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作文
《周禮》曰:“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孔子擊節贊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從遠古到現代,建設一個富足祥和,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充滿活力的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
和諧社會的概念既有創新的成分,也在實踐層面反映了中國現實的需要。
人們用“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概括當下中國發展的階段特征。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昨天的中國,是一個古老并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大國;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明天的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和充滿希望的大國。
中國的和平崛起之路是一條與世界各國和平共處、友好相處、共同發展之路;是一條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內涵、注重全面協調之路;是一條通過制度創新,提高國民素質,實現社會自我完善之路;是一條在全人類共同利益基礎上的振興中華之路。
中國和平崛起的要義是:
第一,中國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時機,努力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又以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第二,中國的崛起應把基點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雄厚的資金積累,以及改革帶來的機制創新。
第三,中國的崛起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國家發展經貿關系。
第四,中國的崛起需要很長的時間,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奮斗。
第五,中國的崛起不會妨礙任何人,也不會威脅任何人。中國現在不稱霸,將來即使強大了也永遠不會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