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聲唱歌(通用3篇)
練聲唱歌 篇1
一、演唱歌曲的首要條件——呼吸
演唱歌曲首要訓練的是合唱團員正確的呼吸方法,這一點經常會被忽視,可卻尤為重要。因為呼吸是發聲和歌唱的動力,良好的呼吸是獲得動聽歌聲的重要條件。在此環節我根據合唱團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聞花香”做一個深呼吸的動作來感受吸氣的方法和吸氣所要到達的位置,而呼氣采用的是吹薄薄的紙,體會均勻的呼氣,還可以”練吐氣,分勻吐、急吐、停頓等。這個練習可以讓孩子找到保持氣息的感覺。而且,有一個人氣不穩,就會出現“咝咝”聲,便于糾正。這種方法很容易讓合唱團員掌握并運用。這項訓練,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地加強時間、力度要求,這會為合唱團員將來演唱歌曲長音打下堅實基礎。
二、樹立正確的發聲概念并掌握運用發聲方法
歌曲教學前的發聲練習,是聲樂教學的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合唱團員自然、優美聲音的必要途徑。在訓練中首先應培養合唱團員練聲的好習慣——要求同學們自然放松,上提笑肌,打開口腔,可以用“深度打哈欠”、“說悄悄話”等方式來感受,引導合唱團員“輕聲”演唱。
三、加強鞏固音準與節奏的訓練
好的音準、節奏感是建立在平日的多聆聽、多練習、多鞏固的基礎上的,通過一段由淺入深的訓練后,合唱團員的音準能力、敏銳的節拍感會逐步提高。音樂課上的常時效的訓練,能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
四、合唱聲部的訓練與技巧
合唱訓練要遵循由簡到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1、在選合唱歌曲曲目時,要有敏銳的眼光根據現有合唱團員的自身情況選定出最適合的歌曲。再由所選的合唱曲目,把合唱團員分成高、低兩個聲部、三個聲部或四個聲部。
2、各聲部長還要善于調動合唱團員的積極性、自主學習,合唱團員可多挑選一些后備團員,讓合唱團員之間彼此產生一種無形的動力。
3、分聲部學習合唱歌曲的樂譜。要達到十分熟練,能在無伴奏下將歌曲音調演唱準確。
4、將重、難點單獨提出進行加強練習,注意合唱團員的吐字、咬字,發聲等情況,在合聲部之前解決。
5、歌曲如果是一部旋律,兩部和聲的,先讓和聲的兩個聲部結合起來練習(分成多個樂段,逐段練習),再同旋律聲部結合練習。一定做到一個聲部牢牢唱準,再加另一個聲部,直到幾個聲部共同加入。
6、聲部長一定要求合唱團員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還要注意的各個聲部間速度、力量、強弱一致,不可過偏重于一個聲部
這樣的訓練既培養合唱團員兼聽能力和對和聲效果的感受,又培養合唱團員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能力,從而讓合唱團員感受到音樂中和聲的美感和合唱的豐富表現力。當然,這些訓練需要長時間不斷的進行磨合,從而使各個聲部、鋼琴伴奏、指揮達到最佳默契。
五、理解歌曲進行藝術處理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聲音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很多時候老師只重視了合唱團員的聲音,認為聲音在歌唱表演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往往忽視了歌曲本身的情感,讓聆聽的人感受不到歌曲的內涵,體會不到韻味。聲部長首先要深入理解合唱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體會歌曲所呈現的意境;然后再以真摯的情感去引導合唱團員,使合唱團員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這樣才能很好的處理歌曲。唱每一首歌曲及合唱歌曲,只能用心去唱,帶有感情的去唱,才能打動欣賞者的內心,更會使每首歌曲極具生命和強烈的感染力。
要想將合唱更好的融入日常教學中,聲部長就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苦練基本功,多聽多看多積累相關的文字和影像資料,還要善于思考、多創新。通過平日音樂課中的基礎合唱教學,從而達到具有觀賞性、藝術性的合唱綜合表演。這樣不僅有利于對合唱團員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合唱團員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也為聲部長自己的教學留下了寶貴經驗。
練聲唱歌 篇2
基本法第一條:練氣,練氣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聲,一次光是呼吸,來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歡的歌,唱時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二
話說經過第「一招」練聲法,第「二招」應當粉墨登場。
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氣,跟著微微乘著氣息由 I 至 I 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氣,快速而又暢通的亮聲「呵」出音階。
此法有助增加氣量以及發聲明亮。不過,有些練唱者共鳴較淺窄,可能經過有「動機」的鍛煉發覺喉緊氣速。如遇到這情形。請倒一杯溫暖的白開水,……
詩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繼而用手按摩全頸及喉嚨,如此這般,有助血液循環及開闊胸腔及口腔共鳴。
三
請兩手輕傍左右兩邊肋骨(腰上一點),然后吸氣,在吸氣時要感覺到兩邊肋骨橫向擴張,手請仍保持原狀,跟著 收小腹把氣呼出,呼氣之時保持擴張兩邊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氣。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強,同時亦提升 人體張力。唱歌的首要條件是有聲有氣。
