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練聲法和嗓音保護(通用3篇)
科學練聲法和嗓音保護 篇1
首先是練聲的時間和地點問題,時間和地點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練聲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這里做一個簡要的說明。一般都認為早晨練聲比較好,實際上練聲時間的選擇和練聲效果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什么時間練可以因人而異,只要能把它作為正常作息安排的一部分,天天去練,不間斷就可以了。如果在睡眠過后練聲需要注意到:要經過一些輕緩的運動,先把身體活動開,特別要使大腦由抑止轉入興奮狀態。關于練聲時間的長短,應該根據嗓子的承受能力和練聲的效果來定。對于初學者來說,時間盡宜短,比如說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鐘就可以了;次數呢,宜多,每天練上三到四次為好,逐漸地隨著嗓子承受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強時間和減少次數。
另外每次練聲不必強求時間劃一,也就是說不用我每次都練四十分鐘或者三十分鐘。這里跟什么有關系呢,和感覺有關系,感覺比較好的時候,效果明顯的時候時間可以適當的延長。相反呢,感覺不好,一時不見效果的時候,就可以停下來另辟時間再練。這樣做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樣做有助于穩定練聲時的心態,對提高練聲效果是有積極意義的。
關于練聲的地點,我覺得應該選擇在噪音比較小混響短,也就是沒有明顯回音的地方,比如田野,河邊,播音室等等,在這些地方練聲都是可以的。由于發聲環境影響聽覺反饋,所以最好不要頻繁地更換練聲地點。天氣不好氣溫比較低的時候,應該選擇在適當的室內場地練聲。
科學練聲法和嗓音保護 篇2
第一節鍛煉膈肌、腹肌和咽壁。鍛煉膈肌、腹肌和咽壁的目的是使它們有力而靈活,在發聲當中提供穩定充足的動力,保證聲道的暢通。具體鍛煉要領和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是膈肌咽壁的鍛煉,可以通過發HEI音合并進行,也就是說膈肌和咽壁的鍛煉在這里是合并進行的。具體的做法是:第一步,深吸氣以后,用這一口氣發出兩三個扎實的HEI音,不斷重復堅持數日。我做一次,深吸一口氣,發出兩三個扎實的HEI音,“HEI HEI HEI”“HEI HEI HEI”“HEI HEI HEI”這是第一步。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礎上要增加彈發次數,進入第二步,一直到一口氣能夠彈發七八次。這里需要注意,在彈發的過程當中,這個,氣的力度應該均勻,聲音要保持一定的音高和音量,音色也要始終一致。我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 HEI”“HEI HEI HEI HEI HEI HEI HEI”,這樣來做。第三步,第二步練習堅持數日以后就可以獲得自動進氣的感覺,這以后呢,要由慢到快,穩健輕巧的連續彈發HEI音,最后達到要慢就慢要快就快的程度。我來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 ……”
2第四步,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礎上,做改變音高、音量和音色的練習。比如說,虛實的變化就是一種音色的練習,我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 ……”,改變音高的練習:“HEI HEI HEI HEI HEI HEI ……”,這里面我們應該注意到共鳴的調整。在開始做這個練習的一段時間里頭可能會感到下肋膈肌和腹部的動作不能夠協調一致,也會感覺到動作和聲音不同步,練習的時間長了,還會感覺到腰酸腹痛,但是這一些都是正常現象,如果能夠按照上述的要求堅持練習就能夠獲得動作與聲音的和諧與統一,膈肌的力量和靈活程序也會在練習當中得到明顯的提高,咽壁的力量和靈活程度也會在練習當中得到提高,這個練習還有協調氣息和聲帶狀態的作用。中老年人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哈中聲衰的問題。
HEI音發好以后,還可以其他練習,比如說我們還可以交替發出I音和A音。或者發出HA音,我做一下,先是交替的發出I音和A音:“I A I A I A I A……”,交替的發出I音和A音。如果我們結合自己存在的問題,來調換其他的音來練也是可以的,比如說,缺少胸腔共鳴,那么就可以練HA這個音,我們可以把手放在胸口來體會一下,發這個HA音,看胸部是不是產生了振動,如果有了振動的話就證明你就有了胸腔共鳴,在你使用的時候就要注意到你發HA的時候是怎么樣一個感覺,把它具體運用到你的播音、演講、朗誦當中去,運用到你的講課當中去,你就會感覺到省力而聲音呢,比較好。我來做一下,手放在胸部:“HA HA HA ……”體會一下,胸部振動了沒有:“HA HA HA ……”這就有一些振動,那么在你用的時候就要把這種感覺運用上,把這種聲音效果用上。這是關于膈肌和咽壁的鍛煉,我們是合并進行的這樣的練習。
第二一點呢就是關于腹肌的練習。實際上關于腹肌的練習我們都是很熟悉的,比如說做仰臥起坐,做仰臥起坐,具體動作是這樣的,平臥,平臥在床上,雙手呢,放在頭的枕部,慢慢的坐起,這樣來鍛煉腹肌。從能力上講,應該能夠達到連續做25次到30次這樣的能力,那么你就有了聲音訓練的基礎,也就是說你腹肌的力量也就夠了,剛才講的是第一節,鍛煉膈肌腹肌和咽壁。
