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唱歌怎樣練聲(精選3篇)
兒童學唱歌怎樣練聲 篇1
1.為什么要練聲
練聲又叫練嗓子,是歌唱的一種基本功訓練。在我國戲曲界,稱之為喊嗓或吊嗓。經過一定時間的練聲,可提高歌唱的技能和技巧。在歌唱前活動一下嗓音,練練聲,好比體育運動員在訓練、比賽前活動一下腰腿,避免運動過猛扭傷筋骨、肌肉一樣。嗓音非常嬌嫩,兒童的嗓音更加細嫩,一下子就過猛地歌唱,不利嗓音的保護。因此在歌唱前,有目的地練練聲,是非常必要的。
要訓練孩子的嗓音,發展他的歌喉,擴展他的音域,使他的聲音優美動聽,發聲自如、圓潤,氣息深沉流暢,吐字清晰,就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訓練。要達到以上要求,必須通過練聲曲,有的放矢地來進行訓練。因此練聲曲都比較短,旋律也較簡單,而且針對性強,便于將精力(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訓練的技巧上,所以通過練聲曲來練聲,是歌唱技巧訓練的一種有效而必要的手段,也可以說是歌唱的綜合性練習。
2.怎樣練聲
根據先易后難的自然學習法則,練聲可采用發聲最自然的中聲區為基礎,逐步向上、然后向下做半音模進法移調進行訓練。
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要在音域范圍上作不同的處理:3~4歲可在C調的“1”到“6”范圍內練習,4~5歲可在C調的“1”到“7”范圍內練習,5~6歲可在C調的“1”到“嚴范圍內練習,7~9歲可在C調的“1”到“3”范圍內練習。在各自的基礎上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再逐步向上和向下做擴展音域練習。
練聲時要用較慢的速度和中等音量,發聲的位置要上下統一,氣息要均勻,保持高音部位的發聲位置。在練聲時,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長要認真地聽孩子練唱。
因為練聲是為歌唱服務的,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家長也可把唱歌與練聲結合起來進行訓練,摘出歌曲中難唱的樂句進
行練聲。結合所演唱歌曲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選擇練聲曲練唱,是大多數聲樂教師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3.練聲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教孩子練聲應注意選擇適當的曲調,不要超出兒童的音域范圍,這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例如唱12 34|5—|55 5|55 5|54 32|1—||時,3~5歲兒童可在1=C到1=D或E范圍內練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逐漸擴大音域。
②作為兒童唱歌基本練習的發聲,時間不宜過長,低年齡的兒童每次練3—5分鐘即可,不然會由于練聲的枯燥而使孩子產生厭倦情緒,而且時間過長也會使嗓音疲勞。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
③要細心地聽孩子歌唱,及時發現和聽辨出聲音中存在的毛病,使不良的發聲糾正于萌芽狀態。
④練聲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練聲是為了發展兒童的嗓音,提高兒童的唱歌技巧。那些形式主義的所謂“練聲”,不僅達不到好效果,反而會挫傷兒童學唱的積極性,弄不好還可能損傷孩子的嗓音。
兒童學唱歌怎樣練聲 篇2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
注意:在大聲說話時,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切記,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矯枉過正,更不要只去注意發音的形式,而忘了說話內容。
氣息問題
發音“震動,震動”氣息,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并且要善于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聲線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容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于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盡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氣音盡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響亮。
兒童學唱歌怎樣練聲 篇3
關于跳音、頓音的發聲練習
呼吸主要是由橫膈膜來控制的,只有正確的、自然的橫膈膜式呼吸才能為悅耳的音色提供必要的氣息支持。因此,對業余演唱者而言,首先通過練習來熟悉腹式的、橫膈膜式的呼吸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呼吸方式必須最終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就可以通過恰當地使用橫膈膜來控制并定量地供給氣息。
練習時,要放松雙肩,不能提起。或把手放在胃部,感受橫膈膜如何起落,來加強練習。
聲音的位置要高,要穩定。在哪里停就在哪里接著唱
開口“啊”音練聲曲
開口“啊”練習,是聲樂練習最重要的練習之一,屬于開口音。因此,練習時特別注意要放松下巴,自然發出“啊”音。與拼音“a”略有不同,應該使用“nga”,即是“嗯啊”的發聲。
如果下巴不能放松,可以嘗試用雙手從顴骨輕輕向下夾臉頰,讓口型像金魚嘴一樣,再用氣息支持,力量在腰腹部,發出“啊”音,可以隨音高張大口型,加大腰腹力量并向下沉,但下巴絕不能緊張。然后跟著伴奏練習。
哼鳴練聲曲
閉口哼鳴 (也可以開口哼鳴)
閉口哼鳴就是閉著嘴唇發出“嗯”的聲音。閉口哼鳴時,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頭放平,輕抵著下齒,軟腭隨著正確的吸氣動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輕輕閉合,牙關放松緊,整個口腔像含著半口水一樣,保持放松自然的狀態。發聲時可感覺到鼻梁上部有明顯的振動,胸腔處有微微的共鳴感。
哼鳴是開口歌唱的感覺基礎,蘭培爾提常說:“如果你不能先閉著口哼好,你就不能把張口唱好。”哼鳴能有效地調節緊張的腔體,不論是口腔、鼻腔或是胸腔。
做哼鳴訓練時應注意兩肩放松,哼鳴時身體一定要保持吸氣時的姿勢。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注意聲音保持統一,到高聲區時真假聲的互換是重點。
練聲時注意:
1、本練聲曲伴奏,只制作了上行練習,從中央C到High C。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安排。
2、目的:通過正確擺放和調整舌頭、雙唇和口的位置和形狀,以及恰當地運用頭腔和胸腔共鳴,練習者能根據自己情況改換各種元音。考慮到這些元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所以當從一個元音轉到另一個元音時,將二者銷加平衡是必要的。如以上圖片中的“呀”實際上是“啊”的平衡音,前面我們使用“衣”后面加“啊”,就成了“呀”。再如,音色較暗的“烏”后緊跟唱“E”或“衣”時,后面的音不能唱得太亮。這稱為元音轉換。元音之間的過渡應當通過調節口中共鳴腔的大小來從容地實現。所有發元音字母聲的樂音應當直接進入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