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演講稿(精選26篇)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精神》。
浩浩華夏,文明流長!泱泱中國,精神永繼!
懷著這份自信與驕傲,我從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追尋你精神的源頭;從卷帙浩繁的古籍中接受你精神的濡養;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感受你精神的內涵;從日益噴薄的現在展望你光輝的未來。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像一首古老的詩篇,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每一節每一段都書寫著中華精神。北京人取自然火的智慧,神農氏嘗百草的.堅韌,堯舜禪讓的謙和,文王待民的仁愛,文景之治的和諧,貞觀長歌的勵精圖治,康乾盛世從容大度,中華文明的步伐與中國精神的傳承血脈相連。
我們傳承中國精神,首先要傳承“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氣魄與胸襟。儒家“仁”“和”的思想胸懷人民,和則“大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胸懷自然,尊重自然;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大愛無疆,熱愛和平,他們啟示我們要想進步與發展,就要胸懷世界、自然。
我們傳承中國精神,還要傳承“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錚錚鐵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面求索”的執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誠,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無畏。正是這種種精神,挺起了我們中國人的脊梁。我們要像范仲俺“先下之優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像岳飛“精忠報國”,要像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更要像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們傳承中國精神,更要傳承“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開創精神。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綿延萬里的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人間天堂的蘇州園林;有巍峨的青藏高原,廣袤的塞北高原;更有如玉帶般翩飛的長江,鋒芒般倚天的珠峰。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翻天巨變,科學技術,經濟文化,一日千里。由于您的強大,長江三峽工程得以建成;由于您的強大,08年奧運會得以在北京舉行;由于您的強大,20__年世博得以成功舉辦;由于您強大,“神舟號”和“嫦娥號”得以成功發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雄厚的物質基礎,深厚的文化積淀,豐富的精神內涵,是您開拓創新的羽翼,相信您你的未來將與日同輝!
作為祖國的希望,作為未來的開拓者,我們理應胸懷大志為祖國,敢于創新寫人生!90后的朋友們,“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來吧,讓我們秉承這悠悠中華魂,自豪地說:“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萬壽無疆!”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精神》。
翻開中國古老的歷史竹簡,有成吉思汗一統蒙古,成為一代千嬌的情景;有滿清政府時期,八國聯軍燒搶掠奪的情景;有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中國人民殘忍被殺害的情景;從古代的風箏到神六神!這就是我們千年不衰,不屈的國魂!
中國精神,你是我心中的啟明星,指引我走向堅實的人生,祖國的壯美山河永遠在我心中。五千年的血脈流淌著歷史的榮耀與滄桑,六十道脈年輪承載著新中國生生不息的力量;三千里山河錦繡共同涂寫著中國,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偉大的中國精神,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你同輝于日月,無愧于時代。你與威嚴的長城共存,與久遠的黃河同在。
作為一名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作為未來的開拓者,從今天起,讓我放下貪玩,拾起求學的筆墨,放下任性,拾起光榮的使命。胸懷大志,把建設祖國的未來當做我的方向!把中華的未來興衰當作我努力奮斗的使命!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有老一輩開創的基業,有新一代的有為青少年,有我們共同的信念,有我們的中國精神。我相信,中國會更加繁榮富強,永遠會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中華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文明禮儀、個人修養的民族。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在當代中國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文明禮貌就仿佛一棵小樹,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講究文明禮貌,不僅能給他人帶來和諧、美好的感覺,也讓自己的心頭感到無比愉悅與溫馨。每天早晨,迎著和煦的微風來到學校,親切地對老師說一聲“老師好!”,讓文明伴隨著我們;吃完東西,把包裝袋、紙屑隨手扔進垃圾桶,不使它隨風飄舞,讓文明伴隨著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講臟話,談吐得體,讓文明伴隨著我們……然而,雖然我們從小接受著文明禮儀的教育,幾乎每個人都能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仍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在一些公共場所內,明明墻上貼有“禁止吸煙”的標語,卻仍有人在吞咽吐霧;大街上,有人明明離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遙,卻仍隨處亂丟,任垃圾在風中“舞蹈”;校內校外,都能聽到有人開口便說臟話的聲音……大家可曾想過,在我們“吞咽吐霧”的同時,也把我們的文明和涵養吐走了;在我們隨手亂丟垃圾的同時,也丟走了我們的清潔和風度,在我們隨口罵人時,也罵走了我們的尊嚴和人格。文明的社會,更需要文明的我們。讓我們從今天起,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都開滿文明之花!
