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演講稿十篇
國學的演講稿 篇1
在接觸國學之前,我總以為那些四書、五經是前人的事,是他們考取功名的途徑,是遠離我們幾千年的過時的古思想,與我們現代人沒多大關系,況且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既看不懂也聽不懂。然而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們家鋪地面,請來了一位瓦工師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著水管找水平,用墨線吊直,又用尺子量過來量過去,我覺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卻說: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當時一愣,他這句話來自舊唐書《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當。還有一次,我去一個服裝店買衣服,服務員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各種衣服,我有些心煩就說:我長得又矮又胖,穿上不好看。她說:大姐,看你心廣體胖,多有福氣。一句話說得我樂滋滋的。她會用《大學》里的一句來討顧客的歡心。這兩件事告訴我,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在中國百姓中傳承,這國學經典是我們百姓的道德水準,是生活行動的指南。
是的,仔細想來,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正是因為有它的傳統文化為基石,才使各種災難望而卻步。08年汶川地震后,我們的溫總理第一時間到達災區,親自指揮搶險救災,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溫總理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年過花甲的總理,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營救中他親自動手幫忙。當他得知由于橋梁倒塌,彭州市10萬群眾被堵在山中,救災人員和物資無法運入時,救人心切的總理在電話里大喊:我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之后他把電話掛了。記者還看到總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機部隊領導發出指示,我就一句話,是人民養育了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我們的總理愛民如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學》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總理給人民樹立的榜樣。因此,中國人民是優秀的。地震中,面臨生死考驗,都江堰市聚源中學15名上課老師放棄了轉瞬即逝的逃生機會,用自己的生命給孩子打開了一條條獲救之路。德陽市漢旺鎮50歲的譚老師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挽救了四名學生。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的瞿老師用身體擋住了水泥板,救了懷里抱著的孩子。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道義,且代代相傳,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著傷痛的孩子,還不忘行少先隊禮表示感謝的感人場面,才有那十幾萬子弟兵舍身救災民的動人事跡,也才有那十三億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災區的強勁力量。還有什么困難戰勝不了的呢?
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于是,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拿起了《論語》,去學習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仁、義、禮、智、信。拿起了《大學》去領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想,去領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領悟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財富觀。也拿來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學習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將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國學經典去學習品讀,盡管很多地方還不能領悟,盡管由于年齡的原因記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堅持去學習,因為我是一名教師,站在講臺上,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要去做一個國學薪火的傳承者。
國學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某某班學生某某某,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學國學。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國學的定義,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國學含義豐富、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學習國學,顯然沒有能力和精力深度鉆研義理、考據辭章,那么我們能學些什么呢?我認為,我們要學習國學經典。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學經典已經深深扎根于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里,流淌在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經典是連接我們和歷史傳統之間的一座橋梁,學習國學經典,實質上就是走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感受這個家園的溫馨,參與這個家園的建設,形成對它的情感皈依。
接受經典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須,扎根于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變成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的過程。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發展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對真善美的崇敬之心,喚起對偉大、深邃、美麗事物的敏感和驚奇,達到熏陶氣質、變化性情、提高涵養、增長知識、生活高雅的目的。
怎么學習國學基礎呢?我認為首先要有序地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該以經典為本;其次要批判地學,要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第三要不斷誦讀經典,只有記到腦子里才能慢慢化成自己的,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時間有限,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國學的演講稿 篇3
