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愛國影片觀后感3篇
抗戰愛國影片觀后感1
9月18日,我想誰都忘記不了75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鐵蹄踏上了中國的大地,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我想這段歷史也用不著回顧了,因為每年警報響起的時候,這段慘痛的歷史都歷歷在目。我想它對于每個中國人都是一次教訓,也深深值得我們反思。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這句話說的很對,也時常提醒著自己。忘記歷史就會使我們不珍惜老一輩給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也就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所以說我們不能忘記以前的一切,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個人的,我想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讓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會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斷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為鑒,好好看清過去,來展望美好的的未來。
前幾天我看了《東京審判》,也頗有幾分感想。“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人侵略戰爭的開端,而東京審判卻是它們侵略戰爭的終結。那些戰爭狂人終于得到了公正的審判,讓世界來評定他們的罪刑,我想這再公正不過了,但狡猾的小日本到最后還死不承認他們的罪刑,使原本很正常的審判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他們得到了應得的報應。我真不知道這些戰爭狂人怎么就這么喜歡戰爭,難道他們看到人們安居樂業就受不了嗎?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才罷休嗎?在最后審判東條英機時,這個殺人魔王覺得他所有的行為沒有一點錯誤。當審判人員問他,“如果你再有機會發動一場類似的戰爭,你還會去做嗎?”他毫不猶豫的說“會!”,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難道人的生命就那么不珍貴嗎?難道戰爭真的能讓一個民族會更加幸福嗎?東條英機就是這么想的,所以殺他一百次都不解恨。而最另人頭痛的是,后來的日本政府卻把他的骨灰轉入了靖國神圣,還屢次參拜,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難道他們還存在著侵略中國的野心嗎?不管怎樣,現在的中國已今非昔比,不比小日本差哪去。所以我希望承載著強國重任的我們,要更加努力,為祖國,也為自己。
抗戰愛國影片觀后感2
親愛的同學,如果你問我,近來看什么電影最入迷?我肯定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沒有一部影片能夠比得上《舉起手來》!<舉起手來>是一部喜劇,講述一隊日本黃軍沖進一個小山村,為尋找一件無價之寶和八路軍周旋,最后被八路軍和村民徹底消滅的故事。贊揚了八路軍和村民的愛國情懷。
我還記得其中有一個情節是這樣的:日本鬼子進村了,在鬼子旁邊的那個漢奸,吩咐村民去煮面,結果,當漢奸和村里的郭大叔去“賞”豬時,都嚇了一跳!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小豬“花姑娘”正津津有味的吃著面條呢!那這就意味,日本鬼子吃的是——豬食!此時,一個日本人拿著槍過來準備掃蕩。危急時刻,一名八路軍來了,他和鬼子在一起進行了殊死搏斗……此時,既危險又滑稽的場面呈現在我們眼前:郭大叔準備拿鍋砸鬼子,卻錯砸了八路軍;大學生拿起槍,卻不會使用;在日本鬼子與她爭奪槍的時侯,大學生不小心叩響了機關槍板,閉著眼睛在四周亂掃一氣……睜開眼睛時,來伏擊她的鬼子,卻死了個精光!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簡直笑彎了腰!
還有一段至今讓我難忘: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村子唯一的出路——石橋炸掉,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當日本兵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卻慢悠悠地走上石橋,不慌不忙地把導火線踩斷,還張開嘴夸張地“大笑”起來,這可笑的一幕,讓殘暴的日軍驚呆了。日本鬼子們,你們看到了嗎?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你們踐踏我們的領土,我們是不會饒恕你們的。
當我看到鬼子用火把折磨大叔那一刻,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而大叔,也要死得有骨氣!被火烤的滋味,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那種痛苦,更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到的。日本小鬼子為何如此殘酷?難道他們不是人生父母養的嗎?是!但他們的良心,早被狗吃了!
在片尾,一個幸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傻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這生動的一幕,表明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中國人民八年的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終于勝利啦!
看完影片,我的感觸很深。一方面我熱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懂得了只有國家富強起來,才不會受人欺負這個道理。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終于向世界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聲——如果再有侵略者膽敢重蹈覆轍,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民一定會對他大喝一聲——舉起手來!
歷史永遠無法掩蓋,永遠無法修改,歷史,就讓它過去吧。
抗戰愛國影片觀后感3
今天下午在上海觀看了由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制的故事片《鐵血》──一部正面反映國民政府軍與日寇浴血戰斗并戰而勝之、但拍攝完畢卻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見天日的抗日戰爭電影。
筆者對《鐵血》一片持肯定的態度,雖然個別情節明顯地是為了戲劇性而“編造”出來,但并未影響故事主題的發揮,把杜聿明所領導的國民政府第五軍視死如歸、英勇抗戰的事跡如實地再現在電影觀眾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審批核準的一批歷史教科書,肆意美化日本皇軍侵略亞洲各國所犯下的戰爭罪行,歪曲歷史,無視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的強烈譴責,紛紛大聲疾呼:歷史不容篡改!