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傳統美德,一直為各國人傳頌,是大家紛紛學習的對象。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少年時就寫得一筆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訴他,有人用腳也能比他寫得更好,柳公權心里不服。經過親眼所見后,他終于能夠虛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楊善洲爺爺退休以后,主動放棄進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個春秋,他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里多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楊善洲爺爺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著,守衛著大公無私、艱苦奮斗的精神高地。他的事跡,無疑是“無私奉獻”最完美的詮釋。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我們要把中華的傳統美德延續下去,并把它發揚光大!
讓我們一起攜手,一起講究文明,發揚美德,讓五千年的中華之星永遠閃耀,讓“禮儀之邦”這個美稱,永遠掛在中國的頭上!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4
第一篇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于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中。王國維死后,學生劉節等請我撰文紀念。當時正值國民黨統一時,立碑時間有案可查。在當時,清華校長是羅家倫,是二陳(CC)派去的,眾所周知。我當時是清華研究院導師,認為王國維是近世學術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來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學問的人,特別是研究史學的人。
我認為研究學術,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精神,所以我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一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俗諦”在當時即指三民主義而言。必須脫掉“俗諦之桎梏”,真理才能發揮,受“俗諦之桎梏”,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學說有無錯誤,這是可以商量的,我對于王國維即是如此。
王國維的學說中,也有錯的,如關于蒙古的一些問題,我認為就可以商量。我的學說也有錯誤,也可以商量,個人之間的爭吵,不必芥蒂。我、你都應該如此。我寫王國維詩,中間罵了梁任公,給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為芥蒂。我對胡適也罵過。但對于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說“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認為王國維之死,不關與羅振玉之恩怨,不關滿清之滅亡,其一死乃以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
正如詞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5
翻看近幾年世界各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的排名已經位居世界前五。中國,是一個以光速飛速向前發展的國家,無數用鋼筋水泥組成的摩天大樓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拔地而起,它們和無數現代化的產物構成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托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就像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七色光輝,一顆嫩芽能代表春天的溫暖回歸,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少年生活,亦能記錄下中國的發展。時光倒退七十年,是我外祖母成長的年代。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國家淪陷,扳機扣動發出的聲音不時劃破耳際,每個人都提心吊膽的過著日子。直到1949年,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說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之時,相對和平的社會環境才剛剛開始。但新中國擁有的是什么?一處處遭到戰火洗禮的破舊廢墟,還有一片片遭到彈藥污染的土地,可能是建國伊始新中國所擁有的全部。但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不貧瘠,中國擁有的四億人口從不無力。為了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中國的勞動人民把一處處黃土,開墾成一片片耕地;他們把一道道河流徹底的改變方向,猶如把一條巨龍從亙古未變的老地方牽引到了另一個地方。外祖母說他們年輕時,有時一個人一天吃不到一斤糧食,根本更不用說肉了。就是在那樣的貧困中,他們用完完全全的人力,一锨锨,一鎬鎬地改變著祖國河山的面貌。即使遇上自然災害,他們依然在土地上播種.種子,灑下希望,期待著大雁南飛之時能得到與自己付出的汗水等量的作物。也正是他們這一代人,為現在如摩天大樓般聳立在世界之林的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地基。他們用簡單的工具,創造了幾乎睥睨愚公移山的壯舉。
