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十篇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1
要說家風,就要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天天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洗洗涮涮,從沒閑著。每天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有一次我目睹到了奶奶早上的一舉一動,她干活時動作十分輕,聲音也十分小,似乎生怕吵醒我們。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各月都是他們單位賣東西的第一名。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前不久,我們單位舉辦了一場《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很多選手用真實的故事講述著自己的家風。我不禁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回想過往,平凡歲月,柴米油鹽,沒有驚世的波瀾,沒有起伏的篇章,或許迸出的一個個詞語:溫暖、和諧、正直、光明…以及那一件件關于愛的故事,正在訴說著平凡家庭的質樸家風。
我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醫生。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有忙不完的工作,但是每天回到家又要照顧奶奶,又要輔導我的功課,好不容易停下來,她又拿起了專業書籍開始閱讀。深夜里母親經常會被電話吵醒,那是醫院打來叫她去為危重病人做手術。那時我總不解:“這么晚了,為什么要去做手術呢?”母親總是笑著說:“這是我的工作啊!”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可是母親從來沒有怨言,她總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完成她那救死扶傷的使命。天氣惡劣時,父親也會陪同母親。父母之間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著我。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讀了報紙上刊登的一篇關于講述省勞模的文章《一株雪蓮花》,我當時就感動的哭了,那株雪蓮花寫的就是我母親的事跡!在那一個個不眠的夜晚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的右手上留下了手術刀摸出的老繭,她那綠色的手術衣汗濕了多少次,才能獲得全國萬例手術無事故的`稱號啊…我的母親今年64歲了,可她還在工作,還在牽掛著他的病人啊!母親對待專業技術精益求精,她做人正直、善良、清廉…從那以后我開始學著料理家務,照顧奶奶,每天幫奶奶洗腳,盡量不讓父母為我的學業操心!我想孝順、善良、正直、敬業這質樸的家風就是這樣傳承的。
參加工作之后,“始于凡所為非凡”的臺訓和“勤奮、積極、嚴謹、敬業”的家訓共同指引著我。我在一次次采訪中傾聽著別人的故事,感知著社會的冷暖。我們采訪過家住蜀山區的中國好婆婆范淑英,我們采訪過時代楷模高思杰,我們采訪過樂于奉獻的志愿者周海蓮,我們采訪過克己奉公、一生清廉的長豐縣最美納稅人陳道玉…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著他們清廉的家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0xx年,我和愛人雙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教育我們要恪盡職守,廉潔自律,忠誠擔當。我們傳承家風,牢記家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現在的我們也在無聲地教育感染著我們的孩子,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和性情。因為我們堅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風世代相傳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優則作風優,家風正則黨風正,家風純則政風純,家風清則社風清!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傳承清廉家風,共建美好家庭!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就像一座燈塔,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家風,就像一縷陽光,帶給我們溫暖;家風,就像一面鏡子,糾正我們的錯誤。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一直都在伴著我們成長。
我們家的家風,便是獨立自主。從小,父母便教導我什么事都要獨立。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飯店吃飯。席間,上了一份手抓餅,弄得我一手油乎乎的,十分不舒服。便問媽媽要紙擦手。媽媽讓我去問服務員阿姨拿,我便哭鬧著纏著媽媽讓她幫我要。媽媽也不答應,我大聲哭喊,引的同桌的大人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媽媽無奈地笑了笑。我本以為她這樣就會幫我拿的,沒想到的是,她對大人們說:“這孩子就是這樣,我可不能慣壞了他。”我只好硬著頭皮,哭著向服務員阿姨借紙。阿姨安慰了我幾句。我忽然明白,原來與陌生人溝通這么簡單呀!經歷了這件事情,我也大致學會了獨立自主。
現在的我,已步入了小學六年級,即將進行小升初的考試。自主獨立這種好的習慣一直影響著我。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日常行為,我都可以做到自主、獨立。學習時自己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后,復習預習。在生活方面,問路、要紙,這些都“不在話下”,甚至訂餐,我都可以完成。“自主獨立”這個家風已經深入我心。
家風,伴隨著我成長,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沒有完全的獨立,就沒有完全的幸福。”獨立自主是我們家的家風,也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3
親愛的朋友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很簡單普通,但是這其中會讓我受益匪淺。爸爸媽媽告訴我,從小就要做一個不能浪費的人;做人要善良、誠實;做事不能昧良心、傷天害理。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我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粒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默默記在心里,我要做一個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資、不浪費任何一個有用有價值的東西的人。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媽媽告訴我的。雖然我小的時候不明白,但是當我慢慢長大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講誠信,有誠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個人連誠信都不講,滿嘴是假話怎么能不成任何事情讓人信任呢?
