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端午節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3篇)
紀念端午節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后。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衛生的節日。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后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凈化空氣,后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煉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群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粽子;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為有名。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復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紀念端午節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現我校學子風范》!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薪火傳承的歷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硝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六”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是由蘇秦刺骨的精神、蘇武牧羊的精神、孔融讓梨的精神、屈原問天精神、臥薪嘗膽的精神等等無數崇高的精神組成的。
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豐富的創造力。中華文化經典凝聚著中華民族高超的智慧和偉大的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思想。中華文化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需要。
展現我校學子風范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在知,重在行。那么作為一名學子,我們應該怎樣去弘揚傳統文化,展現我校學子風范呢?我們青少年也在不斷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展現我校學子風范。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著我們禮儀之邦的風范;我們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用實際行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每個人都懷揣著一個夢想,夢想是我們的希冀,它引領我們奮發進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__為我們理提供了夢想的平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欣逢盛世,當有所作為。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該風雨兼程。在學習中,我毫無怨言,勇敢地經受著每一次營銷中的困難和壓力,以堅定的意志,執著地追求著夢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學習,一切會在意料之中。
乘長風,破萬里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只要我們每一位同學都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我校學子風范!
今天我以__為榮,明天__以我為榮!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紀念端午節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 篇3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蘇醒,秋意已經布滿了校園。上周我們告別了中秋佳節,本周我們又將迎來孔子誕辰,下周在國慶節的尾巴里,我們又將迎來重陽節。
還記得高一的那篇《我們怎樣過母親節》嗎?每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蘊涵著民族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中華兒女奮斗一生的寫照。孟子接“天降之任”,憑借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信念,終成一代圣人;史鐵生半癱,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讓他用文字與汗水書寫了流光溢彩的人生篇章。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鑄造了我們的靈魂,它積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
弘揚民族精神,作為肩負祖國復興重任的我們,首先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此外,我們要積極關心國家大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美德。
中華民族向來是禮儀之邦。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尊禮守禮了呢?安靜的教學樓中,是否因為你的一句喧嘩而驚醒書中人;干凈的操場上,是否因為你的一個不小心而留下了煞風景的痕跡,這一切,都與寧靜優美的校園環境極不相符。弘揚民族精神,我們更需要從小事做起,講文明,懂禮貌,讓禮儀之花扎根心中,開滿校園。
讓我們接過“傳承中國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火炬,拿出海納百川、求真唯實的精神,向著前方更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