而我的父母,他們這一代人是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中國的建設者。他們已經不再靠鐵锨、鋤頭這些工具改變中國了。這是一個大型機械化的產業鏈,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們,操縱著各種機械在工地上改造著土地的面貌,他們的工程浩大而長遠,每一段時間他們都會從一個地方消失,留下無盡的城市繁華,前往另一個等待著被他們裝扮得煥然一新的地方,這些人,是值得尊敬的,他們是現代城市華美衣裝的縫紉者。另一些人,他們在電腦前編輯著各種文件,用手機信號組成一個龐大的網操縱世界,用他們淵博的知識,在一張又一張原本空白的圖紙上勾畫出未來的宏偉藍圖,用不了多久,這些構思就會從紙上挪移到現實中,成為現在我們衣食住行的任何,他們是現代生活的發明者。這一代人,用他們正值壯年的風華創造著中國不斷刷新世人眼球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抬升著中國的國際地位。
現在坐在教室里的我們,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又一代人,我們所站的起點是我們的長輩們所創造的最高點。我們是生活最有保障的一代,是生活的最無憂的一代。相對富裕的家庭是我們的保護傘,傘下是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我們肩負著建設未來中國的責任,這一切是國家對我們的期望,是未來對我們的期望。要知道,中國依舊有許多尚未走出貧困的山區;要知道,中國的國民素質依舊有待提高,這是我們的責任,這是即將由我們改變的現狀。國家的發展沒有盡頭,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更強,更完善。當我們滿足于現狀而停滯不前時,就已經開始了倒退,因為總會有別的國家在發展,在前進。中國幸福的花朵已經遍地開滿,我們所要做的是不讓它枯萎,讓她更加茁長地生長。幸福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國家的幸福是要靠全面的發展再能實現的。誰說世界上不會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出現呢?只要敢于創造,一切皆有可能。更加美好的中國要靠我們建立,即使現在,中國依舊是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但不久的將來,她的名會出現在發達國家的行列,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她的未來就掌握在我們這一代手中。
戊戌變法領導人之一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每個國家的少年都是國家新生的希望與力量,而我們是現在的中國少年。只有從現在開始充實自己,我們才有能力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我們手握今天的幸福,努力進取,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6
hello everyone!
Under the blue sky, the red flag fluttered... Looking at the red flag reflected in the blue sky, I seemed to think of something again, so I took down a book with a red cover from the bookshelf full of books. On the cover is a line of striking English words: "Red Star over China".
Red Star Over China is a classic documentary work. It tells the 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t Edgar Snow's experience of coming to China with many questions he can't understand.
The author Edgar Snow is an excellent journalist.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rticle that he also maintains his consciousness in China. With his skillful writing technique, we can use a third-party identity to understand China at that time one sidedly but intuitively.
In this book, the fragments about the Long March can be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is book. Since the failure of the fifth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campaign, whether it is over the grassland or over the Lugou Bridge, I have a feeling of being on the scene when reading. In front of me, the words in the book seem to be moving pictures, telling us about the national migration
The Long March, when the Red Army talks about it, is called the "25000 mile long march". The long march has a long journey, poor environment and difficult walking, which is an amazing test of soldiers' perseverance. Indeed, the long march was a battle, a protracted battle.
However, without the Long March, China would probably be a closed and dark capitalist country. If there had not been this national migration, at least there would not be a Communist Party in China today. But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t that time, perhaps the Red Army was the hope, and what supported the Red Army soldiers was the hope and belief of the people.