講第二節,磨練口齒。磨練口齒可以提高咬字器官,尤其是唇舌的力度和靈活度,使吐字準確清晰。磨練口齒還可以協調自身的關系,使它們和諧統一。關于磨練口齒的具體要領和方法,我把它們歸納為三個方面,也就是一:口部操練習,二:音字詞練習,三:繞口練習。大家應該注意到我所講的具體內容以及它們先后順序。首先是口部操練習。做口部操的目的是為了排除語音負擔來提高咬字器官的力度和靈活度,流傳的口部操是很多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幾節比較實用的口部操。首先是唇部操,可以有這樣幾節,第一節是噴,雙唇緊閉,堵住氣流,突然放開發出PO音,我做一下:“PO PO PO”。注意不要滿唇用力,把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PO PO”。第二節是裂,顧名思義,我們就要先把雙唇撅起來,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兩邊伸展。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裂,這樣反復進行,這一節是聽不到聲音的,我只解釋一下。第三節呢,是撇,先把雙唇撅起來,然后呢,向左歪再向右歪交替進行。第四節是繞,雙唇緊閉,撅起,然后呢,左轉360度,再向右轉360度,這樣交替進行,這里應該注意到向左轉多少圈,那么向右就應該轉多少圈,這是繞。上面四節呢,是唇的練習,下面我再講舌的練習。舌的練習有這樣幾節,第一節是伸,把口開大,提顴,要感覺鼻孔略微張開一些,然后努力地把舌頭往外伸,舌尖越尖越好,伸完了以后,再往回縮,縮到最大的程度,這樣反復來做,這樣反復來做,這是第一節。
第二節是刮,大家注意聽,刮是怎么刮,舌尖抵下齒背,舌體用力,用上門齒的齒沿刮舌尖和舌面,這樣反復進行,這樣反復進行,這是第二節。
第三節是搗,搗亂的搗,我都把它概括成一個字,這樣大家好記,怎么搗呢,就是把一個像棗核一樣的物體,豎放在舌面上,比如說,一個橄欖核,一個棗核,或者一小塊糖,兩尖,兩頭正對著前舌,這是豎放,用舌面挺起的動作使它翻轉起來,這樣反復進行,這是搗,這是搗,這是第三節。
第四節呢,是彈,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齒齦,堵住氣流,堵住呼出的氣流,然后呢,突然打開爆發出te音,反復進行,我來做一下,大家聽到這個聲音大概也就可以體會出來我是怎么樣在做:“te te te”,這里應該注意,舌的中重線,前后的中重線要用力,爆發出這個te te,越有力越好,爆發出這個te音來,這樣反復進行,這是第四節。
第五節是頂,先閉唇,用舌尖來頂左右的內頰,交替進行,左邊一下右邊一下,左邊一下右邊一下,這是第五節。
第六節呢,是轉,閉唇,把舌尖伸到口腔前庭,也就是把舌尖伸到齒唇的中間,先向順時針方向環繞360度,然后再按逆時針方向環繞360度,這樣交替來進行,這樣交替進行,這是第六節轉。
第七節立,先把舌頭自然平放在下齒槽當中,然后向左向右來回地翻立,這可能一時做不出來,但是你堅持做,再想著怎么做,這樣的話過一段時間你就會做了,實際上這一節還是挺重要的,它是為了鍛煉舌頭的力量左右平衡,這樣子,所以這一節還是挺重要的,先把舌頭自然地平放在下齒槽當中,也就是很自然地放在那兒,然后呢,向左翻立起來,倒換過來,再向右翻立起來,這樣呢,來回交替的進行,來回交替進行。這幾節是舌部操。
再有一節呢是頰部操,頰部的鍛煉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頰部的肌肉沒有力量,咬字就很含混,字音的清晰度就受影響,這一部分往往也是人們不注意的,實際上呢,它非常重要。這里呢,只有一節就是咬,怎么咬呢,嘴角裂開,縮舌,用力來做咀嚼動作,用力來做咀嚼動作。大家注意,嘴角先裂開,然后呢縮舌,用力來做咀嚼動作,像嚼這個膠木糖一樣,這樣,用力嚼咬,這一節叫作咬,這一節很重要,每一次做口部操的時候應該多做幾次。
科學練聲法和嗓音保護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科學,原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關于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也要將科學用在生活當中。
如果要將科學用在生活當中,第一歩就是學科學。我們不僅要學課堂上的知識,還要多積累些課外的知識。因為科學是一個很廣的面,所以要學的知識很多,這么多的的知識怎么辦呢?這就要牽涉到下一歩:用科學。
學了就要用,用科學是最重要的一步,用的方面也各有不同:我看的電視節目《我愛發明》里面的發明人都把他們學習和掌握的科學知識都運用在他們的發明創造上,通過一次次發明創造的成果來大量節省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他們在發明創造時沒有一個是可以直接成功,都是在不斷的失敗后,重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的原因,不停的嘗試,一遍又一遍的直到成功。這也告訴我們科學也是要通過實踐來檢驗。
我們現在就必須像海綿一樣,拼命的學習和吸收科學知識,才能在將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后,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能做一個學以致用的人才。我的夢想是長大后做一名建筑設計師,我想造一所現代化高科技的房子,他不僅內部有舒適便捷的環境,外觀還有其它很多功能型,比如可以行走或飛行,但是要建設這樣的房屋以,沒有科學知識的浸潤,是無法實現的。所以科學是創造一切的前提條件,也是和我們現代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礎。
學會運用科學時,我們還要從內心去愛這個“奇妙”的朋友,就像和好朋友一樣的交往,天天去“看”關于他的書,平時多多學習他的“長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才能創造更多的美好事物。
同學們!加油吧!現在我們就開始努力,暢游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做一個快樂的海綿寶寶,吸收多多,以后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盡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