今年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周年,中國各地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借此機會,提醒國民毋忘國恥,奮發圖強。在眾多的慶祝活動中,筆者注意到,國內媒體上出現了謹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確認“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日寇英勇戰斗”的形像。
回到正題,來看看《鐵血》是如何向觀眾展現中國軍人在正面戰場血戰日寇的吧。
故事發生在1939年冬天。自從日本人兩年前在北京蘆溝橋點燃戰火,中國經歷了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臺兒莊血戰(告捷)、武漢大撤退、長沙會戰等重大事件后,日軍突然從東北戰場抽調曾經重創俄羅斯軍隊的第五師團,揮兵南下,開辟桂南戰場,妄想對中國大后方形成一個南北鉗制的軍事布局。中國全民抗戰進入嚴峻時期。
保家衛國,乃軍人天職。電影開始的一個場面,是雨中的國民政府第五集團軍軍長杜聿明率領全體官兵在南方某火車站向乘專列經過的“校長”(北伐期間蔣中正任廣州黃埔軍校校長)請戰,其心之誠,其志之剛,浩然正氣,氣吞山河。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聽見過“蔣介石”三個字,但從火車上已經下寢的“校長”到戰役勝利后頒發嘉勉令的“委座”,這位戰時中國領導人、中國軍隊最高統帥的影子卻貫穿整個故事的發展。
與很多宣傳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電影不同的《鐵血》,沒有八股,沒有光環,卻著力去描述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中國軍人,描述他們的生活、感情、缺點,描述戰爭的慘烈,描述中國軍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楊振寧的岳父、國共內戰中敗在劉、鄧大軍手下的杜聿明將軍,在《鐵血》中率領“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團,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更不惜立下軍令狀,以“個人愿意承擔所有責任”來向“校長”請戰,充份展現視死如歸、頂天立地的黃埔軍魂。
電影中的其他國民軍將領戴安瀾、鄭洞國、邵師長、董排長等,也是一個個身先士卒,勇猛無比。
電影開始有一幕老百姓攔截國軍開往戰場的情景。因為廣西老百姓和這些來自河南的子弟兵語言溝通上有困難,以為他們是逃兵,不讓走。最后通過一位本地兵向家鄉的父老鄉親解釋之后,團長帶領全體官兵向老百姓下跪,發出了“消滅日寇,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產黨軍人建立軍紀靠的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國軍整頓軍紀,則靠鐵面無私和鋼的紀律,靠棍棒杖罰。對于后者,《鐵血》通過兩個情節作了生動的描述。在第一個情節里,某日,在廣西巢寧縣安營扎寨的第五軍團某部駐地發生了一宗士兵民女的事。某部團長面對痛不欲生的民女發誓:“姑娘,我一定要給你還一個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團官兵:“你們哪一位干的,站出來,我邵某人給你叩頭了!”結果沒有人站出來。他立即脫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時命令所有人脫衣。結果被民女抓傷上身的某連長無所遁形。面對這位戰功顯赫的愛將,團長含淚摘下了他的軍徽和勛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黃泉之道。
在另一個情節里,與日軍激戰后回防休整的間隙,董排長發現幾名士兵違反軍紀,出去抽大煙和賭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嚴辭斥責違紀士兵,并當眾狠刮耳光。這時團長出現,訓斥違紀士兵之余,也批評長官教導無方,責令要與違紀士兵一道受罰,每人軍杖二十大板,直把眾人打得皮開肉綻,眼冒金星。
黃埔軍人就是這樣“打”出來的。
《鐵血》是一部充滿血腥的電影。面對優勢裝備的敵人,中華將士以血肉之軀勇挫敵人銳氣,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昆侖關戰役的最后勝利。由楊光遠導演的這部電影,沒忘了滲入一段兒女之情,把國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鐵血》中對董排長這位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膠卷。電影摒棄了傳統正面人物的臉譜化,董排長的扮演者乾癟瘦削,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有點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滿身舊軍人習氣的小長官,卻在電影中表現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國軍人的英雄氣概和人性善良的一面,這些都是通過董排長與桂花的一段兒女之情表現出來的。美貌如花的桂花本來是縣城里的青樓女子,贖身從良后,帶著一位女孩回到家鄉生活,結果女孩在日寇空襲中被炸死。悲痛欲絕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頂小花帽掛在自己大門外的門梁上,從此閉門裹足,謝絕一切訪客。董排長從其他難民口中聽了桂花的故事后,啟開了桂花的大門,發誓要殺掉一打鬼子,替桂花報仇,然后再回來迎娶她。最后董排長帶領敢死隊摸黑對昆侖關發起攻堅戰,為國捐軀,實現了自己給愛人許下的諾言,也給桂花留下了無盡的痛楚。
筆者還留意到,《鐵血》整部電影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任何中國近代史中關鍵人物的名字,既沒有提蔣中正和國民黨,也沒有提毛澤東和共產黨。戰場上的軍隊是中國的軍隊;昆侖關上百孔千瘡、彈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是中國的國旗,迎風飄揚,向日寇、向世界宣揚國威。信息再明顯不過,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的事,是全民族的事。
電影中,國軍將士前赴后繼,為國犧牲,其壯烈場面,其動人之處,催人淚下。在這方面,電影的鏡頭對第五軍團的英雄事跡一點也不吝嗇:在日寇機槍掃射之下一排排倒下去的優秀中華兒女,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譜寫出民族的新生。在敵人堡壘槍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藥和手榴彈,讓筆者的腦海里忽然閃過了國共內戰時期解放軍英雄的形像,都是中華兒女的血肉之軀啊……
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為鑒,溫故知新,實事求是面對歷史,走出本民族歷史恩怨的陰霾,為振興中華共同努力,是《鐵血》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