四
第四式。眼望遠方,咀吧唱喜愛的歌,唱歌時候,兩手輕按小腹,即所謂意守丹田。
為什么須要兩手輕按小腹?這樣可以帶動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飄忽,按小腹是把聲音確保「夠深」,即在丹田發聲。
既然開始了丹田發聲,即是練習歌唱有更高的要求,請各位網友切記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廢。
五
丹田發聲是所有圓潤、明亮、美的聲音出發點。不過要達到聲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嘗。努力加油進入第五式━━
練聲時兩旁肋骨微微向橫擴張,聲音要發自小腹直通達至鼻梁,而喉嚨一定要放松。目的是發展鼻腔及口腔之間的共鳴。
六
第六式,震音及彈跳音━━
1.吸氣,氣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階,發聲時,兩邊肋骨微擴張,小腹與雙唇配合彈跳。
3.咀巴張開成圓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彈跳,從 1 至 I。
目的:練就一把有力及有彈性的歌喉。
七
重點是練習咬字清楚。
首先把發聲部份調整,
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二.吸氣要深,吸氣時兩旁肋骨向橫擴張,目的是調節共鳴通順。
三.放聲吐出“開、齊、撮、合”四個字,原因━━開,是把口腔張大;齊,發出齒音;撮,讓字音集中;而合的意義是鍛煉唇音。
這是練習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請各位緊記各式練習。
八
有朋友問:「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開口難聽,我該如何?」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現在就“走音”作題目。
1.慢慢擴張“橫膈膜”,深深吸氣,支持著不要把氣呼出。
2.支持的氣息到了頂點,馬上用手以快速節拍;拍拍胸口大聲用不規則的“呵”音隨氣而“呵叫”。
3.兩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頭部,力度要適中,目的是令頭腔共鳴提升。
注意:這招非初學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來訪客,敬請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點,后會有期。
九
練習連音━━
首先吸氣,吸氣時兩旁肋骨微張,氣吸至七分滿便可以,因為吸氣太深,太滿反為令人容易泄氣。
唱出FA音,由1---/2---/3---/4---/5---/6---/7---/i
再以MA音重復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氣。
記著練音階的時候,吸氣呼氣要安靜,發聲不要讓聲音震抖。
目的:這一式是訓練歌聲的穿透力。
一連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練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練聲練氣練唱歌?
我用“暫別篇”這名字;是有用意的!嘎曇簟故强床灰姷臇|西,要擁有一把好嗓子,要經過很多不同的訓練方法,很多時不是依書而習,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條件而判斷練聲方法,是至理名言。
這九式練聲法,是獻給各方朋友作為打好聲底基礎的歌唱良方。請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將每一式反覆練習,時間定然證明你們聲音亮麗了。
沒有捷徑,只有刻苦練!練·!練!
練聲唱歌 篇3
一是天生的音色,也就是說你本來的發聲美不美。這個比較難有大改變,所以要靠選歌的時候選適合自己的音域的歌,另外就是適合自己的音色的。
譬如唱汪峰的《春天里》的男生,聲音就應該是比較高亢而稍微嘶啞的,如果你聲音比較亮,那么你可以試試看費玉清的歌。還有就是感情,真正用感情唱出來的歌,會比光顧技巧來得更美。我的朋友失戀之后唱梁靜茹的《分手快樂》,一邊唱一邊流淚一邊微笑,出來的效果比她以前唱的都好聽非常多,因為用感情唱歌會讓音樂更有感染力。
二是發音的技巧。你可以通過練習一些發聲技巧來提升音色的品質。譬如很多人唱到高音的時候聲音就虛,或者嗓子緊,這可能是因為你在唱歌的時候嘴沒有真正地張開。現在你可以隨便唱一個“啊”試試看,摸摸耳朵前面跟腮幫子接觸的那塊,有沒有一個小小的凹陷的地方(牙關那兒),如果能按下去,摸到凹陷,那就說明你真正張開嘴了。試試看保持唱每個音的時候這個位置都是凹陷的,你會發現用氣容易了,聲音也美了。另一個小技巧是要把笑肌提起來,也就是所謂的蘋果肌那兒(鼻子兩側那塊,微笑時候會上去的肌肉),稍微帶點笑意(只是為了笑肌提起),也有助于發音。
要把高音唱上去,還有就是不要仰頭扯著嗓子吼。因為仰頭的時候聲帶是緊繃的,很難把高音唱上去,反而這時候你稍微低下頭,兩腳張開與肩同寬,把注意力放在肚臍高度的腰間兩側(你叉腰的時候手會碰到的肌肉),鼓氣的時候,那塊“叉腰肌”是可以往兩邊擴張,感覺起來硬硬的,那就對了。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唱不上去的高音忽然就唱上去了。
三是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里要注意氣息了、哪里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準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并茂”,練功相當重要。當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四是感受。這里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