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初二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習作——讓世界充滿愛
今天下午的第三節課,葉老師和陸老師讓我們全班同學聽了鄒越老師的演講——《讓世界充滿愛》。
演講開始了,鄒越老師向我們講述了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自己這幾個內容。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鄒老師講述的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一個貧困的家庭,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母親就靠著撿垃圾維持兒子每個月的生活費。可是在校的兒子卻不用功,忙于談戀愛。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兒子開始醒悟了,努力學習,最終獲得博士學位。在畢業的典禮上,他請來了自己的母親,告訴大家: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才有他今天的成功。
這個故事,令我感同身受。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對我很好,平時我喜歡吃的、玩的,他們一般都會滿足我。他們對我的要求只有一個:好好讀書。父母好言相勸,我總是抱怨他們,嫌他們管著我,經常惹他們生氣。聽了這次的演講,我對父母的愛多了一層理解。
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父母就開始愛我們,直到永遠。父母的愛像山水一般的厚重深遠,作為子女又該如何以對呢?難道要像那個兒子一般揮霍父母的血汗錢,虛度光陰么?不,我們錯了。面對父母的這份恩情,在聽了這次演講以后,我要以實際的行動來回報。
蘭州市建蘭路小學六年級一班張寶月
今天,我們在作文課上看了大型主題演講會《讓世界充滿愛》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里面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老師的愛。
鄒老師在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畢業于上海師范大學的女老師,她去了一個山村學校。到了學校后,她決定留下來,那學校的桌椅都是用幾塊木板簡簡單單制成的。她在這個山村住了幾天后,實在熬不住,決定離開,這里的環境很不好,又見不到爸爸,上海的環境比這好多了。第二天,她打了個包裹,誰都沒有告訴,準備走了。當他爬上山頂時,后面傳來孩子們的聲音:“老師,你別走……”他們唱著老師教的詩。老師被感動了:“孩子們,我留下來。她在這個山村一干就是十幾年。在她38歲時得了病,可她依然堅持給孩子們講完了最后一堂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看到這里,我想起了以前犯過的低級錯誤:上課沒有好好聽講,一直在玩,老師批評了我幾句,我就記恨在心,有時候還在背后說壞話,現在想想,真不應該。
看完了這個主題演講會,我深受教育,決定今后好好學習,不能辜負老師和父母對我的期望。
我默默地對自己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又是什么可以使我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還是愛。《愛的教育》就是一本講述
愛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感動了我在這里,我舉一個愛的例子:這個故事的
愛的英雄是洛貝諦。有一天他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了一個小學生在路中央摔倒了,
迎面而來的是一輛車!情況十分危急,周圍的人都呆住了,沒有一個人想到要沖
上去推開那個小學生,正在著十萬火急的時候,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學生沖了上去
推開了那個孩子!可他自己,卻受傷了。那個人就是洛貝諦。這,就是愛的力量,
多么偉大呀,竟使洛貝諦可以不顧一切的去救那個孩子----一個陌生人。
是啊,愛隨處可見。愛也是不同的。媽媽口渴時的一杯水,叫做愛;同學跌
倒時的一雙手,叫做愛;同桌寫錯字的一塊橡皮,叫做愛。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就是愛。別人摔倒在馬路上的一次奮不顧身,叫做愛;為保護同學的一次舍己救
人,叫做愛。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是愛。
一個人付出一分愛,那只是一分愛。十個人付出一分愛,就是十分愛。一百
個人付出一分愛,那是一百分愛。千人千分,萬人萬分,億人億分!就這樣,全
世界60多億個人,每人都付出一分愛,就是60多億分愛!所以,只要人人付出
一點愛,世界就會有美好的明天!
勿以惡小而為之——讀《讓世界充滿愛》有感江蘇省常熟市謝橋中心小學六(3)班薛雯鈺《讓世界充滿愛》這篇短文介紹了一個小男孩在街上追逐小狗并惡狠狠地打著小狗,男孩的爸爸看見了,連忙制止,并且對小男孩進行了正面教育。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兒時的言行往往會影響一生,如果男孩的爸爸沒有及時阻止男孩的話,男孩的惡行成了習慣,長大后也許會發展到有暴力傾向及更為兇暴的行為。有的同學也許會認為,只要不犯大錯,犯犯小錯誤是沒有關系的,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種行為習慣也許會發展得更為嚴重。俗話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時候不改的壞習慣到了大的時候就會變成大錯。“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三國時期劉備臨終前對兒子說的話,意思是,壞習慣從小時候就得根治,小惡不治,必然會發展成大惡。同樣,我們少年兒童小時候就應該好好學習,接受良好教育的熏陶,做個有修養的人,不要讓小錯誤發展下去,鑄成大錯。勿以惡小而為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訓。
觀《讓世界充滿愛》有感
我們一起觀看了鄒越教授的演講錄像《讓生命充滿愛》,臺上說者慷慨激昂,臺下聽眾漸漸心情澎湃。
這場演講,留給我許多感慨。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快了,快得沒時間講究慢節奏的精神生活。物質追求的太多太廣,往往忽略了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許多人精神空虛而不自知,只認錢不認人。現在的家庭教育,大多十分注重知識教育和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而少談甚至不談友愛禮讓和協作精神,缺乏愛心培養和情感教育。智商是高了,可情商卻低得可憐。
鄒越教授講述了一個黑人運動員用生命的代價,贏得了全世界人對他的民族、他的國家的尊重。并用實際行動告知孩子:在6國歌響起、國旗升起時應該站起來注視國旗。讓孩子用行動去感受——愛祖國。
今天的演講提醒了我,一個懂得關心自已的祖國、熱愛自已的祖國的孩子,才會是個胸懷大志,有抱負有志氣的孩子。確實是,當今社會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知識上的差距、常規技術上的差距已越來越小,差距最大最可怕的是人的的精神。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中華之崛起靠的是什6么,是精神,所以對小孩的教育,智力能力固然重要,但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是如何幫他們豎立起這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