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我成長演講稿(精選3篇)
健康促進我成長演講稿 篇1
各位新老朋友:
大家好!
我是母親,今天我們再次來到這里,面對熟悉的極地館,熟悉的小海豚,更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和溢滿關愛的氛圍,故地重來,此刻的心情無以言表,僅代表有幸參加這次“快樂小海豚”活動的孩子的家長說一聲“謝謝”!謝謝快樂小海豚活動的三方組織單位:圣亞海洋世界、大連心理醫院和大連電視臺!謝謝為孩子們無私奉獻的馴養師,心理醫生、媒體的朋友、到場及沒到場的關注孤獨癥兒童康復事業的所有人!所有能夠接納和寬容孤獨兒童行為的人!
象所有孤獨癥患兒家庭一樣,我們也經歷了十月懷胎的期待、初為人父母的喜悅,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的幸福感、自豪感,直到發現孩子和其他孩子有差異時的懷疑、恐懼、痛苦心理過程。在多年的康復訓練中不斷燃起希望,然后又被失望、甚至絕望打敗,多年的奔波,很多時候感覺身心疲憊。孩子一天天長大了,但是,長大的只是身體,心里什么也沒有,除了對此時此刻的滿足不滿足表達情緒外,無所謂的愛恨情愁,是是非非,看不懂別人對她的表情。曾經在深夜睡不著時和孩子的爸爸說,“算了,我們幾個一起死了吧,一了百了,早晚我們都是死不瞑目”。但是,看著躺在臂彎里,美美的睡著的孩子,表情踏實、安靜。最后,我們都哭了。是啊,孩子沒有罪過,是我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里,她是清澈透底的,也許渲泄情感過后,她滿眼看到的全是美麗,這就是星星的孩子吧。她不懂這是自己的不幸,她是幸福的,不幸福的是我們,她沒有享受夠這一切,我們怎么能去剝奪她生存的權力?是我們要把這世界的生存法則給她,那我們就堅持吧。
兩年后又來到這里時,還是有些讓人欣慰的事,這次參加活動的小朋友,比上次見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女兒也有一些進步,相比上次活動時,她表達能力也有了改善,能簡單進行一些溝通了。我們每天把她的表現寫在黑板上,“劉曉昂今天鬧人,大哭,很不聽話,表現非常不好,爸爸媽媽很生氣”、“今天曉昂搶小朋友的東西吃,很不文明”,她自己能讀下來了。前段時間,我們在網上聽到佳佳小朋友讀書的音頻,感覺也很振奮。孩子們都在進步,就是值得我們欣慰的事啊,大家的努力總算沒白費。
上次的“快樂小海豚”活動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女兒喜歡玩面團,用面團去捏一些簡單的圖形或者擺成漢字,她最先擺成的字就是“圣亞”,看我上網時會跟我上qq空間里去看照片,會跟我說,“去電腦上摸小樂叔叔和海豚”、“上電腦去摸梁芳阿姨”。參加過“快樂小海豚”活動的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不單是孩子,我們家長在這樣活動中,都感覺進行了一次心理的修復過程,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感覺身心釋然。有人說,對孤獨癥孩子訓練,是“帶著蝸牛散步”,蝸牛走的雖然慢,但只要它在向前爬,也是前進,讓我們帶著希望陪他們走吧,隨著人們對孤獨癥認識的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些孩子給予關注和幫助,有大家的支持和關愛,我們更不會放棄!
最后,我想起女兒喜歡的那句唱的跑調的歌詞——有愛相伴,不會孤單!
謝謝大家,謝謝小海豚!
健康促進我成長演講稿 篇2
成長路上,有歡笑、有傷心、有朋友!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收獲!
我們的成長路上也有很多無法忘記的事。
歡笑
記得,一年級開學。我們都懷著激動和開心的心情去報名。那時的我們整天面帶笑容,有時會因為一句話笑上很久。那時的我們整天期盼著下課,下課后我們就奪門而出,奔向操場,去享受打鬧的樂趣。那時的我們,很幼稚,說話不知天高地厚,但卻很快樂。我真的覺得那時的我們愛笑、很鬧、很幼稚!
傷心
成長路上也缺少不了傷心。
轉眼,小學的生活時光在我們的歡笑中度過了。我們也面臨這分班的到來。那些要好的朋友臉上也多了一絲不舍和傷心。彼此間說著很多話,就好像分離一般。彼此間的情誼是不言而喻的,也是無法割舍的。也許在別人看來,我們這些情誼算不了什么?善渲械那檎x只有我們才明白,所以才變的格外不舍。在我們互相不舍的時候,分班到來了!
朋友
七年級如約而至。
班上多了許多陌生的面孔。我也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想著以前的好朋友。想了一會兒,我覺得我應該還要認識新的朋友。于是,我便去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友好的跟我打交談。我又交了這么幾個朋友。我突然覺得我很幸福,因為我有很多朋友。當然,也包括以前的好朋友。有朋友真好!
在成長的路上,我收獲了很多,也明白了許多!
成長路上,有歡笑、有傷心、有朋友陪伴,我很幸福,因此也有了一種甜甜的味道!
健康促進我成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好書一冊,清茗一杯,在溢香的恬靜中,領悟一份成長。
我愛讀書,沒有什么可以形容我對它的感情,那是簡單、純凈的喜歡,不帶一點粉飾。在書海中,我可以盡情遨游,領悟哲理,感受人生,得到成長。
小時的閱讀,只是一幅簡單的插圖,幾句簡短的文字,一個小小的故事,卻足以讓我心生感悟:讀《皇帝的`新衣》,我懂得做人要誠實,要敢于說真話;讀《灰姑娘》,我明白只有心存善良,才會得到上帝的眷顧;讀《丑小鴨》,我認識到華麗的蛻變總是在風雨過后……在這些童話的滋養中,我慢慢長大。
成長為一名“紅領巾”,再成長為一位“共青團員”,書籍仍然是我最好的伴侶。它就像明燈,牽引我走向光明。當我遇到困難,魯濱遜告訴我迎難直上,絕望終究變希望,他讓我重拾信心與勇氣,整裝待發,挑戰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當我心性浮躁,《性格決定命運》告誡我,良好的性格才會造就美好的未來,這時我便會沉心靜氣,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當我怕苦懈怠時,懸梁刺股、囊螢映雪、聞雞起舞等故事會敲醒我即將沉睡的刻苦勤奮,于是我又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做“早起的鳥”、“先飛的鳥”、“勤勞的蜂”……
進入初三,升學的壓力更是席卷而來,數學公式、化學方程式和物理電學弄得我暈頭轉向。第一次月考遭遇“滑鐵盧”,一張張“圈多鉤少”的試卷,讓我有些心灰意冷。放月假回家,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那天晚上,她遞給我一本書:《成功的人背后的故事》,對我說:“孩子,這是媽媽送給你的禮物!毙聲谑,豈會怠慢?享受讀書,書香滿口。很快,一個個故事驅散我心空的黯淡:愛迪生實驗數千次才發明出電燈泡;司馬遷忍受宮刑,經歷艱難才著成《史記》;貝多芬即使耳聾,也依舊譜寫出輝煌的樂章……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著辛酸與挫折,我這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讀著讀著,我的心境越來越平靜。“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將無法使我屈服”,我再次得到勇敢前行的能量,再一次在閱讀中成長。
沏一壺香茗,捧一卷書冊。在裊裊茶香與氤氳墨香中回味閱讀的經歷,享受和感悟漸變為成長,與我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