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樹》有感學生作文
【篇一:讀《愛心樹》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愛心樹》,讀到一半的時候哇哇大哭,不知道為什么我會很難過,讀不下去了,后來媽媽堅持讓我讀下去。媽媽問我為什么哭,我說很難過,他把大樹砍了。媽媽又問那么大樹難過嗎?我說大樹很開心。我哭的越來越厲害了,我覺得爸爸媽媽就像大樹。
媽媽說他們永遠很愛我,不管怎么付出他們都很開心,我不太明白,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
【篇二:《愛心樹》讀后感】
一棵普通的蘋果樹和一個小男孩之間,就像兩根繩子緊緊地系在一起。蘋果樹像溫和的母親,一點一滴地犧牲自己,最后只留下一個樹樁了。但過幾年它又長出來了。可以說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個小男孩靠著蘋果樹長大。他用蘋果樹上的蘋果賺錢,用蘋果樹的樹枝造房子……這棵樹一直伴著小男孩,直到小男孩白發蒼蒼。它就成了小男孩休息的地方。這個小男孩從小不勞而獲,沒有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只是依靠別人。
蘋果樹無私地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就像爸爸媽媽無比寵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小男孩老是依靠這棵蘋果樹,只是索取而不知回報。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創造新的成就。不可以:“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篇三:讀《愛心樹》有感作文】
愛心樹,可感動了,把我感動的都哭了。你們也想看嗎?那我就讀給你聽:有一棵樹,他喜歡上一個男孩。男孩每天都會來到樹下,采集樹葉、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可是。孩子漸漸長大了。第一天、孩子來了、大樹說,來吧跟我玩好嗎,我已經長大了。不再玩了,再說我也沒心情,大樹很失望,好久好久,男孩沒來看大樹。大樹很失望。
有一天,男孩終于來了。這一次大樹。高興的連說都說不出來話了。完。愛心樹。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愛。
【篇四:《愛心樹》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中《愛心樹》。主要內容是:一棵樹喜歡上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很喜歡這棵樹,經常到大樹下玩,餓了,爬上樹摘個蘋果吃,累了,在樹下打個盹兒。但隨著時光流逝,孩子漸漸長大了,經常對大樹進行索取,大樹每一次都欣然地答應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男孩。
讀完書,我想:“媽媽不就像書中的那棵偉大的樹了嗎?而我們不就正像書中那個只索取不回報的小男孩嗎?再想想平時,媽媽出于關心嘮叨我們幾句,我們就發火,難道媽媽不嘮叨,不受這個氣不可以嗎?可以,當然可以,媽媽只是關心我們,如果媽媽不關心我們,那我們可能會受到欺負等等。
今后,我一定要做個好孩子,盡量不讓媽媽操心!
【篇五:《愛心樹》讀后感】
《愛心樹》這本書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書中講到,大樹能夠實現別人的愿望,于是這個小男孩就不斷地向大樹提出要求,索要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樹為了滿足小男孩的欲望,連自己的樹干都砍下來,送給了小男孩做木船。就這樣,小男孩還不滿足,還要大樹給他提供一個能夠休息的地方。最后,大樹只好將自己剩下的樹墩都拿出來給小男孩當凳子用。
如果說這個故事里的小男孩代表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朋友,那么那棵大樹代表的就是過分溺愛孩子的大人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小朋友,一定要體諒家長的辛苦,向大人提出各種要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個要求過不過分。千萬不能像書中的小男孩一樣,只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看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求大人買下來,或者只顧著和別的小朋友去攀比,而從來都不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
【篇六:《愛心樹》讀后感】
星期六中午,媽媽帶我去萬葉書園看美繪本——《愛心樹》。
這本書講述了一棵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男孩小的時候,經常來樹下睡覺,爬上樹去摘果子,大樹很開心。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男孩就長大了。男孩變成了大孩子,來陪大樹的時間漸漸變少,每當男孩來陪大樹的時候,大樹總要給男孩一些東西。最后,大樹變成了一個樹樁。男孩慢慢變老了,最后,男孩坐在已經變成樹樁的大樹上面,大樹還是很開心。
看完這本書,我感到很震驚,大樹把無私的愛給了男孩,實際上,這就像父母待孩子一樣,只是付出,不求回報。
【篇七:愛心樹讀后感】
《愛心樹》的作者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它是一本繪本。
《愛心樹》說的是一個小男孩和一棵蘋果樹的一生。那棵大樹是一棵的愛心的大樹,因為它和小男孩一起玩,給它帶來了快樂。后來小男孩長大了,他要錢、房子和船,大樹把身上的蘋果、樹枝和樹干都給了那個小男孩。后來,它只留下了一個老樹墩,那個小男孩老了后又來到了那里,那棵樹還讓他坐在樹墩上奉獻自己,感到非常高興。
《愛心樹》里的樹很有愛心,但那個男孩卻不想辦法,什么事都靠著那棵樹。我們以后碰到問題一定要靠自己解決,不能老問爸爸媽媽。
我們還要向那棵大樹學習,要幫助別人,不可以向那個男孩一樣。
【篇八:《愛心樹》讀后感】
在這個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讓我回味無窮的書——《愛心樹》。這是一本圖文并茂的書,雖然這本書很薄很薄,我也只需用3分鐘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這本很薄很薄的書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這本書主要是說:有一棵大樹它非常喜歡和一個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時間,它都覺得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了,孩子陪大樹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對大樹的要求卻越來越多,第一次要錢,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樹都滿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大樹都盡自己的能力去滿足他,當大樹看見孩子得到自己的幫助而開心的樣子,大樹也會覺得很開心。
我剛剛買到這本書的時候,引入眼簾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話——“看了這本書后,孩子會更愛媽媽。”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對極了,百分之百的正確!確實如此,看了這本書后,孩子會更愛媽媽。因為這本書中的大樹就是媽媽的化身,而我們就是那個孩子。可當我們常常向媽媽伸出小手,向媽媽索取東西時,我們是否想過:媽媽能把這樣東西給我們的時候是需要付出什么的嗎?汗水還是什么別的嗎?當然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想過,我們只知道去享受得到這件物品時的快樂,從來沒有想過媽媽。然而媽媽呢?她對我們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不求回報,只要看到孩子快樂,她就感到滿足了。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就被大樹的無私、不求回報給感動了,但是讓我最為感動的還是——當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男孩時,它還是覺得很快樂。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大樹對小男孩的愛,就如同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那么的無私,那么的慷慨。所以我要向大樹的學習,做一棵小小的愛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