在接觸國學之前,我總以為那些四書、五經是前人的事,是他們考取功名的途徑,是遠離我們幾千年的過時的古思想,與我們現代人沒多大關系,況且那些之乎者也的東西既看不懂也聽不懂。然而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們家鋪地面,請來了一位瓦工師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著水管找水平,用墨線吊直,又用尺子量過來量過去,我覺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卻說:“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當時一愣,他這句話來自舊唐書《大戴禮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當。還有一次,我去一個服裝店買衣服,服務員滔滔不絕地介紹著各種衣服,我有些心煩就說:“我長得又矮又胖,穿上不好看。”她說:“大姐,看你心廣體胖,多有福氣。”一句話說得我樂滋滋的。她會用《大學》里的一句來討顧客的歡心。這兩件事告訴我,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直在中國百姓中傳承,這國學經典是我們百姓的道德水準,是生活行動的指南。
是的,仔細想來,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也正是因為有它的傳統文化為基石,才使各種災難望而卻步。20xx年汶川地震后,我們的溫第一時間到達災區,親自指揮搶險救災,在被掩埋的小學廢墟旁,溫用嘶啞、哽咽的話語,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年過花甲的,已經哭得不成樣子了。營救中他親自動手幫忙。當他得知由于橋梁倒塌,彭州市10萬群眾被堵在山中,救災人員和物資無法運入時,救人心切的在電話里大喊:“我不管你們怎么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之后他把電話掛了。記者還看到向前往汶川的登機部隊領導發出指示,“我就一句話,是人民養育了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
我們的愛民如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大學》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給人民樹立的榜樣。因此,中國人民是優秀的。地震中,面臨生死考驗,都江堰市聚源中學15名上課老師放棄了轉瞬即逝的逃生機會,用自己的生命給孩子打開了一條條獲救之路。德陽市漢旺鎮50歲的譚老師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挽救了四名學生。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的瞿老師用身體擋住了水泥板,救了懷里抱著的孩子。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道義,且代代相傳,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著傷痛的孩子,還不忘行少先隊禮表示感謝的感人場面,才有那十幾萬子弟兵舍身救災民的動人事跡,也才有那十三億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災區的強勁力量。還有什么困難戰勝不了的呢?
從國家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于是,已過不惑之年的我拿起了《論語》,去學習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去學習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仁、義、禮、智、信”。拿起了《大學》去領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思想,去領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領悟“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的財富觀。也拿來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學習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將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國學經典去學習品讀,盡管很多地方還不能領悟,盡管由于年齡的原因記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堅持去學習,因為我是一名教師,站在講臺上,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要去做一個國學薪火的傳承者。
國學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當我們從電視屏幕上看到我國選手奪得世界冠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運動場上的時候;
當從廣播中聽到我國的運載火箭、通信衛星飛上藍天,奔向宇宙的時候;當從報紙上了解到社會主義建設突飛猛進、改革開放成就巨大的時候,我們怎能不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又怎能不從心底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多么驕傲!
每位學生心中都有一顆愛國之心,那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國?誠然,作為新時期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應該用勤勞的雙手讓祖國繁榮昌盛,我們應該用堅強的臂膀給祖國安定祥和的環境,要知道,整整八十年,五四青年安家定國的愿望還沒能完全實現,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無可推卸的責任。其實怎樣去愛國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這也是永遠無法用語言能夠概括出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答案都不會相同,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填寫自己的一頁。
今天我要說,如果祖國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蓮;我愿到萬里戈壁,做茫茫黃沙中的株綠杉;我愿到帕米爾高原上的紅旗甫,讓綠色在生命禁區里閃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國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會義無反顧的獻出自己最可寶貴的一切一切,這難道不正是偉大民族之魂的閃現嗎?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為創造祖國的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國學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是《弟子規》里面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它告訴我尊重父母的道理。它主要告訴我們在家里,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我們必須馬上回應,絕不能不理不睬,或慢慢吞吞;父母有事情吩咐我們時,我們要立刻行動,決不能出現懶散的情況,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洗耳恭聽,當我們犯錯時,在父母面前要大膽承認錯。
做大事的人都知道,要做大事要先懂得尊重別人,而尊重別人必須要從尊敬父母開始啊!如果連尊敬父母都不會,就會成為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一個失去誠信的人怎么能干成一番大事業呢?所以,我們不應該太小看此事。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高歌!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華這條巨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聽到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個個音符是否讓你為中國曾遭受的磨難二感到悲痛?當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那一處處風景是否讓你為自己生活在中國而感到幸福?當想到杰出的英雄人才,那一位位偉人是否讓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兒感到自豪?
