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何日鑄劍為犁
篇一: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550字:何日鑄劍為犁
寒風凄凄,白雪飄飄。一位老人正在一片冰天雪地里坐著,兩瓣嘴唇還在微微地顫動。一種有氣無力的聲音從她的嘴里斷斷續續地飄出來。那是一種思念的聲音,那是一種母親對兒子的思念。
她的兒子被抓去充軍已三年了,毫無音訊,直到前天她才得知兒子已在前線上戰死的消息。
死亡,這是戰爭的家常便飯。
放眼觀天下,天下三分。當曹操在火盆邊烤火;劉備在書房和諸葛亮商量政策;周公瑾在船只上喝著酒時,人們會贊嘆:“啊!真實亂世出英雄!”可曾想,在這光鮮、耀眼的背后,都是一場場無情的廝殺。劍鋒在鞘中蠢蠢欲動,箭在鉉上只想飛得更遠。可曾想,對面站著的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
雖然,一個小小的士兵只是一個將領走向成功的一層階梯,只是一塊出人頭地的奠基石。
可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士兵,在他的母親眼里他是一種信賴,是生命的寄托,是生命的延續;在他的妻兒眼中他是半邊天,是房屋的主梁,是一所避風港;他是船帆,帶著領著一家子前進。
可是,那堆生鐵鑄成的兵器,毫不在乎,只是一味的吞噬知一條一條靈魂。把地上的白雪染紅了,染成了一個個雪球,盡管那潔白的雪是那么不愿意。
直到今天,雖然今天的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可是只要人們心中還有一個“利”子在,世上根本就和平不了。
今天的釣魚島還陷在于相爭之中。要是一旦發生戰爭,那后果可真是不可想象。現在的科學技術這么進步,在武器方面都很發達,殺傷力強。只要是發生戰爭,又不知道要犧牲多少人,又要破壞幾個家庭。
現在,讓我們呼吁靈魂“拒絕戰爭,世界和平!愿早日世界鑄劍為犁!”
篇二: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作文600字:何日鑄劍為犁
給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喻菁
首相先生:
您好!
我首先以我個人的名義對您和日本廣大熱愛和平的人民發出由衷的問候并致以最真誠的祝福。感謝您能在繁忙的公務中,抽出時間來閱讀我的信!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國學生。我熱愛我的祖國,我愛她壯美的河山,我愛她悠久的歷史,我愛她燦爛的文明,更她的寬容博愛。我們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
然而,你們曾經在我們的國土上發起過戰爭,我們的祖國母親遭受蹂躪,千瘡百孔,遍體鱗傷。歷史永遠地銘刻在我們心頭。還記得:
1931年9月18日夜,你們悍然挑起事端,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1932年9月28日,你們公然襲擊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
1935年,你們侵占華北,制造了“華北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你們借口士兵失蹤,發動“七七事變”;
1937年12月,你們攻陷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殺害我30萬中國軍民和無辜平民。
……
歷史雖過去,我們不會記仇,但是,不會忘記!
這一切都是鐵的事實,是不可改變的歷史。哪怕你們再怎樣狡辯說“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謊言”;哪怕你們一次次地篡改歷史教材,美化你們的罪行,都不能抹去你們侵略的罪行。
同你們一樣,德國也是二戰戰敗國,面對戰爭時犯下的滔天罪行,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猶太人墓前長跪謝罪,前總理施羅德面對歐洲各國領導人向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難者懺悔。德國人知道錯了,并且敢于承認,世界人民原諒了他們,現在照樣挺起腰桿做人。
歷史是不容更改的,諾言掩蓋不了真相。一個不能正視自己的過去的民族怎樣面對世界不信任的目光?
試問你們的民族良知何在?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公滿蒼梧。”這是李白寫給日本留學生晁衡的《哭晁卿衡》,日本從唐朝開始了與中國密切的來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有古話叫:“遠親不如近鄰”,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如果日本能夠正視歷史,珍重我們的感情,中國人民也將永存這份珍貴的友誼,讓和平的橄欖枝跨越海洋,在沒有硝煙的天空下和平灑搖曳吧!
此致
敬禮
一名中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