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的教育演講稿(4篇)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教育夢》
1991年的9月,7歲的我告別了泥娃娃,告別了過家家,告別了田間地頭呼天喊地的瘋耍,背上了新書包,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外公是一名村小的老師,每天騎著他那輛破舊的大杠自行車帶著我上學放學。那時的外公在我心目中是神一樣的人物,調皮的同學見到他都畢恭畢敬,潑辣的鄉親見到他都點頭哈腰,坐在自行車上的我也狐假虎威,整天雄赳赳氣昂昂!從那時起,小小的我便有一個大大的夢想,長大了也能當一名神一樣的人民教師。
XX年8月,告別了5年的師范學習,通過了激烈的人事代理考試,我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榮幸地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金家莊區曙光小學,開始了平凡而又神圣的教師生涯。
從教六年多來,那一雙雙單純的眼神凈化了我浮躁的靈魂,那一聲聲沒心沒肺的傻笑聲驅逐了我的憂傷,那一份份整潔的答卷成就了我的榮耀……然而在這六年里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學生有鋪天蓋地的作業試卷要寫,失去了天真爛漫;老師有數不勝數的活動材料要應付,無暇鉆研教材教法;有償家教遍地開花給教師的神圣蒙上了灰色的面紗……于是我對教育又有了新的夢想。
我夢想有這樣一所學校,它有其特色所在、優勢所在、風格所在。它的每一座建筑、每一處綠化、每一面墻壁、每一點細節都潛移默化地傳遞著知識、文明、友愛、詩意和激勵;它所有的制度、目標、評價、計劃等都是為師生提供充分發展的機會而制定;它的教育教學富有魅力,因材施教貫徹始終,它既能教會學生超越知識走向智慧,又能使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它從不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從不扼殺學生創造的激情和張揚的個性;他的師生走出校門,公眾會很容易地猜出他們的學校、他們的身份,他們也以此為榮。它的每一名學生離開時帶走的不只是知識,他們帶走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困難的信心和對他人的友善,還有對學校的留戀。
我夢想有這樣一批教師,他們心中有愛,獨具慧眼,能看到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并用正確的方法鼓勵孩子不斷自主探索;他們崇尚“親其師,信其道”的真諦,尊重民主,愿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長;他們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他們能在很大程度上掙脫課程和教材的束縛,不斷反思自己的授課方式,讓自己的教學始終受到學生的喜歡。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一個安靜的后院,這個后院就是她的教育。在這里,沒有傳統觀念的禁錮,沒有功利主義的紛爭,真正體現教育規律,對教育充滿宗教般的信仰,真正關注學生未來的命運,錘煉其意志品質,展露其聰明才智,讓其感受到時代所能給予的一切。讓教育者擁有從容與自由,光榮與夢想,這就是我——一個普通老師的教育夢想!,
教書育人是一顆埋藏在我心里很久的種子。四年前,我以一名免費師范生的身份進入了陜西師范大學,四年后,我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激情走上了神圣的教師崗位。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老師,我有太多的話想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蓖ㄟ^四年的大學學習,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源遠流長,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艱辛不易,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我們今天改革開放事業的神圣偉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中國夢”,是時代最強音,是中華民族的心聲。中國夢——我的夢!傳承民族文化,光大民族精神,也是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我的教育夢。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時曾說過:“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擁護的民族則更為可悲。”作為一個學習歷史從事歷史教學的人來說,我對這句話感受最深。唐代魏征說得好:“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是的,歷史,是民族延續與發展的“根”,其中的艱辛與榮光都值得借鑒。遺憾的是,在網絡經濟時代、在商品大朝沖擊之下,我們的國人——特別是我們的“新生代”對中華文明歷史知多少?歷史知識的淺薄、頭腦的空虛,行動上往往表現為幼稚和失常——讓人哭笑不得,讓人心寒,讓人悲哀,讓人深深地憂慮!
普通大眾對我們自己的歷史知之甚少,一些文藝界的大碗明星竟然也經常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在電影《墨攻》的發布會上,范冰冰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趕上抗日戰爭時代,我一定會成為式的人物,拼死保衛國家!痹噯栐谧母魑,被毛澤東稱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為保衛國家犧牲的嗎?當歌星蔡依林被問“三國”時,竟不知三國是哪三國;楊丞琳在電視節目里,不知道抗戰打了8年;李聽到岳飛作詞的《滿江紅》后,竟一臉真誠地想請岳飛寫歌詞……
大家想想,這是作為一名中國人該犯的錯誤嗎?一個連自己民族的歷史都不太了解的公民,談何忠誠、談何愛國?這種素質,怎么能建設好自己的國家?
