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學生的演講題材(精選3篇)
適合中學生的演講題材 篇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14)班的~~,很榮幸能夠站在這里。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揚起激情之帆》。
泰戈爾曾經說過:“激情,這是鼓滿船帆的風。風有時會把船帆吹斷;但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航行。”激情是指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是指人內在的強烈激動的情感外化為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是人們追求成功的強烈愿望,是獲得成功的基礎和動力。
我們中學生正處于激情燃燒的歲月,青春洋溢的年華。在我們的校園中,激情就是早晨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激情就是同學們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姿,激情就是同學們跑操時鏗鏘有力的口號與整齊劃一的步伐。試想,每天早晨天微微亮時,是激情激起了你起床的欲望;當你晚自習感到困倦時,是激情促使你重新煥發精神;當你感到失落想要放棄時,是激情激勵你在困境中砥礪前行。
大詩人烏爾曼說過:“年年歲歲只在你的額頭上留下皺紋,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激情,你的心靈就將布滿皺紋了。”是的,沒有了激情,生活會像一潭死水寂寥無聲,沒有了激情,生命會像行尸走肉木訥前行,日復一日,周而復始,自始至終。
激情來自于夢想,來自于內心,是我們執著追求的人生目標,更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源動力。澳大利亞80后著名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高爾夫,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總監,更于20~~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有人問他,是什么使他完成了一個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笑著回答:“我對生活滿含激情。”是激情不斷激勵著尼克駛向勝利的彼岸,而我們中學生又何不是如此呢?
中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永葆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形成積極緊張的狀態,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實現激情高效的學習。例如,升旗,跑操時聽到哨子聲迅速集結;早讀迅速打開書本,快速標準站好,高聲朗讀;課前充分準備,上課鈴一響馬上聚精會神聽講,積極踐行“我回答,我補充,我質疑”的上課方式;課堂上手腦并用,圈點勾畫,聽說讀寫,討論展示,思維敏捷,緊張高效;自習節奏快,入室即靜,入座即學。
時不我待,志在必得;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人生志向,求學目標,就必須珍惜每一分鐘。分秒必爭,延長有效學習的時間;誰主動贏得了時間,誰就能贏得成功;效率決定效果,哪個同學具有高效狀態,哪個同學就會有高分成績。激情似火,心靜如水。努力做到讓珍惜時間成為一種習慣,讓爭分奪秒成為一種行動,讓提升時間效率成為一種智慧。
我們年輕,我們有青春的激昂;我們向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所在。激情,它無時無刻不在身邊徘徊,在心底的脈動里流動,當人擁有希望,夢想,目標,動力之后,它就會跳動著舞步,合著這些節奏創造人生中的奇跡。
讓我們端正我們的態度,找出我們的動力,釋放我們的激情,揚起激情之帆。
適合中學生的演講題材 篇2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該怎么度過呢?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段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經典名言,它為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使我至今受益無窮。
當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頁書合上,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上那種永不服輸、樂觀向上的精神早已深深地讓我銘記在心。他的出身很普通,但他那鋼鐵般的意志卻是偉大的。他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祖國的利益,不顧個人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了那場戰爭。經過幾年奮斗,戰爭終于結束了。但也正是這場戰爭的緣故,使他的生命幾次受到了死神的威脅,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勇敢面對。雖然他最后幾乎完全癱瘓而又雙目失明,但他也沒有放棄自己,而且是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寫出了一部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
在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缺乏保爾的這種鋼鐵意志,是因為他們知難而退,更有人面對困難喪失了信念,喪失了目標。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困難,根本就是毫無意義。若我們換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的心態,那困難將會屈服在你的腳下,成為自己走向成功殿堂的鋪路石。況且只要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面對著各種挑戰,各種困難。這樣人生才有意義,活得才能精彩,使自己的每天都會充滿燦爛的陽光。
保爾一生的坎坷經歷為我敲響警鐘,做人就要做一個意志頑強、奮發向上、懂得奉獻的人。要學會在困難中磨練自己,使自己的意志像鋼鐵一樣堅強。有一句諺語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我們能夠自強不息,付出努力,還有什么事能夠難倒自己呢?
適合中學生的演講題材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今天由我來為大家進行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感謝大家給我一個上臺的機會!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一個人很有成就,不是別人給予的,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奮爭取的。才能主要來自勤奮學習是不可猜疑的。
一個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而來的。比如說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他從小就酷愛學習,一生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如果他沒有從小的勤奮努力學習,他也不可能成為的科學巨人。沒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是不可能有成就的。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說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學習、努力探索過。
學習的關鍵在于“肯學”和“敢學”。如果你的愿望是成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讓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學習最終還是會一事無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為了證明鐳的存在,千辛萬苦,冒著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經過他們的勤奮、努力最終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并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證實了鐳的存在。這是一次多么讓人驚嘆的事實。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證實了鐳的存在。因此,要想成為有才能的人,就要從小“肯學”、“敢學”。
有些人說那些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從小就是“天才”、“神童”,像我們再努力有什么用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他們是天才、神童,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勤奮的學習。勤奮學習是成為“天才”、“神童”的先決條件。經科學家研究,人是智力是有差別的,但是僅僅是差一點點而已。所以說,“天才”、“神童”是靠人們勤奮學習而成為的。
才能來自勤奮學習,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鄭板橋、白居易的事例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有許多的偉人為了造福人類,也作了巨大的貢獻。如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他走訪了許多地方,經過27個春秋的艱苦努力寫成了這部巨作。
狄更斯說過“我所收獲的,是我種下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有才能的人,就看你去不去爭取這個機會。才能來自勤奮。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