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優秀范文
面對取材范圍廣、設題形式靈活、材料主旨多元的材料作文,如何準確理解材料、把握意旨,顯然是寫好材料作文的關鍵。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中材料作文優秀范文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材料作文優秀范文一
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成功的玫瑰終將綻放出最動人的美麗
——題記
山間的花兒知道,自己只能盛開一次,因此,它細心地張開每一片花瓣,細心調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終綻放出令人驚嘆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絢爛一次,因此,它細心地鋪開每一片云霞,用心設計每一片云霞的濃重輕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燦爛和風采,從而成就了上帝領空那最美的花園
青春的我們知道,我們只能年輕一回,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靜靜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開。
遙想戰國時代,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細節,把握好獻璧于王而請指示于王的關鍵時刻,方能夠有禮有節,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而一代劍客荊軻雖剛勇過人,但在“執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關鍵之處猶豫徬徨,致使良機錯過,釀成了刺秦不成,荊魂歸陰,血濺秦廷的莫大遺憾,亦為千古之人敲響了“切莫疏于細節”的警鐘。
放眼航天事業,我國“神州七號”之所以能夠發射成功,是因為航天人細心嚴謹,認真把握飛船發射的每一個數據,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細節而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墜毀,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究其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個細節沒有做到位小小的細節失誤,造成慘重的航天事業損失,令人驚愕,令人扼腕沉思。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長于幽默而慎于細節,終成為相聲表演藝術大師;貝多芬才華超人而又慎于細節,注重推敲每一個音符,他的交響曲才成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國歷代的偉大詩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原則,才有了“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瀟灑飄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新奇別致,才有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睿智哲理。
當然,這里的慎于細節并不是不辨本末;這里的細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細節,大智大勇而又細心慎重,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間的花兒,用細心描繪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細心潑灑絢爛我們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也一定會用“慎于細節”綻放人生的美麗。
高中材料作文優秀范文二
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經飛過。”我想說:“天空雖然沒有飛過的痕跡, 但我的心里裝著整個天空。”我想,人生就是一次飛越天際的旅行,只有留心地欣賞悠然的閑云,認真品味野鶴之美,閱覽幽鳥相逐,清風與歸,在人生的盡頭,才會不留后悔,少有遺憾。你的人生會因為欣賞、因為品味、因為閱覽而豐富充實。那么,請不要忽略道旁的風景,學會欣賞,學會品味。
人生的春天,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心高氣傲,往往不屑于道旁的花草,而一個勁的往前沖。可是,你可曾知道只有從容冷靜地欣賞與品味,才不枉青春年少;只有不急于求成,閱盡道旁的百花盛開,林間的綠意盎然,山間的汩汩清泉,才能讓心靈如泉水般明澈,才能讓生活有樹木的生機,才能讓人生有百花的色彩。把握現在,因為無法重走;品味人生,因為無法重復。
人生的夏天,是血氣方剛的日子,有激情,有攀登高峰的決心。可攀登高峰的同時,請不要忘記,周圍有山紅碧澗紛爛漫,有水生激激風生衣,有永不凋零的青黛和靜謐,還有山野的靈性,家的溫馨。不要被瞬間的迷亂所動而丟棄欣賞的目光,品味的勇氣。你對生活欣賞的態度,你對人生的解讀會讓自己清醒,會讓還年輕的日子有愛,有收獲。也許辜負了現在就沒有了談未來的資格。只有那曾經的欣賞與品味會讓你的記憶充滿溫馨,載著安寧。
人生的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最美的色彩莫過于經霜的素紅,莫過于果實的金黃。可是我仍然想說人生的秋天,美的不僅是色彩,更有風韻。你也許不再有臨風的颯爽,但如果你能從容欣賞秋的清寂凄楚,如果你能冷靜思考秋的悲觀寂寥,如果你能細心品味秋的明澈閑逸,你就多了一份無需點綴的灑脫和超出世俗繁華的孤傲。不要為一園幽寂而悲傷,笑看閑云野鶴,才能把握秋的本質,才能讓人生的秋天遠如秋山,澹如秋水,欣賞與品味是人生秋天里最美的眸子,是最切合本質的秋的標題。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老年人不必心急,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打開記憶的寶盒,品味已經封存的生活足跡。一路欣賞,一路品味,讓生活從容不迫,讓記憶充實安寧。再回首,人生因此沒有遺憾;向前看,人生的第二次春天就要來到。又是芳草連天碧,依舊風輕燕引雛。也許你該說:感謝欣賞,感謝品味。
是啊,人生的道路不能重走,昨天的故事無法重復。我們所要追求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風景,還有會欣賞的明眸,會品味的心靈,只有欣賞與品味才是人生的本質。
慢慢走,欣賞啊!欣賞現在的生活,品味人生的過程。我們欣賞天邊的風景,我們品味飛翔的過程。也許,天空沒有飛過的痕跡,但我們的心里裝著整個天空。
高中材料作文優秀范文三
寫完作業,我喜歡翻閱令人高山仰止的唐詩宋詞,喜歡捧起《紅樓夢》揣摩一下曹雪芹鬼斧神工的修辭。
我苦練書法八年,平日也欣賞一些名家表帖,然而,一看到那只能讓我望洋興嘆的魏碑隸書,我沾沾自喜的心便瞬間冷卻。因為,對于先輩創造的偉大奇跡,我只能瞻仰、崇拜,我甚至根本不具備與他們對話的能力。
我是一個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五年,無時不為中國五千年文化凝聚的精華而自豪。
而如今,我卻迷惘了。20xx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成功申請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一張歷史題寫的問卷。在這張問卷上,很多中國人的答案是:國人不好好過,傳統節日給了別人也沒有什么。傳統節日,我們的祖先以竹比喻過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過,而節日即是竹節,在節日的懷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復些力氣,精心地過這一天,感謝這一天,感謝生活,感謝生命。而如今,日歷被反反復復的七日囚牢般地束縛著,以前曾經深入尋常百姓家的節日便逐漸流失。花朝節、曬衣節……這些其樂融融的節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苦苦尋覓,只能在老者的腦海中漸漸沉寂。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節日是一條重要的支流,而如今,無數支流已被現代人遺忘,被人內心的欲望分割得支離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圓,被膨脹的物質暴力所取代,那樣的有情人心中還存留幾絲真摯,幾絲癡迷?林語堂先生似乎說過,中國的文字時代已伴隨著魯迅等“最后”一攢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學子,為了能寫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絞盡腦汁,卻不知華美藻飾背后的干枯與無力。可憐,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誦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經過去,傾情于鳥鳴山樂的悠然之氣漸漸消逝于金河銀海。是的,先人用五千年的智慧與汗水凝聚成瑰麗的民族文化寶石,為我們構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點。而如今璀璨的寶石被金幣砸得斑斑駁駁。那起點,足否已是我們的終點?
傳統節日丟了也沒什么,有人說。我只想問問:當所有的所有都被我們遺失之后我們還擁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