還值得的憂慮的是,在我們的下一代中——包括中學生,他們往往也忘記了端午節、忘記了清明節、忘記了中秋節,卻深深的記住了情人節、記住了愚人節、記住了光棍節!多少人不尊重長輩,不孝敬父母,公交車上不讓座,排隊秩序不遵守,公共財產不愛護,等等,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的子民該有的素養嗎?對歷史知識和文明傳承的嚴重忽視和缺失,已讓中國形象和中國社會嚴重受損!
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謙恭禮讓,講信修睦,長幼有序,這是我們的民族之魂啊。作為一名歷史老師,讓學生人人懂歷史、人人知天下、人人有責任感、人人為實現中國夢而發奮學習,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相信自己既能當好“經師”,也能做好“人師”!有夢,就有希望,我相信。ㄎ杖,揮動)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溫馨提示:
1、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2、注意肢體語言(最好設計幾個表情和手勢動作)
3、注意臺風要自信、大方、優雅又有激情。
4、祝你一鳴驚人,馬到成功!
我的教育故事演講稿:傾注愛心 播種希望
關愛一切學生,關愛學生一切,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藝術。愛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愛別人的孩子是好人,而愛別人不愛的孩子才是教師的崇高境界。對于我們這些特教教師來說,我們接觸的要么就是被家長過分溺愛,要么就是家長像甩包袱一樣把孩子甩給學校和老師,孩子只要放到學校就不聞不問,甚至放假都不愿接回家的孩子。
XX年我擔任一年級聾生班主任的時候我班的小濤同學就是被家長像甩包袱一樣甩出來的學生,記得那年秋天天氣涼的特別早,別的學生放假回來都早早地穿上了毛衣毛褲,只有小濤同學還穿著單薄的秋衣秋褲,腳上依然是光腳穿著放假走時那個已經破了洞的小單鞋,小手凍得紅紅的裂了很多小口子,坐在教室里瑟瑟發抖?戳俗屓丝蓱z,我一邊用熱水給孩子燙凍裂了的手一邊給家長打電話讓送衣服來,打了幾次電話后,我終于見到了自稱是小濤鄰居人為他送來了衣服,可是等我打開包袱看時感到非常無奈,送來的居然是棉衣棉褲,顯然是以前穿過的因為衣袖和褲腿都短了一大截。不能穿,靠家長是不可能了,又不能讓他凍著,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來給他穿。別的學生家長都給孩子留下一定數量的零花錢,或是買一些零食放到老師這里,以備在校期間給孩子解饞?尚瑢W的家長我一直沒見過,更談不上留什么零花錢給孩子買零食了,我知道小孩子都喜歡吃,就買一些火腿腸、棒棒糖、蘋果等零食放到廚子里,一旦發現他想家或是有進步就拿出來以示獎勵。由于他的家長對他不聞不問,所以照顧他生活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有病了帶他到醫院看病,看到他頭發長了就帶他到附近的理發店里理發,還定期為他洗衣服,剪指甲……每次月末假他都是干干凈凈,精精神神地回家。半年下來大概是老師的關愛起了作用,也許是孩子越來越懂事了,我發現小濤的學習有了進步,上課也愛舉手回答問題了,尤其是臉上那傻愣愣的表情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經常帶著笑容。家長大概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開始定期接送學生了,更重要的是主動和老師聯系,關心孩子了。
我班還有一個特殊的學生就是榮榮同學,具她母親介紹說在她小的時候有一只眼睛得了白內障,醫生建議做手術進行治療。另外還建議她把兩只眼睛都做了,以免將來那只好眼睛也得相同的病。結果手術以失敗告終,不但得病的眼睛沒有治好,還把好眼睛也做壞了,孩子從此成了弱視兒。她母親覺得自己虧欠孩子的,所以對孩子特別溺愛,吃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屈。到了上學的年齡后分別在我校和承德聾校上過幾年學,可是沒學到多少東西。她希望我能個別帶她的孩子,我給她講她的孩子是視力存在問題我只要上課時單獨給她講所學內容就可以了,沒必要單獨帶,另外讓孩子過一下集體生活,學會一些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對她將來的生活有幫助。于是我和數學老師就每天給其他同學講完課后再單獨給榮榮講一遍,雖然累點,但卻有很大的收獲,榮榮同學在年末考試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績。另外我發現榮榮同學每次放假都把自己的臟衣服帶回家讓她媽媽洗,在和她聊天時我還了解到她在家里從來不做家務。我就告訴她,你已經大了,不能什么事都依賴媽媽,媽媽也有自己工作,她每天的工作很累,你應該學會體諒媽媽,多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現在開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了這些之外,我還在班里開展我幫媽媽做家務活動,每次月末假返校后讓他們以日記的形式寫下自己在放假期間都做了什么,進行評比,及時和家長聯系,接受反饋信息。在反饋信息里榮榮的媽媽高興的告訴我說她的女兒一放假回家她就輕松多了,不但把家打掃得干干凈凈,還為他們做了可口的飯菜,更讓人感動的事每天晚上她干完活回家,榮榮就端來熱乎乎的洗腳水為她洗腳。家長的滿意就是教師最大的愿望。