The stars on the red flag refer to the people. The red star shining on China i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ank you!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7
大家好!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記》,作為一本真實描述紅色中國的著作,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 諾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革命和戰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 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層層封鎖,長途跋涉來到陜甘寧邊區,尋找紅色中國的故事,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撰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并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19xx年xx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xx次,銷售萬冊以上。該書先后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杰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后,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
斯 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通過親身到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實地考察采訪,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報告文學,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xx年前的經典著作,今天讀來依然令人震撼,使人受到深刻的黨史教育和黨性錘煉,深切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在那異常艱苦的革命歲月,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當時共產黨人正是始終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農民才會主動組織起來保衛自己的紅色政權,共產黨也正是秉持了這種理念,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得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推動革命事業從勝利走上勝利。
通過閱讀此書,能使我們進一步找到和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進一步找到和理解統一戰線的初心,不斷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畫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圓",始終做到,繼續前行、再創輝煌。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8
第三篇“研究國故”的方法
胡適
研究國故,在現時確有這種需要。但是一般青年,對于中國本來的文化和學術,都缺乏研究的興趣。講到研究國故的人,真是很少,這原也怪不得他們,實有以下二種原因:一、古今比較起來,舊有的東西就很易現出破綻。在中國科學一方面,當然是不足道的;就是道德和宗教,也都覺淺薄得很,這樣當然不能引起青年們的研究興趣了。二、中國的國故書籍,實在太沒有系統了。歷史書,一本有系統的也找不到;哲學也是如此。就是文學一方面,《詩經》總算是世界文學上的寶貝,但假使我們去研究《詩經》,竟沒有一本書能供給我們做研究的資料的。原來中國的書籍,都是為學者而設,非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作的。所以青年們要研究,也就無從研究起。我很望諸君對于國故,有些研究的興趣,來下一番真實的工夫,使彼成為有系統的。對于國故,亟應起來整理,方能使人有研究的興趣,并能使有研究興趣的人容易去研究。
“國故”的名詞,比“國粹”好得多。自從章太炎著了一本《國故論衡》之后,這“國故”的名詞于是成立。如果講是“國粹”,就有人講是“國渣”,“國故”(NationalPast)這個名詞是中立的。我們要明了現社會的情況,就得去研究國故。古人講,知道過去才能知道現在。國故專講國家過去的文化,要研究它,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種方法:
一、歷史的觀念。在一般青年,所以對于國故沒有研究興趣的緣故,就沒有歷史的觀念。我們看舊書,可當它作是歷史看。清乾隆時,有個叫章學誠的,著了一本《文史通義》,上邊說“六經皆史也”。我現在進一步來說:“一切舊書——古書——都是史也”。本來歷史的觀念,就不由然而然地生出興趣了。如道家煉丹修命,確是很荒謬的,不值識者一笑。但本了歷史的觀念,看看它究竟荒謬到了什么田地,亦是很有趣的。把舊書當作歷史看,知他好到什么地步,或是壞到什么地步,這是研究國故方法的起點,是叫“開宗明義”第一章。
二、疑古的態度。疑古的態度,簡要言之,就是“寧可疑而錯,不可信而錯”十個字。譬如《書經》,有今文《尚書》和古文《尚書》之別。有人說,古文《尚書》是假的,今文《尚書》有一部分是真的,余外一部分,到了清時,才有人把它證明是假的。但是現在學校里邊,并沒有把假的刪去,仍舊讀它全書,這是我們應該懷疑的。至于《詩經》,本有三千篇,被孔子刪剩十分之一,只得了三百篇。《關雎》這一首詩,孔子把它列在第一首,這首詩是很好的。內容是一很好的女子,有一男子要伊做妻子,但這事不易辦到,于是男子“寤寐求之”,連睡在床上都要想伊,更要“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呢!這能表現一種很好的愛情,是一首愛情的相思詩。后人誤會,生了許多誤解,竟牽到旁的問題上去。所以疑古的態度有兩方面好講:一、疑古書的真偽。二、疑真書被那山東老學究弄偽的地方。我們疑古的目的,是在得其“真”,就是疑錯了,亦沒有什么要緊。我們知道,[沒有]哪一個科學家是沒有錯誤的。假使信而錯,那就上當不淺了!自己固然一味迷信,情愿做古人的奴隸,但是還要引旁人亦入于迷途呢!我們一方面研究,一方向就要懷疑,庶能不上老當呢!如中國的歷史,從盤古氏一直相傳下來,年代都是有“表”的,“像煞有介事”,看來很是可信。但是我們要懷疑,這怎樣來的呢?根據什么呢?我們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究其來源怎樣,要知道這年月的計算,有的是從偽書來的,大部分還是宋朝一個算命先生,用算盤打出來的呢。這哪能信呢!我們是不得不去打破它的。
在東周以前的歷史,是沒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貢》這一章書,一般學者都承認是可靠的。據我用歷史的眼光看來,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斷定它是偽的。在夏禹時,中國難道竟有這般大的上地么?四部書里邊的經、史、子三種,大多是不可靠的。我們總要有疑古的態度才好!
