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慈善演講稿(精選3篇)
經典慈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謝副主席,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學們:
剛才,我們欣慰地看到了10名優秀特困生代表領取了銀光助學基金獎學金,我首先向各位同學表示祝賀!聽取了優秀特困生代表真情的發言,對他們的成長之路,我由衷地表示同情和欽佩!同時,我也代表山東省銀行業協會和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全體員工,向這次所有受表彰的同學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熱烈的祝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關民族的興衰,是民族昌盛的基礎。由于經濟困難等客觀原因,還有部分有志青年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的確令人惋惜。銀行業作為全省的一個大行業,我們有責任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培養祖國的未來貢獻力量。捐資助學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自20xx年開始,受山東銀監局委托,經山東省慈善總會授權,山東省銀行業協會組織全省5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6萬員工,開展了以“奉獻一片愛心,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慈心一日捐”活動,并倡導設立了“山東慈善銀光助學基金”,長期、定向、專項用于慈善助學等救助活動。兩年間已接受各金融機構員工個人捐款3415萬元(每位員工每年度自愿捐出一天的工資),捐款已全部注入“銀光助學基金”,救助全省各高校優秀特困大學生多名,發放助學、獎學金400萬元。“銀光助學”活動的實施,不僅幫助了一大批特困優秀學子,增強了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弘揚了捐資助學的傳統美德,弘揚了扶貧濟困的慈善精神,推動了社會的和諧文明進步。
銀行是經濟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和服務器。近幾年來,山東銀行業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業績,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每年為全省提供多億元的資金,用于支持山東經濟發展和個人消費;提供700多種金融產品,來滿足全省城鄉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山東銀行業無時不忘回饋社會,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踴躍參加慈善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展示出山東銀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銀行員工捐贈的不僅是一筆財富,更是一顆愛心、一份祝愿,祝愿每一位受助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早日報效祖國。也希望有志于祖國銀行事業的同學,積極投身銀行事業,為祖國銀行業的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組織開展慈善助學活動,是山東省銀行業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按照省政府、山東銀監局的要求,關愛貧困學生、興助慈善事業、回報社會支持的具體行動,充分展示了全省銀行系統員工幫困助學、支持慈善事業的高尚情操。山東省銀行業的這一創舉和有益實踐,具有一定的行業特色和代表性,且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協會作為這一活動的具體組織者,由于在慈善助學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被山東省慈善總會推薦為“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候選單位,并通過了組委會審議,成為全國100個獲得“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的單位之一,也是唯一獲此榮譽的銀行業協會。這既是對我們慈善助學活動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今后工作的鞭策和鼓勵。山東省銀行業協會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遵照山東省慈善總會的部署和要求,組織動員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慈善活動,關注支持教育事業,促進全省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堅持長期、定向、專項使用的原則,充分發揮“山東慈善銀光助學基金”的效能,扶助更多的優秀學子擺脫貧困,渡過難關,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祝山東慈善助學活動越辦越好!祝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希望全體大學生們樹立遠大理想,以困苦磨練意志,化感激之情為奮發之源,刻苦學習,早日成才,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力量。
謝謝大家。
經典慈善演講稿 篇2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舍——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饑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么讓人心寒!比起施舍,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筑起冷酷高墻,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并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于外物,發于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么日后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么日后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于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并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經典慈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慈善永遠在路上。
善是大愛,善是大德,善是大義。善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善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永遠的精神追求和希望……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那么,善就是智慧,是方向,是目標,也是一種態度。
那些我們孜孜以求的所謂成功,不過是追求完美的過程。我想,每個人只要心存善意,付諸行動,都可以履行慈善,壯美人生。崇德尚善,并不是要成為慈善家,而是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以力所能及的善舉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真正的成功,遠遠不止一面,除了事業,以公益慈善升華人生,是我畢生的夢想。”這也是我的人生哲學。崇德尚善,就能成為可愛的踐行者。
中學讀書之時,我就學習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立命精髓,獲得了我們祖先秉承慈愛仁義的光榮傳統。我閱讀過孔子、孟子和老子關于仁愛慈善的一些經典論述,特別在縣電臺親自主持播出了一個個慈善故事,使我對與人為善、感恩社會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我們縣電臺電視臺各檔節目播出的這個新聞窗口,正是傳播、動員和鼓舞全縣人民大力弘揚慈善精神的光榮崗位。
我們新聞工作者與全縣的慈善大業血脈相連、心心相印。我們播出的每一條新聞、每一個故事,甚至每一句話,都是引領和昭示著以慈善為核心的蘭西精神。
在大學讀書時,我學習了古圣人的善念與善道。儒家鼻祖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人本主義思想體系。由孔子到孟子,從仁愛到仁術,再到墨子兼善天下,對社會的道德構建和慈善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guān guǎ)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我一直為生長和工作在蘭西而自豪,幸運地擁有這片慈善仁愛的熱土。每次出去采訪或者游覽家鄉山水,去看流淌于我們腳下美麗的呼蘭河,心靈上都會產生強烈感應,讓我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堅守善念。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明五禮、知五恥,興善道,對個人是品德修養;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更是維系社會正常生活和良好風氣的豐厚滋養。特別是王立波書記到任蘭西縣委之后,帶領蘭西人民凝心聚力,崇德尚善、立言敏行,大行慈善,扶貧濟困,形成了全縣上下同舟共濟、攜手奔小康的可喜新局面。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樹艱苦奮斗之風,做勤勞節儉的人;講健康,樹崇文尚潔之風,做健康開朗的人;講誠信,樹誠實守信之風,做正義坦蕩的人;講秩序,樹禮讓和諧之風,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樹互助友愛之風,做熱心志愿服務的人:共同培育呼蘭河畔的慈善百花園。
在每天面對全縣聽眾的播音中,我一直被身邊一個個慈善故事感動著——
我知道了:蘭西縣康榮鄉榮發村村民王斌因兒子不幸患上白血病,背上了沉重債務,感受到病魔冷酷無情。蘭西縣聯盟、和順、聯誼三個愛心車隊全體隊友,聞訊后迅速募捐善款1700元,送到患者家中。社會各方面也都紛紛行動了起來,大家都在關注和救助他們。王斌兒子在縣城和省城住院期間,愛心車隊隊員們為其免費接送。讓困難之中的王斌一家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家鄉人民的大愛溫暖,這不正是我們縱情贊美、倡導和弘揚的慈善公益在行動嗎?
前一段時間,我曾多次跟隨縣領導深入鄉村看望和采訪貧困戶。在蘭西鎮林勝村楊仁屯,我們走進低保戶郭景江家里。老兩口生活得特別困難,疾病纏身,失去了勞動能力,又沒錢治病,精神上極為壓抑……縣、鎮和村領導給與郭景江一家極大關注,立即幫助他們解決了免費住院治病、日常生產和生活幫扶等的一系列難題。4月26日,縣領導又特意派文旅辦工作人員專程去看望郭景江夫婦,給他們帶去了豆油、大米、白面、牛奶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實實在在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大愛無聲,大愛無言。
善是內心自然生發的一種詩意情懷,只要你想著這個世界、這個國度、這個家園,并且付諸行動,你就可以成為傳播善良的種子。我們正走在慈善公益事業的大道上,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大家手牽手走出了一條慈善之路。善會成為公益事業的核心,善一定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上開花結果。堅持熱心慈善事業,不忘初心,用我慈善我快樂的人生理念,作為我們的生活信條和工作動力。
讓愛的火炬熊熊燃燒,照亮和溫暖蘭西的每一寸土地。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新聞永遠在路上,慈善永遠在路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