我現在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了,已經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別出很多事情的好壞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是:在四川達州的一個生活區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個小學生幫助她,把她扶起來,她卻誣陷小學生,說是他們把她推倒的,讓學生的家長賠錢。學生的家長在得知真實情況后,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實,他們選擇了報案,最后經過公安局的調查和判案后對敲詐的當事人進行了拘留和罰款。看完這則新聞后,我想起來我們家的家風:人不能做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如果一個社會到處都是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那我們的國家就要滅亡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無私奉獻、有愛心的好心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規家風來管理的。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的深灰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謝謝大家!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同學們,步入初中,身上的擔子也逐漸變重,學習的知識增加了,作業增加了,科目也增加了。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連休息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可能還有所厭倦。這可怎么辦呢?在我家的客廳里貼著一幅畫,在畫的右上角有排詞——一帆風順。有句老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讓學習一帆風順,就要去營造這樣的家風,要營造一個勤奮好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的家風。
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未成年人在這種特定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未成年人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為習慣會折射著父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簡單來說就是父母的另一面。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家庭風氣的影響;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所創造出來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談舉止有失規范,即使是再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于事。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打開塵封的紙頁,往日里透明的教誨亦如潮水般涌向心海。試圖回憶的一些東西,只在泛黃的書頁上呈現。
我飛過時間的洪流,尋找兒時的記憶。盈盈的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起一片最熱的,把它獻給我的父親。
父親從小生長在農村,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卻有一本珍貴的書。紅紅的木箱將它封存,透過木箱仍舊散發出淡淡的墨香,鉤起我心中的好奇。多少次我試圖打開,卻終究無法如愿。
那一天傍晚,斜陽吝嗇地收起了最后一抹余光,月亮還沒有出來。遠處的天邊鋪滿了晚霞,紅紅的,暖暖的。父親飯后終于打開了那個神秘的箱子,用雙手捧出一本泛黃的古老的書。我迫不及待地跑了過去,只見印入眼簾是四個大字“孔氏家譜”。
看著天上的月暈,在黑暗中忽大忽小,好像許多個同心圓,柔和溫暖。聽著父親訴說家族的歷史,心中產生一種格外的自豪。
父親曾說過,我們是孔子的傳人,家譜是世代流傳下來的,它凝聚了家族興衰與榮譽。孔子的一生是艱難的,但他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用一生去追求學術與教育,創造了儒家學說。因為孔子,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得以發揚,他是我們心中的驕傲,是我們永不磨滅的榜樣。作為孔子的后代,我們更應該以孔子為目標,努力奮斗,爭創輝煌。這是父親的一番諄諄教誨,我將永遠銘記于心。
父親每周總會給我講一些勵志的故事來激勵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股優良的家風。除此,父親總會用一些名句告誡我,“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誡我要虛心求學,以人為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告誡我要有偉大的抱負與追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誡我要學思結合,善學善思善問……父親教導著我,啟發我,激勵著我。
往事的美好回憶在時光中沉積,積蓄濃濃的香,時時縈繞在鼻尖。
記得父親對我說過:別駐足,夢想要不停追逐;別認輸,熬過黑夜才有日出;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書!
家風就是我心中的那本書,無論歷經多久,始終能發出淡淡的幽香。那份透過書頁的隱忍的光,永遠激勵我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6
前不久,我們單位舉辦了一場《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很多選手用真實的故事講述著自己的家風。我不禁在想,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回想過往,平凡歲月,柴米油鹽,沒有驚世的波瀾,沒有起伏的篇章,或許迸出的一個個詞語:溫暖、和諧、正直、光明…以及那一件件關于愛的故事,正在訴說著平凡家庭的質樸家風。