三、系統的研究。古時的書籍,沒有一部書是“著”的。中國的書籍雖多,但有系統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我們研究無論什么書籍,都宜要尋出它的脈絡,研究它的系統。所以我們無論研究什么東西,就須從歷史方面著手。要研究文學和哲學,就得先研究文學史和哲學史。政治亦然。研究社會制度,亦宜先研究其制度沿革史,尋出因果的關系,前后的關鍵,要從沒有系統的文學、哲學、政治等等里邊,去尋出系統來。
有人說,中國幾千年來沒有進步,這話荒謬得很,足妨害我們研究的興趣。更有一外國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說中國自從唐代以后,就沒有進步了,這也不對。我們定要去打破這種思想的。總之,我們是要從從前沒有系統的文學、哲學、政治里邊,以客觀的態度,去尋出系統來的。
四、整理。整理國故,能使后人研究起來,不感受痛苦。整理國故的目的,就是要使從前少數人懂得的,現在變為人人能解的。整理的條件,可分形式內容二方面講:
(一)形式方面,加上標點和符號,替它分開段落來。
(二)內容方面,加上新的注解,折中舊有的注解。并且加上新的序跋和考證,還要講明書的歷史和價值。
我們研究國故,非但為學識起見,并為諸君起見,更為諸君的兄弟姊妹起見。國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實有很大的需要。我們雖不能做創造者,我們亦當做運輸人——這是我們的責任,這種人是不可少的。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9
初春,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雖然像冬天一樣寒冷,但它卻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因為有你——《感動中國》。
杭州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當選20xx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那段精彩的頒獎詞說:“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一個27歲的少女,卻滄桑的像個40歲的婦女,她,是留守學校的校長,卻奔走在大街小巷,為了孩子們能有更多的書看,炎炎夏日,她叫賣著,收購著舊書刊,忍受著別人的誤解,也從未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身份。她花光了父母的積蓄,負債累累僅為了這座學校,還有,那些可憐的孩子們。面對著鏡頭,她不曾想為自己爭取什么,卻只想對自己的母親說聲對不起。提起那些孩子,她笑靨如花,滿是滄桑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風采。
一個基層干部將自己的六年全部奉獻給了這個小小的村子,在別人都為了權力向上攀爬時,他選擇了連任,在別人為了利益來往時,他選擇了腳踏實地為百姓做好事。他的心里裝著這一方百姓,他的心里,有著這一片土地。因為愛得深沉,所以,他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將自己的熱血灑在了這一片土地上。她一個人,是十幾個孩子的阿媽,她收養者不同民族的孩子,她連催眠曲,都唱著不同的語言,她是一位少數民族的老媽媽。在她的眼里,孩子沒有區別,在她的家里,水濃于血,善良超了親情。乘風破浪,他跨越地球,超越自我,他的船尾,總是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穿過好望角,跨過太平洋,他,經歷著孤獨,寂寞,危險,但是,他卻勇敢的將這次遠航進行了下去,在開普敦駕駛航船離開時,所有的輪船鳴笛為他送行,他這樣說:“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他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他守衛者共和國的藍天,年幼時的好奇,年輕時的好勝,年老時的有所為,他,一步步,踐行者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這片藍天的赤誠之心。
為著兩個幼小的生命,他們,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縱身一躍,劃出的弧線,勾勒出他們生命的壯麗。都說90后的孩子輕狂,可是他們,表現出了對這個世界的愛與責任。年少的三個少年,恰似三朵美麗的花,開在我們心靈的原野上。20xx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接著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這可是在10樓,樓下的鄰居都驚呆了。堅持了一分鐘左右,妞妞還是掉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剛好路過這里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沖過去接住了妞妞。
被緊急送往醫院后,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橈骨斷成三截,預計半年才能康復。逃過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蘇醒過來,開口叫了“爸爸、媽媽”。
“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吳菊萍一臉平靜。事件發生時,她的孩子只有七個月大,尚在哺乳期。
榮譽鋪天蓋地,吳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認識,“我只是普通人,問心無愧就好。”公司獎勵了20萬元,她留作自用,為此背負了不少壓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贍養父母、培養孩子、還房貸……任何普通人,都無法對這些現實問題視而不見。
“我會把重心調整回工作、家庭中來,減少媒體活動。”吳菊萍年后將重返工作崗位,她的心愿是看著妞妞與自家孩子健康長大。
