白了這樣一種動物為什么可以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和驕傲。
狼,一種充滿母性的的動物。只有真正和狼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才會知道在狼這張陰險的臉下有一顆充滿了母性的的心,它們可以為了小狼來找人類復仇,它們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來保護小狼,它們甚至可以收養自己死敵——人的后代并養育長大。這就是被定格為自私,貪婪的代名詞的狼的母愛,試問,天下又有幾人可以做到這樣?這種原始的愛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情感。
狼,一種機智的動物,額侖大草原上留下了它矯健的身影。讀完此書我對狼群的智慧感到驚訝。他不會打任何無準備的仗,觀察,踩點,埋伏,等待,攻擊,團隊協作。這一整套精密有序的方案我絕不會想到是由一個狼群可以完成的,難道真的是騰格里對狼群的厚愛嗎,我想這就是世代生活在環境惡劣的草原上的狼群所訓練出的生活的技巧吧。狼,一種渴望自由的動物。不自由,毋寧死,我想這句話在狼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陳陣所收養的那只小狼,還沒睜眼就被人抱進蒙古包,但狼就是狼,無論怎樣都消磨不了狼身上的那股桀驁不馴的個性和對自由的渴望。一個在草原上的霸主又怎么能忍受鐵鏈,囚籠的侮辱,還不如讓自己的靈魂早日飛向騰格里,既然不能活的精彩,那就應該死的轟轟烈烈,那只小狼在臨死前那劃破長空的哀嚎不就是要告訴騰格里自己的雄心從未被磨滅嗎?
充滿狼性的狼尚且如此,再試看那些身體里涌著狼血的人,成吉思汗,就是這樣一個文盲皇帝竟然創造出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我想這和蒙古人把狼作為自己的圖騰,獸祖,戰神以及草原和草原民族的保護神有很大的關系,他們敬狼,恨狼,殺狼,在與狼的斗爭中學到了狼的勇猛,機智,團結,是那古老的狼圖騰給成吉思汗奠定了成功的基礎和信念。
可現在的人們呢,骨子里的狼性已經被幾千年的農耕所消磨掉,取而代之的是羊性,任人宰割的羊,所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被英國列強一攻就破。是我們天生就比他們弱嗎?當然不是,是因為我們沒有了狼的那股勁,我真不知道當騰格里看見中國簽的那一張張喪權辱國的條約會怎么想。憤怒?悲哀?一個本充滿狼性的民族竟被別人逼到家門口卻還不敢反抗。這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我想或許就只有充滿了狼性才可以喚醒這沉睡著的東方雄獅。
仰望蒼穹,我仿佛聽到了蒙古蒼狼的聲音,那一聲聲原始的呼喚刺破我的心臟,沖向藍天,那一刻,我看到了我內心的狼圖騰:利爪,鋼牙還有那一雙充滿野性的剛毅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