我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醫生。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有忙不完的工作,但是每天回到家又要照顧奶奶,又要輔導我的功課,好不容易停下來,她又拿起了專業書籍開始閱讀。深夜里母親經常會被電話吵醒,那是醫院打來叫她去為危重病人做手術。那時我總不解:“這么晚了,為什么要去做手術呢?”母親總是笑著說:“這是我的工作啊!”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可是母親從來沒有怨言,她總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完成她那救死扶傷的使命。天氣惡劣時,父親也會陪同母親。父母之間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著我。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讀了報紙上刊登的一篇關于講述省勞模的文章《一株雪蓮花》,我當時就感動的哭了,那株雪蓮花寫的就是我母親的事跡!在那一個個不眠的夜晚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的右手上留下了手術刀摸出的老繭,她那綠色的手術衣汗濕了多少次,才能獲得全國萬例手術無事故的稱號啊…我的母親今年64歲了,可她還在工作,還在牽掛著他的病人啊!母親對待專業技術精益求精,她做人正直、善良、清廉…從那以后我開始學著料理家務,照顧奶奶,每天幫奶奶洗腳,盡量不讓父母為我的學業操心!我想孝順、善良、正直、敬業這質樸的家風就是這樣傳承的。
參加工作之后,“始于凡所為非凡”的臺訓和“勤奮、積極、嚴謹、敬業”的家訓共同指引著我。我在一次次采訪中傾聽著別人的故事,感知著社會的冷暖。我們采訪過家住蜀山區的中國好婆婆范淑英,我們采訪過時代楷模高思杰,我們采訪過樂于奉獻的志愿者周海蓮,我們采訪過克己奉公、一生清廉的長豐縣最美納稅人陳道玉…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著他們清廉的家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0xx年,我和愛人雙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教育我們要恪盡職守,廉潔自律,忠誠擔當。我們傳承家風,牢記家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現在的我們也在無聲地教育感染著我們的孩子,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和性情。因為我們堅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風世代相傳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優則作風優,家風正則黨風正,家風純則政風純,家風清則社風清!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傳承清廉家風,共建美好家庭!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7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都說家風是一個家族的傳統風習,是在家庭主要成員的影響下自然構成的傳統習慣和生活作風。良好的家風會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中自然構成,并潤物細無聲般的伴隨著下一代人的成長而源遠流長,我家的家風也正是如此……
記得我上小學時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輪到我衛生值日,那日,同學們一個個背著書包放學回家,我開始大掃除,結果在教室的一個角落里發現了一支圓珠筆,要明白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小學生如果擁有一支圓珠筆,那是相當奢侈的一件事,我毫不猶豫地把它放進了自我的書包,并帶回了家。
晚上做作業時,把筆拿了出來在我的弟妹面前炫耀,這時被坐在一旁的父親發現了,問“這是誰送給你的嗎?”,我照實說了,父親立刻沉下了臉說:“明天一上學,立刻交給教師”,“這可是我大掃除時檢到的”,言下之意這支筆應當歸我所有,“撿到的東西應當歸還失主,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它不屬于你,不屬于你的東西,咱不能要,即使是一分錢也不得貪”。
看著我一臉的不肯,父親之后說:“你想想,這支筆是你在班級里撿到的,丟筆的必須是你的同學,我相信,這位同學此刻肯定十分著急,說不定晚飯都沒有吃呢!”“誰讓她(他)那么不細心啊,這是對丟東西的懲罰”,看著我滿臉寫著的似乎振振有詞,爸爸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說:“你們姐弟三個都圍過來,爸爸講個小故事給你們聽聽”。接下來爸爸開始說他小時候的一件真實故事,他說,小時候他有四個十分要好的穿開襠褲的小朋友,當時幾個小朋友經常相約去街上的書攤看小人書,爸爸小時候那個年代沒有廣播,看不到報紙,更不用說電視機了,僅有小人書是他們那個年代接觸課外知識的唯一途徑,所以小朋友們都十分愛看,有一天,一個叫文奎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他爸爸給他買了一本,大家能夠不用到街上去看了,那天他把小人書帶到了村邊的空曠場地上,四個小朋友別提有多高興了,互相傳看著小人書,深深被小人書里面的故事吸引著,一天的時間立刻過去了。第二天,文奎說小人書丟了,問我們有誰撿到沒有,看著我們三個頭搖的撥浪鼓似的,他失望了,說,完了完了,這回他爸爸非揍他不可,我必須要把小人書找到。第二天、第三天都沒有見著文奎,之后,聽村里大人們說,文奎失蹤了,可能被騙子騙走了,再之后文奎媽媽瘋了……
半年后,我們在其他三個小朋友之一的一個叫小峰的小朋友家里發現了那本小人書……小人書丟了后,我們經常一起的四個小朋友再也沒有在一起玩過,文奎的爸媽為了尋找文奎從此再也沒有在村里出現……故事講完了,看著我們姐弟三個深深埋下的頭……爸爸繼續說:“人切不可有貪欲,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要,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否則會導致很大的危害,輕則失去朋友,失去友誼,重則危害國家和人民,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從此以后,“即使一分錢也不能貪”便自然而然構成了我們家的家風,同時不貪一分錢也成了我們三姐妹各自成家后新一代家庭的共勉之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8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僅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僅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教師。”!