危險裹脅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xx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物質生活富足的時代,信仰迷茫、價值紊亂的新聞接踵而來,吳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跡,喚醒了普羅大眾對傳統美德的自覺。劉偉,無臂鋼琴師。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這個小伙子的獨特經歷和強大的內心世界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劉偉出生在北京普通人家,10歲時因一場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的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兩年后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后就達到相當于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當袖管兩空的劉偉走上舞臺時,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么,但沒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樣用雙腳彈奏鋼琴。而當他坐到特制的琴凳上之后,優美的旋律從他腳下流出,十個腳趾在琴鍵上靈活地跳躍著,全場陷入了一片安靜。在劉偉表演結束之后,所有觀眾都起身鼓掌。劉偉的身后,站立著他的偉大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識字不多,但是懂得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可以依賴,除了他自己。劉偉沒有讓母親失望。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雙隱形的翅膀,發揮出自己的努力,創造奇跡。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么多人,有尊嚴,善良堅強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科學家驗證發現地球已經走過近百億年的征程,在這個充滿神奇彩色的星球上我們生存,發展,續寫人類的偉大,但是過度的開采污染浪費地球資源,地球母親開始哭泣!前幾天的霧霾天氣足以引起我們所有人的注意,建設我們的美麗中國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萬物的母親,人類的家園。曾經,她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地球媽媽的臉上開始籠罩起陰霾,他開始哭泣,開始*。
地球媽媽為什么突刺黯然神傷?
原來,過量的農藥、大量的白色垃圾、隨意丟棄的電池污染了松軟的土壤,使地球媽媽的皮膚變得即板結又貧瘠。
原來,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不經處理就排進河流,流入海洋,使地球媽媽的血液變得骯臟。
原來,隨意堆放的垃圾散發出弗蘭德氣味,越來越多的汽車排放出的超標尾氣,越來越高的煙囪散發的烏煙直入云霄,使地球媽媽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
原來,良田遭遇荒蕪、森林遭遇濫伐、綠洲遭遇荒涼,地球媽媽的“肺”逐漸衰竭。
……
地球媽媽像一個衰弱的病人,太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呵護了!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口號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讓我們用智慧凈化生存環境,用良知阻止破壞環境的現象,用勇氣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用熱情傳播環保的理念,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同學用自己的雙手去保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文章來源中國演講網,我們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亂丟紙屑;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同學們,我們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心系全球,著眼身邊,立足校園。讓我們在地球日到來之際為地球媽媽許下承諾:隨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紙屑,勸阻將自來水肆意浪費的行為,揮起鐵鍬,種植樹苗阻擋風沙的侵襲,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不要踐踏綠地;……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的小主人。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1
第四今日青年之弱點
章太炎
現在青年第一弱點,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結果不是僥幸,便是退卻。因為大凡作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時候,很不容易區別誰為杰出之士,必須歷練許多困難,經過相當時間,然后才顯得出誰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來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時湊巧居然僥幸成功。他們成功既是僥幸得來,因之他們凡事皆想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那有許多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難,即刻退卻。所以近來人物一時僥幸成功,則譽滿天下;一時遇著困難廢然而返,則毀謗叢集。譬如辛亥革命僥幸成功,為時太速,所以當時革命諸人多半未經歷練,真才不易顯出。諸君須知凡僥幸成功之事,便顯不出誰是勇敢,誰是退卻,因之雜亂無章,遂無首領之可言。假使當時革命能延長時間三年,清廷奮力抵抗,革命諸人由那艱難困苦中歷練出來,既無昔日之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紛紛退卻。又如孫中山之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實是他的弱點。現在青年只有將這個弱點痛改,遇事宜慎重,決機宜敏速,抱志既極堅確,觀察又極明了,則無所謂僥幸退卻,只有百折千回以達吾人最終之目的而已。
現在青年第二個弱點,就是妄想憑藉已成勢力。本來自己是有才能的,因為要想憑籍已成勢力。就將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犧牲,不能發展。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凱*清廷,后來大家都上了袁世凱的當。歷次革命之利用陸榮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結果。若使革命諸人聽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做去,旗幟鮮明,宗旨確定,未有不成功的。你們的少年中國學會,主張不利用已成勢力我是很贊成的。不過已成勢力,無論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確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緊的須要耐得過這寂寞的日子,不要動那憑藉勢力的念頭。
