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故事兒童演講稿(精選3篇)
2024故事兒童演講稿 篇1
尊敬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二(1)班的周,今日我演講的主題是:不忘過去,不畏將來。
清明又至,思緒難平,感觸頗多。清明,是后人對先烈的緬懷,不忘國恥,不畏將來。清明,是后輩對先輩的追思,不忘教誨,不畏前行。在清明時節,堅持新追求,帶著不忘過去,不畏將來的信仰,邁向新目標。在萬物更新中,用清明冷卻浮躁的心,用先賢哲人的高風亮節比對自我的言行,帶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緊迫感、職責感和使命感,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文化沖刷靈魂。
我想清明的含義不僅僅是追思故人,這更能夠引申為不忘過去,不畏未來。不忘過去是不忘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是他們遇到困難時絲毫不退讓的勇氣,是他們將一件事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敢于堅持自我想法的執著。這樣的精神不僅僅值得我們去追隨,更值得將它應用于學習之上。擁有應對難題時的鉆研精神,不斷突破自我的決心,才能更上一層樓。所以說清明不僅僅是讓我們追思故人,更是在自我到底是在超越前人,還是在不斷被超越!
清明時節,天清地明,在孕育未來與夢想的季節里,我們被督促去追趕春風,揚馬鞭策;擁有新的追求,激勵著我們要超越昨日,創造明天。在悠悠春色中,念情轉為豁達,凄冷綻放期望,到處呈現生機。
在清明節祭祀掃墓,千里趕上墳,追憶先前的'榮辱浮沉,寄托對未來的完美向往。祭亡意在佑生,掃墓不僅僅是拭去墓碑上的塵埃,更重要的是掃去活人心里的塵埃。在生活中,不背負太多壓力,重歸內心世界的寧靜和清明,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正確地應對得失。站在逝去的親人墓前憑吊,追憶先祖的恩德,再次體會到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回憶不再是生活的負擔,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境,帶著春天的祝福不斷奮斗,不斷前進!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4故事兒童演講稿 篇2
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在其名篇《傷仲永》中,講述了一個五歲就會作詩,天資超群的神童方仲永的故事。由于仲永的父親認為自己的兒子是神童,根本無需進學堂學習,所以方仲永根本沒有讀過書。由于缺乏后天練習,他最終才學泯滅,文思干涸,再也寫不出詩了,一個前途無量的神童最終變得和常人無異。同理,如果我們自視自己語言天分很高,就不去進行有意識的、系統的口才訓練,那么,我們不但不能具有出口成章,字字珠璣的好口才,而且還恣意揮霍、浪費了自己良好的口才條件,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所以,我們說,只有訓練才是通往好口才的必由之路,訓練是擁有好口才的不二法門。
2024故事兒童演講稿 篇3
最近,我稀里糊涂低迷上了一本講古代人物的歷史書——《品人錄》。當然,其中我最關注的還是那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每看這本書以前,我并不了解武則天時一個怎么樣的人,只有從電視劇中才略知一些。作為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有許多人佩服她的智慧和超人的計謀,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她是個不尋常的女人。
武則天原來叫做武照,當上嬪妃后又稱為“宸妃”,宸的意思是帝王,從那時候起,她就一心想要當上皇后,然后再用自己卑鄙的'手段登上皇上的寶座。當皇上要廢皇后武則天時,滿城百官卻只有一人贊成,經武則天的一番煽風點火后,當上了皇后。之后,因為皇上體質不好,不久后駕崩了,于是,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便有一個將成為皇上。但是,武則天不顧親情,使用種.種計謀令兒子們下臺,自己卻成為了:“則天大圣皇帝”。
不顧親情的人有多么可怕啊!對自己的兒子能做出這種事,卻只為了登上皇位?這種人太自私,太沒有人性了!對武則天——我只能說一個字:“狠”。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卑鄙下流的人,武則天害了多少人?害了多少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因此破散?
據林語堂先生的《武則天外傳》,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個人(不包括其受株連的親屬)。其中她自己的親人就有二十三個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走狗)。這里面有多少是該死的?有多少是冤案?又有多少確為武則天受害?
在武則天的墓碑上什么也沒有寫,卻只有一條龍,也許,是她不知道該寫上什么,自己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樣的;也許,她想讓世人想象,去想自己是個并不尋常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