教師,是個凝聚著愛的職業!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來傾注愛,像母親對孩子,像瀑布對小溪。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我一直認為:即使沒有收獲,我也不惋惜千百次播種,因為我有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沒有比腳再長的路,沒有比人再高的山峰’。我相信,只要有愛,就會春風化雨;只要有愛,就能撐起這片藍天!
有人說,語文是學科之母;有人說語文是民族之根。所以也就有人說,非博學多才者不能當語文教師,換言之,能當語文教師的,必定是不一般的人。照此推理,我,就是一個不一般的人。我自豪,因為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評委老師好!在座的同行們好!我是xx街小學教師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專業化發展——我的教育理想》
我把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概括為“四個一”——一種基本功、一種教育技術;一種創新意識、一種教育理念。
基本功?教育技術?簡言之,這是一種能力的總匯——一種說話的能力、一種寫的能力,一種表達的能力,一種操作的能力。試想,若口齒不清,怎能教人以母語?若書寫隨意,又怎能讓享有“中華文化之魂”的漢得以傳揚?當然,沒有人生來就會普通話,生來就會寫一手好,但正如魯迅豪言:“倘能生存,我當然要學習!”是的,當語文教師首先就要做個學習型的教師,這是跨進教師專業發展大門的捷徑!現代社會要求我們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教學最優化,為此,我們又不得不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大膽探索和嘗試,嘗試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得不否認,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摔過跟頭、舔過淚水,但當你直面那一張張純真的面孔時,當你直視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時,誰還去計較艱辛?誰還去在乎淚水?看吧!陽光總在風雨后,如今的我們,不正熟練地運用著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嗎?
那么,何謂創新意識?何謂教育理念?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理性與感性兼有的特質。要讓文活起來,要讓人物動起來,就得要讓自己先興奮起來。我固執地認為,一個頭腦遲鈍、思維凝滯的人,是不能把控語文課堂上富有生命力的那一刻靈動的。記得波羅果夫有句名言:“感情和氣質,讓人高尚。”感情何以豐富?氣質何以高雅?心境何以淡定?志向何以高遠?我認為,這一切,皆從意識中來。語文教師要具有很強的語文的意識、語文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創新。二十世紀著名的文化大師葉圣陶對于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曾這樣詮釋:“執一不二,光知守不知變,不求變,不善變,是極不適宜于做人之道的!泵绹钬撚惺⒚墓芾韺W大師托馬斯也精辟地說過這樣的話:“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痹谒麄儤O力倡導的“日新又日新”的理念中,我似乎領悟到了一點點為什么語文教育又稱“人學”的道理,那就是我們以教育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我的演講即將結束,但我的內心卻波濤洶涌。在各位專家面前,我更知道語文內涵之廣,非我能評;語文教育之深,非我能述。因此,我只能借助幾句我平日里摯愛的文,為我表情達意——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絢爛;也許,永遠沒有那一天,成功如燈火般輝煌 ;也許,只能是這樣 ,攀援卻達不到峰頂 ;也許,只能是這樣,;奔流卻掀不起波浪……但,我更想說:我已經作好了風雨兼程的準備!在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為了實現我的教育理想,我將豐滿了羽翼,振翅欲飛!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