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開學領導致辭(精選3篇)
2024高校開學領導致辭 篇1
各位老師、全體同學:
斗轉星移,季節變換。涼爽宜人的秋風吹走了酷熱難耐的盛夏。在這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的季節,我們美麗的校園迎來了新學期。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精神抖擻地回到了學校,拉開了新學期學習、工作的序幕。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在這里隆重舉行20xx~20xx學年度開學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向辛勤工作的廣大教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將人憔悴”的奉獻精神。向全體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新的年級。同時,向全體師生表示新學期最良好的祝愿。祝愿大家工作順利每一天,心情愉快每一日。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心一意謀發展,盡職盡責育英才,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我們籌措資金更換了破舊的學生教室的門窗,購置了幼兒大型玩具,教學條件得到了相應改善,為師生的教育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教師在各類比賽中成績喜人。在全鄉教師的下水文競賽中,常立波、王力娜、高玉娟、賈秀云、劉立夏等教師成績位居前列。常立波、張宇超、王力娜、高玉娟、王曉靜被評為優秀教師。學生在各類比賽中成績可賀:在全鄉舉行的作文競賽中,鄭曉旭、徐原原、高玉瑩、平平、郭文會、高微、郭春宇、韓慶、陳健飛、孫雪、王晴、馮吉會、張朋等同學均取得優秀成績。在數學競賽中,高玉瑩、劉明松、劉涵琪、徐原原、邢瑞、黃海欣、蘭天月、郭春宇、趙博舒、班海俠、于航、張力娜、林長龍、馮吉會、李世勇等同學榜上有名。經過師生的評選,李世瑤等46名同學被評為三好學生,原一年二班、三年一班、五年二班、幼兒二班被評為先進班級。這些成績的取得有賴于全體教師的辛勤耕耘,有賴于全體同學的不懈努力。我們為你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此,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
當然,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存在,不容忽略。我們的個別學生還待于培養和教育。他們的有些表現不能令人滿意,不符合學校的規章,不符合《守則》、《規范》的要求。上課不注意聽講,書寫不規范,不按時完成作業,不認真讀書的有之;厭惡勞動,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嬌氣十足的有之;不講衛生,衣著不整,亂扔廢棄物,破壞校園環境的有之;說謊話,欺騙人,不誠實守信的有之;不講文明,不懂禮貌的有之,林林總總不良習慣顯得尤為突出。同學們,你們要認真反思,這樣做對不起培養教育你們的老師,對不起生你養你的父母。
各位老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剛剛開始,我們要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負責的精神精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工作,營造積極進娶團結向上、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氛圍,樹立大林子中心校師生良好的形象。在此,我提出以下希望,與大家共勉。
2024高校開學領導致辭 篇2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20xx年九月開學季,四川音樂學院專業考前培訓新亞藝術高考培訓學校開學典禮如期舉辦,大會上副校長致辭,感恩、珍惜!
同學們好,今天是大家的入學典禮,很高興能看到有這么多的孩子能來到新亞學習,今天我想講的,如果說以關鍵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四個字:感恩!珍惜!為什么是這兩個詞呢?可能大家沒有覺得,你們來到新亞,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專業上,從開始的懵懂到如今的侃侃而談,在為人處事中,從當初的唯我主義到現在學會謙和忍讓,一切的進步成長,都少不了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你們的班主任老師,從替你們安排琴點到提醒按時吃藥,從關心你們的考試成績到分析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點點滴滴,事無巨細的在你們身邊陪伴著,你們的專業老師,從吐字發音抬指落手的逐個糾正到聲情并茂的朗誦、演唱,到最后能行云流水的演奏,每一篇文章和每一個音符,都凝聚了老師們的心血和精力,還有很多很多默默付出著的老師,為我們的藝考之路掃平障礙的老師,為我們諸多壞習慣和小缺點著急上火的老師,為我們每天能準時起床上課就寢的宿管阿姨,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的后勤人員,在背后,替大家去解決問題,,為我們想辦法,想著如何讓大家更有如何更有興趣去學習,更有動力的去沖刺,還有很多你看不到的東西。
同學們,我們進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們的改變是從何處發生的?我們的成績、分數、氣質、性格甚至很多很多觀念,也許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我們已經無法追溯,也沒有辦法去記錄,但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感恩之心,要從尊重你的老師,尊重你的專業,尊重你練的每一臺琴、每一份稿件、每一雙舞鞋開始!你要對得起你的選擇!對得起你吃的這份苦!從現在!從眼下!珍惜時間,珍惜和所有人的相處,珍惜對你有過幫助的每一個人,珍惜在新亞學習、努力、拼搏,汗流浹背,咬牙堅持的最后這段時光,因為有一天,它會變成你人生中無法被替代的一次經歷,只能懷念,不能重來,同學們,有一句古話叫:陪君醉笑三千場,不訴離殤,我們在新亞,會有醉笑的時候,但現在,讓我們不要有那么多離殤的遺憾,所以,請盡情的燃燒你的小宇宙吧,在最后的這幾個月,加油!堅持!你會變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因為,你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2024高校開學領導致辭 篇3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好!新學期今天正式開學了。高中生活對于我們來說,高一的同學們已經過去了六分之一,高二的同學們已經過去了二分之一,高三的同學們已經過去了六分之五。