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很多,在學校要和教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教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此刻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僅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此刻,我已經快步入初中了,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
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儉、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十分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向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完美,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家就存在著: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寬容。
我們家尊老愛幼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上次在公交車,我坐在座位上,慢慢變得擁擠起來。在彩虹橋這站,上了一位老人,大約有七十多歲,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老人。
但老人說:“不用了,你坐吧。”我用了很多辦法說服這位老奶奶,她才肯坐下,老人還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在家里還是外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讓著我們,而我們也要聽他們的話,所以,尊老愛幼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記
得有一次,在春光市場的時候,有兩位阿姨買了一袋西瓜拿不動正犯難的時候,就把我叫去了,于是我叫了兩個小伙伴幫阿姨把西瓜一個一個弄到了車上。事后爸爸說:“你有勇氣去幫忙她們,就代表你有著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你今日好棒啊!”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要有一顆善良、幫忙他人的心,用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那就是金子般的心。
每個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尊敬、謙讓、團結。世界將會變得更完美!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9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三我住在農村,爸爸媽媽常跟我說:人窮志不窮,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要拾金不昧。我那時并不明白那句話,直到八歲那時候,樂樂才讓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
覺得八歲那年,樂樂和我一起到花都湖騎自行車。樂樂和我正騎在中途的時候,我忽然看見了一個很漂亮的錢包。和樂樂說:樂樂,快看!有一個很漂亮的錢包被別人給丟在地上了,我們得發財了!我們把它撿回家吧!樂樂聽了,十分生氣,說:我們不能把這個錢包撿回去,如果我們把這個錢包撿回去的話,那這個錢包的主人一定會十分著急的。我們還是把這個錢包送到失領處吧。好嗎?我聽了,感到羞愧萬分。于是,我和樂樂說:樂樂,那我們現在就把這個錢包送到失領處吧。樂樂聽了,心情就變好了,馬上一邊拿著那個漂亮的錢包,一邊拉著我到失領處哪里了。
我和樂樂一起騎著自行車,有說有笑的。騎了差不多七分鐘,我和樂樂就到了失領處。到了失領處的時候,樂樂就把錢包交給了失領處的阿姨,阿姨見了,對我和樂樂說:你們真是兩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呀!我和樂樂聽了,甜甜地笑了。
不久,那個錢包的主人來到了失領處,那個阿姨告訴她:看,坐在那兒的兩個孩子。您的錢包就是她們找回來的。錢包的主人知道了,對我們連連道謝。我們連聲說:不用謝!于是,我和樂樂就一起繼續騎自行車了。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誠實。
我的家風故事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生活中有陽光、有歡樂,也有陰雨、有失落。生活不總是筆直的、順暢的,當我偶爾遇到一丁點“小山丘”、“小荊棘”時,我會期待家的港灣,給予我溫暖的正能量,讓我抵抗風雨,更加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我慶幸,我擁有一個民主平等、氛圍輕松的快樂家庭。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基因、傳統風尚,是指引家庭成員為人處事、行為舉止的方向。父母經常告訴我,要做腳踏實地、誠實守信的人,要做待人和善、知恩感恩的人。這些,早已被視為我家的家風,家人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言有信、行必果,必然家風正、行為端,走上工作崗位也往往會盡職盡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這樣的基礎上,給我格外深刻印象的家風還有我把它類比為南北朝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的“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獨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關于勉學的家風和我家秉承的其他家風有所不同,它并沒有被父母經常耳提面命式的懇切叮囑,但它卻如無處不在的一縷春風、常伴我心的一股暖流,在父母的行為中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在我家扮演的角色是孩子、是朋友,更是小老師。這樣說,是因為父母并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放松自己的學識追求,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方面有著孜孜不倦的進取之心。而我,和他們一同挑燈夜讀、共同進步。有時候,我還為他們充當了小老師,備受尊重和信任。
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省圖書館。媽媽是為了寫論文查資料,我是為了我喜歡的《可怕的科學》系列叢書還沒看完。我先去了少兒部借到我的寶貝書,然后和媽媽一起去了三樓社科文獻部,因為成人閱覽室比較安靜,不怕有熊孩子吵鬧。媽媽開始在書架中穿行,我開始看我的寶貝書。過了很長時間,媽媽如獲至寶似地跑到我旁邊說:“寶貝,不好意思打擾了。幫我一個忙,我查到一個重要資料的索引,但剛好這幾本書被別人借走了,你幫我記一下書名,我到亞馬遜上去買。”我看著媽媽滿手抱著一堆期刊和書,正好我手頭就有紙和筆,就馬上答應了。
然后媽媽口述,我來寫。當我一筆一畫地寫到“喪失繼承權”的“喪”字時,媽媽突然說:“哎,你寫錯了唉,不是應該一豎鉤到底嗎?”她這一問把我問蒙了,我沒錯啊!我認認真真地從筆順到結構又跟她寫了一遍。媽媽滿臉疑惑,直到回到家查字典。她很誠懇地向我道歉:“孩子,你真是媽媽的一字之師啊!我現在沒有經常手寫文字、老是用電腦,造成了提筆忘字還記成錯別字,真應該好好像你學習,回歸手寫并且認真寫字。”說完,她認真地把正確的字工工整整寫了三遍。我呵呵傻笑地撓撓頭,原來認真練字還可以當媽媽的小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