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感悟類作文素材
散文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適當的議論,隱含的哲理,豐富了文章的意蘊,增添了文章的魅力。(唐惠忠)
蝸牛·痕跡·我
看著蝸牛在陽臺上緩緩爬過,我的視線就被它吸引住了。
不是因為討厭它,而是對它身后一條長長的“線”產生了興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蝸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卻告訴我它曾經到過這里,這是它留下的痕跡。
我在學習的道路上緩緩地前進著,我知道前方的困難會隨處可見,我知道討厭的絆腳石會越來越多,但是我擁有一分堅定的信念:沖破困難的牢籠,不到終點絕不停止!我要將我的腳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蝸牛已經爬過了陽臺,它正在向屋頂出發,緩慢的它更加慢了,小心翼翼地,勇敢地向上爬,它身后的痕跡依舊存在,讓人聯想到了它前進的艱辛。我很想幫它一把,剛想伸出手卻又不自由主地停住了,腦中蹦出一個想法:不曾體味過程的艱辛,勝利的終點對它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沉浸在一片茫茫的題海中,想空閑一下,手中的筆卻遲遲不肯放下。休息之余,想到兩點一線的生活,想到堆積如山的作業,心中一陣煩悶,怪自己太笨,不懂得“復制”別人的作業,讓自己放松一下,可這個念頭才一出世,就被理智給抹殺了。是啊,我要的是才學,并不是那紙上的分數。
夕陽西下,柔和的金色光芒灑滿了大地,白色的墻也變成了金色。小小的蝸牛還在向上爬著。我幾乎已經不能看到那小小的一點了。但我知道,它一定會到達屋頂的。它身后那條長長的痕跡就見證了它的努力。它讓我明白了,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時光飛逝,中考的日子轉眼已經到了,一路的艱辛就要化作成功的光芒,我很興奮。
蝸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著;我似蝸牛,為小小的夢不斷地拼搏著。
蝸牛告訴我:留下的痕跡,便是最好的注腳。
●●●
〔點評〕本文值得借鑒的地方:1、寫身邊的小材料—— 一個小蝸牛。很多同學都見過這樣的小蝸牛,但沒人想到它的艱辛,它的追求,它的意義,作者想到了,這是他“慧眼獨到”。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材料,都是可以“入”文章的,比如一只小螞蟻,一個電話,一粒飯米……只要你“慧眼獨到”,它們都是文章的好材料。很多同學在作文時為材料頭疼,總覺得沒材料可寫,其實身邊的材料非常多,只怪自己“熟視無睹”。2、把小蝸牛和自己放在一起對比著來寫:小蝸牛怎么樣,我怎么樣。這是本文非常成功的地方。任何普通的現象,任何小的東西,一但與別的東西形成對比,或聯想到別的東西,就容易產生質的變化。作者由小蝸牛的“所作所為”,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使文章立刻精彩了。一樣的道理:你看見一只母雞冒著大雨保護小雞,就想到你媽媽對你的種種呵護,文章也會馬上精彩起來。
〔思維拓展〕這篇文章可以適用于與努力、奮斗、理想、啟發之類相關的話題作文及命題作文。
我發現枕頭里有個世界
從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來,常常是歪著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親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來揉去,可這畢竟不是個長久之計。
母親看著我痛苦的樣子,決定給我特制一個枕頭。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軟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親就一把把地挑選著棉花,感覺適中才放進枕袋。兩天后,我感激地接過媽媽的這只花枕頭,它那么輕,卻又那么重。把頭放上去,花枕的中間正好凹下去,將我的頭包在里面,棉籽輕輕按摩著我的頭部,就像是靜靜的深夜,躺在海邊沙地上,看滿天繁星,吸清新空氣,舒暢極了,呼吸之間全是媽媽的一瓣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