身為一名中國人,一名新世紀的中華少年,我不曾忘記祖國的屈辱史。1842年,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中國主權國家的地位遭到了破壞,接下來的幾十年,清政府又因為無能被迫簽訂了多次不平等條約。1860年,圓明園受到英法聯軍的洗劫,掠奪,破壞,火燒,放肆的傷害使圓明園面目全非。1937年,南京淪陷,遭到日軍大規模的屠殺,搶劫,槍斃,祖國母親所遭受的種種災難都深深刻在我心里。
我不曾忘記祖國的救世主。秦始皇統一了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帝國;唐太宗繼續發展漢文明;康熙平定了四方,改革政治經濟,基本確定了中國的雛形;孫中山推翻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成為中國民主共和之父;__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革命救亡之路;__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市場經濟理念,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政策······歷史的接力棒代代相傳,他們的成就,造就了祖國現在的璀璨。祖國的前輩們在我心中。
我不曾忘記祖國的文學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的內容耳熟能詳。“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的語句朗朗上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我們在唐詩中一睹西湖的美麗。“青斗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我們在長短句中感受獨特的節奏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深深直根在我的心中。
痛苦與自豪交織在心頭,憤恨與贊嘆停留在嘴邊。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國人;我驕傲,我是一名中華少年!祖國,永遠在我心中,永遠在我們炎黃子孫心中!
國學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像那緩緩的小溪,您柔和而和藹;像那蔚藍的天空,您寧靜而寬廣;像那無邊的大海,您神秘而有潛力;像那純白的雪蓮,您純潔而樸實。您是那滾滾的長江,一浪接一浪,將“東亞病夫”的稱號拍在沙灘上;您是那雄偉的長城,路漫長,前途遠;您是伏臥在群雄之中的猛虎!您就是我深愛的'祖國中國。
回首,看歷史。
您歷經千辛萬苦,受盡侮辱欺凌。您全身上下都不滿了侵略者的魔爪留下的痕跡。
您如同一棵大樹,結滿了果實。然而,南京大屠殺,抗日戰爭,鴉片戰爭,唐山大地震……無論天災還是人禍,都將這此來之不易的果實奪走了。
幸虧,楊靖宇,鄭成功等愛國人士,力挽狂瀾,拯救了這棵參天大樹中國。
中華五千年,威震全世界。偉大的“東方雄獅”,帶著三國時代的刀劍聲,載著“神舟”號宇宙飛船起飛時人們的吶喊聲,以火箭般的速度飛快地前進著!
同學們,讓我們拋棄過去,展望未來!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出生在這個時代便認定了我們是新世紀的主宰,是祖國母親的希望。同學們,讓我們從先輩的手上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為祖國的未來添上燦爛的一筆!
國學的演講稿 篇8
滾滾黃河流過了萬里江山,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經史子集流傳了千秋萬代,造就了炎黃子孫光輝燦爛的古典國學。從先秦諸子百家,到當今的國學著作,無一不將“孝”視為一種美德。
孔子曾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還記得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掩蓋了。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殊不知,那一聲聲語重心長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甘于奉獻的父母也需要愛…...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高中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孝心,并非是長大后才有的責任,也并非是用金錢就能替代。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以,孝心的終極奧義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里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么平凡。但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滿分的作業,一張百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欣然接受它,因為,這里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忘了樹欲靜時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而親不待的痛苦。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小學五年級作文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沐浴在溫暖的愛的陽光下,把孝的種子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國學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叫安道達,來自五年三班,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繼承千年的文化積淀,續寫民族的復興畫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國傲立于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岳的脊梁。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或者說我們在與這些偉大的物理空間上從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無限親密,與我們的心靈無限靠近,用思緒凝成的經典跨越了數十個世紀抵達我們的心魂。如今,即使快速的車流帶著我們如飛前進,但是國學的經典留給我們的是血液中的印記,不會因時代的改變而褪去顏色。
