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關于報國的演講稿優(yōu)秀(通用3篇)
青少年關于報國的演講稿優(yōu)秀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立志報效祖國》,祖國是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jié),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培養(yǎng)了中華民族高昂的激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有著血肉般的聯(lián)系,祖國的生存和發(fā)展是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
在舊中國,中國人被外國人看不起,任人欺侮。那里的國家,在世界上也沒有地位,沒有能力捍衛(wèi)祖國兒女的人格和尊嚴。許多科學家和華僑在國外都曾多次受屈辱,即使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外國人也可以橫行霸道,欺負侮辱中國人。新中國誕生后,中國人民受屈辱的時代已經(jīng)成為過去;現(xiàn)在,中華民族可以揚眉吐氣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我們每個人的尊嚴和榮譽,都是和祖國的尊嚴和榮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沒有祖國就沒有個人的一切。
去年,第15屆亞運會在多哈圓滿落下帷幕。中國的一百六十五枚金牌位居榜首,這些金牌離不開運動員們的努力和拼搏,但在他們成功的背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持他們。這就是愛國情懷。他們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成長起來,對祖國產生了一種深深的熱愛和眷戀之情。他們立志報效祖國,獻身祖國,報答祖國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錢學森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典范,像錢學森這樣時刻想著祖國、立志報效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還有很多,地質學家李四光、物理學家錢三強……他們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報國之情,為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人們心目中矗立起一座座人生豐碑。
振興中華,人人有責。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長大后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獻出光和熱。
青少年關于報國的演講稿優(yōu)秀 篇2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愛國主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應當知道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一處華麗的宮殿:圓明園。它是由五位皇帝經(jīng)150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集大批物資,使用了無數(shù)能工巧匠,傾注了百萬人的心血,建造成的華麗的宮殿。可是到了咸豐十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了圓明園,他們在圓明園中為所欲為了三天,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最終還一把大火燒毀了圓明園。圓明園這座舉世聞名的宮殿葬于火海。從這件事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國家的懦弱和落后是必定要挨打的。
回憶過去,再看看現(xiàn)在。過去那個迂腐的清政府現(xiàn)在已是繁榮昌盛的大國了,這都是先輩門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每一次升起五星紅旗,我心里都很自豪。
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我們要好好讀書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
青少年關于報國的演講稿優(yōu)秀 篇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想讀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格言》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這是里面講誠信篇中選自《論語·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論語·學而》中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禮記·中庸》中稱:“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最講信用的,而歷史和現(xiàn)實也充分證明:誠信為本,于世于人,于國于民,何其重要。
回想從開天辟地至今,就有著許多講誠信的故事。西漢初年,季布為人正直,樂于助人,特別講信義,當時諺語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諾千金”這一成語。北宋晏殊參加殿試,發(fā)現(xiàn)考題正是自己曾寫過的,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說明實情,要求換個考題,《晏殊誠實無欺》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傳至今。伯牙,子期,一個撫琴,一個聽音,衣袂飄飄,風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結為知音,并莊嚴約定,后來故人逝去,再無知音,伯牙寧可斷琴。這約定與斷琴,便是對友誼的誠信。方志敏,一位無私的共產黨員,他的遺書可謂樸實而又感人:“我經(jīng)手的錢有上百萬,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錢,是用于革命事業(yè)的。”相信這番話會令“伸手派”汗顏。這遺書體現(xiàn)了入黨宣誓時定下的對人民、對革命事業(yè)的誠信,千金難易。
可如今,在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背景之下,在各種文化交融,價值取向多元的社會里,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誠信“一文不值”,中華傳統(tǒng)美德已經(jīng)“過時”。這種錯誤的迷失,導致了個人乃至社會行為的偏差。
在這里不妨舉個例子。華裔美國科學家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博士,去年在《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了《一封給中國留學生的信》,文中寫到他面試一個求職者的經(jīng)歷。在面試談話的過程中,求職者表示,如果錄用他,可將在原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fā)明帶過來。可是李博士并沒有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缺乏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誠信”。文中還寫了有關中國留學生的實例,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有工作機會,他們就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的承諾拋在一邊。
想一想,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僅僅是誠信嗎?
不!我們失去絕不僅僅是誠信!
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缺少人文關懷。其實主要就是精神家園的迷失,缺乏誠信,就是精神家園迷失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尋找精神家園已經(jīng)成為人文關懷的首要任務。那么,到哪里去尋找精神家園呢?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格言》一書在全國的出版發(fā)行,為該書題詞:“傳承中華美德,培養(yǎng)民族精神”。李嵐清副總理為該書所寫的序中指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我想,這無疑是我們至美至善的精神家園。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tǒng)美德鑄造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含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xiàn)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新階段的時候,我們更要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也許還有些人會覺得,傳統(tǒng)美德離我們很遠,我們只要安于本分,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就行了。
可是你想過嗎?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與朋友相聚不失約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嗎?!
隨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格言》的不斷出版和發(fā)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浪潮。我們堅信,有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健康成長!我們期待,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將會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