世界上什么東西最珍貴?也許沒有比時間更珍貴的了。時間對每一個人是公平的。但是,人們對時間的利用則有天壤之別。一個人如果沒有進步,只是重復著昨天的故事,那么,他活一天與活一年,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一個人如果能不斷地創新自己的知識、情感、道德和人際交往,那么他就會因生活的豐富,而增加生命的厚度。因為這樣的區別,所以,有的人生命延長了,而有的人生命則縮短了。——生命的本質在于創造。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贏得未來"構想。他指出:中國和印度等國已意識到,它們在作出一些變革后將能夠與其它國家進行競爭。所以,他們開始對他們的孩子進行更早和更長時間的教育,更加重視數學和科學。其后,奧巴馬在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學校發表演講時,呼吁在場的學生必須更加勤奮努力。他說,"這場決定未來的競爭絕不輕松"。
最近,耶魯法學院教授、美籍華裔移民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在美國網上掀起了一場舉國大討論。身為華裔的蔡美兒認為嚴厲的中式家教比寬松的西式教育優越,并以自己為例——為使小女兒熟練地彈奏鋼琴曲,她要求女兒從傍晚一直彈到很晚,中間不允許喝水,不允許吃飯,不許上洗手間。最終她的女兒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大廳登臺表演。而去年公布的學生基礎能力國際測評(PISA)的結果中,美國學生的成績僅在中游,閱讀能力排第17,科學第23,而數學第31,總體成績第17。來自上海的學生包攬所有單項的第一名。這更增加了美國人對美國基礎教育危機的恐慌。
如果我們以為,這兩個事例說明了中國教育的優越和美國教育的危機,那恰恰是一種誤解。第一,我們只注意到奧巴馬和蔡美兒的表面言辭,而忽略了其后隱含著的美國人的自我反省精神。第二,我們往往喜歡用別人的不足證明自己的長處,而不喜歡用別人的長處把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或許正是美國人的危機意識,促使了他們的發展;而我們的沾沾自喜,則可能使我們固步自封。
因此,我們要保持對我們的教育和學習生活的自省,要了解我們自身優勢與缺陷。
那么,中國的教育其問題在哪里呢?
第一,功利主義。功利與功利主義是不同的。功利,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我們生存所需的條件。但如果功利就是一切,唯功利是圖,則是功利主義。從這個意義上反思我們的學習和教育,較多的是考試驅動我們的學習,而不是從學習自身中獲得樂趣。為考試而學,為將來的社會升遷而學,成了學習的原動力。正如教育家諾丁斯所言:"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成功更意味著建立愛的關系,增長個人才干,享受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以及與其他生命和地球維系一種有意義的連接。"
第二,浮躁心態。不愿做艱苦踏實的努力,而是浮光掠影,淺嘗則止。"誠樸"是我們的校訓,羅家倫先生解釋說:"對于學問事業應當一本誠心去做,至于人與人之間應當以誠相見","須知一切學問之中皆無王者之路,崇實而用笨功,才能樹立起樸厚的學術氣象。"日本數學家廣中平佑說:"我認為思考問題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花費較短時間的即時思考型,一種是花費較長時間的長期思考型。所謂的思考能人,大概就是指能夠根據思考的對象自由自在地分別使用這兩種類型的思考態度的人。但是現在的教育環境不是一個充分培養長期思考的環境……沒有長期思考型訓練的人,是不會深刻地思考問題的……無論怎樣訓練即時思考,也不會掌握前面談過的智慧深度。"
第三,缺乏個性。大家都按照一個模式,沿著一條路徑奔跑;少有另辟蹊徑,少有迂回前進,少有長期著眼。章太炎是個個性鮮明的人。據說,他在日本生活時,日本警察來查戶口,叫填寫調查表,太炎先生一揮而就,填的是:職業:圣人;出身:私生子;年齡:萬壽無疆。章太炎說:"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有神經病……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愿諸位同志人人都有一兩分神經病。"當然這里所說的一兩分,而不是十分,指的就是鮮明的個性。附中應當創造容得下一兩分神經病的文化環境。
人們提出21世紀的教育應當追求教養基礎,應當用3C(關懷、關切、關聯)替代3R(讀、寫、算)。美國科學教育改革方案提出"重新定義基本技能":適應能力(適應新的、非常規的、迅速變化的工作環境,應對突發事件、危機狀態,學習新的工作、技術和方法的能力,應對工作壓力,適應不同個性的人員,體能適應能力),多種交流能力,非公式化的問題解決能力,自我管理及自我發展能力,系統化的思維能力。
有鑒于此,通過學分制管理,均衡推進各類課程的實施,實行1+4證書制度將是我們在本學期逐步推開的制度。——即要求每一個附中高中生在高中學習的三年時間里必須完成四項活動:第一,開展一項研究性學習活動;第二,操作一項探究性的理科實驗或理科綜合實驗活動;第三,實施一項高中閱讀計劃;第四,參與一項志愿者活動。這四項活動體現了"關愛。責任。創造"的校訓,體現了動腦和動手的結合,體現了接受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結合。如果說,取得學業水平的測試和高考的優異成績,是當代優秀中學生的標志,那么,在此之上,完成附中特有的四項活動,更體現出附中學生的特色。
沒有冬季,哪有季節的尊嚴?沒有風雪,哪有嚴寒的尊嚴?沒有骨氣,哪有人的尊嚴?沒有青年時期的拼搏,哪有中學生的尊嚴?
同學們、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