南山下,菊圃邊,一位老人荷鋤而歸,口中吟唱著“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歌謠,虛掩的柴扉,叢生的桑麻,輕柔的炊煙,掩映著悠遠的村莊,遠離了俗世的喧囂,陶淵明在追逐利祿的世俗文化中,演繹著君子的隱逸之風,為奔騰下瀉的中華文化匯入了清涼的溪流。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蘇東坡在人生低谷之時,用豁達的胸懷包容著命運的屈辱,沒有“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哀嘆,也沒有江南游子拍遍欄桿的埋怨,只是在沙湖道中,一襲蓑衣,半截竹杖,漫吟著“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
風雨也無晴”,一路逍遙走去。蘇軾用圓潤而不耀眼的光芒為中華文化增添了達觀血肉。
分茶顛竹,打馬藏鬮,通五音,精六律,一位浪子在花中消遣,在酒中忘憂,但卻是個蒸不爛煮不熟吹不變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關漢卿賞的是洛陽花,扳的是章臺柳,用一顆玩世不恭的心撥開了黑暗社會的千層錦套頭,雖然社會丑惡橫行,冤獄遍地,但卻在狼藉的歷史長卷中,為中華文化留下了干凈清潔的文化基因。
曾經有人感嘆,當今世界物欲橫流,低俗、媚俗、庸俗成風,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曾經有人抒懷,時下中國浮躁淺薄。丑陋、冷漠、偽劣遍地,發展下去,民風淪落。
但是展開歷史的畫卷,翻開沉寂的過往,我們會發現,每個時代都會有庸俗淺薄之風,奢靡浮華之氣,可是每一個時代都在陣痛中幡然醒悟,在迷亂后毅然前行,歷史從未離開過正確的方向。中世紀歐洲一千年的黑暗并未能阻止佛羅倫薩的精英們發起的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蒙昧的西方在古希臘哲人的余蔭中找到了光明的方向,世界步入了新的紀元。百年前的中國,固步自封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即使是歐美列強的堅船利炮也沒能讓他們驚醒,一群不甘淪喪的志士們奮筆疾書,奔走呼號,從此,新文化代替舊文化,開放代替了愚昧,古老僵化的中華開始慢慢復蘇。這就是五千年的積淀留給我們的文化以強大的自愈能力。
我們不必為一時的迷惘驚慌失措,也無需為短暫的丑惡惴惴不安,數千年的積淀決定了我們將在歷史開拓的大道上曲折前進。在陶淵明的詩歌里尋找君子的隱逸,在蘇軾的奔放里學習逆境中的淡定,在關漢卿的留連中抽取潔凈的血液。民族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國家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讓我們繼承千年文化的積淀,續寫民族復興的畫卷,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恩師、尊敬的各位學長:
大家好!伴著粽子的清香和龍舟的漿聲,又一個端午節到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你們曾踏著落花的余香,帶著對品德、對知識的渴望,懷著對國家、對社會的理想,穿過繁華的古玩市場,拾級而上,來到了戶部山狀元街上的書院,走進第三期國學班的講堂;而今天,我們踏著你們當年的足跡,接過你們手中弘揚國學、傳播圣道的不熄薪火,成為了書院第四期國學班的弟子。在此,我謹代表國四班全體學弟、學妹向您們順利完成在書院的學業,表示熱烈的祝賀!
一年來,你們在書院恩師們的教誨下,汲取著古圣先賢的智慧,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無論是道德、學問、人格、境界都有著長足的增長;而你們也在為書院默默奉獻著:我們能看到每次講學開始前是你們早早地來到書院,抬出展板、擺好桌椅、燒好茶水;我們能看到每次講座進行時,是你們輕輕幫恩師拭去黑板上多余的痕跡,又生怕那粉筆灰有一粒掉進恩師的水杯里;我們能看到是你們在每次講學結束之后,將教室的桌椅重新擺齊,地面重新打掃干凈……你們的付出,我們看在眼里;你們的奉獻,是我們后學優秀的范例!
今天,你們要走了,帶著國學的書香,帶著書院的回憶離開,然而,我相信,當你們回到大學、走入社會,無法忘懷的是書院一年來的熏陶漸染;不能或缺的是圣賢教化在你們談吐中留下的余音。雖然你們離開了國學班,但是學長、學姐們,你們的任務并沒有結束,相反,你們的職責更加艱巨!懷揣著先賢智慧的典籍,沐浴過歷史熏香的洗禮,我們多么期望你們能夠繼續弘揚圣賢文化,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做棟梁!自古,英才薈萃;書院弟子,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我們,手中接過熊熊的火把,肩頭挑起新的責任。我們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決心,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勇氣。我們會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學問,追趕你們的輝煌足跡!
不需折柳相送,柳條就在我們心里。學長、學姐們,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請騎上理想的快馬,全力奔馳,走出你們人畢業致辭生的康莊大道;書院有風華正茂的漢風老師,有無數德高望重的恩師,有青春飛揚的我們,請放心去飛翔吧。雖然已至端午,但我們會收起落花的余瓣,等明年花兒再一次盛開;相信,明年春色倍還人,等到下一個花開的時候,春光將會更加明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