現在青年的第三個弱點,就是虛慕文明。虛慕那物質上的文明,其弊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虛慕那人道主義,也是有害的。原來人類性質,凡是能堅忍的人,都是含有幾分殘忍性,不過他時常勉強抑制,不易顯露出來。有時抑制不住,那殘忍性質便和盤托出。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時候,殺了許多人,所殺者未必皆是洪楊黨人,那就是他的殘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除惡務盡的辦法。這次歐洲大戰,死了多少人,用了若干錢,直到德奧屈服,然后停戰。我們試想歐戰四年中,死亡非不多,損失非不大,協約各國為甚么不講和呢?這就是歐美人做事徹底的表現,也就是除惡務盡的辦法。現在中國是煦煦為仁的時代,既無所謂堅忍,亦無所謂殘忍,當道者對于兇橫蠻悍之督軍,賣國殃民之官吏,無不包容之獎勵之,決不妄殺一個,是即所謂人道主義。今后之青年做事皆宜徹底,不要虛慕那人道主義。
現在青年第四個弱點,就是好高騖遠。在求學時代,都以將來之大政治家自命,并不踏踏實實去求學問。在少年時代,偶然說幾句大話,將來偶然成功,那些執筆先生就稱他為少年大志。譬如鄭成功做了一篇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的八股,中有湯武證誅,亦灑掃也;堯舜揖讓,亦進退也;小子當之,有何不可數語。不過偶然說幾句話而已,后人遂稱他為少年有大志。故現在青年之好高騖遠,在青年自身當然亟應痛改。即前輩中之好以(少年有大志)獎勵青年者,亦當負咎。我想歐美各國青年在求學時代,必不如中國青年之好高騖遠。大家如能踏踏實實去求學問,始足與各國青年相競爭于二十世紀時代也。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2
hello everyone!
With all kinds of questions, I opened the door of the book Red Star Over China.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chapters, of which the most attractive to me are chapter - the origin of a communist and chapter - the long march.
The Communist in Chapter is China's great Marxist, a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 and Mao Zedong, the core of the party's first generation of central collective leadership. In this chapter, Mao Zedong accepted Snow's interview and told his own experience of loving reading in his early years.
Chapter is about the long march.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Long March, I mistakenly thought that the so-called long march was because the Communist Party was defeated by the Kuomintang, and the red army began the long march in order to retain the remaining Red Army soldiers. In fact, the reason why the Red Army soldiers made the long march was because of Chiang Kai Shek's five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Although in the first four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campaigns, the Red Army soldiers skillfully used various tactics to hold their positions, seized the enemy's ammunition and weapons as supplies, and expanded their forces. However, in the fifth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Chiang Kai Shek used about million troops, thousands of small blockhouses, a large number of heavy weapons and flying fighters. Such fierce firepower forced the Red Army to choose the long march.
Seeing this scene, I can't help but think of a poem written by Chairman Mao Zedong - "the Red Army is not afraid of the difficulties of expeditions, and thousands of rivers and mountains are only at ease. The five mountains are winding with fine waves, and the dark clouds are majestic, walking through mud pills. The Jinsha water is warm on the clouds and cliffs, and the Dadu bridge is cold across the iron rope. I like the snow of Minshan Mountain more, and the three armies are happy after the war." we should really cherish our present life.
"I have no regrets to enter China in this life, and I will be a Chinese in the afterlife." I hope that the spirit of perseverance and courage to struggle of the Red Army soldiers can be inherited forever. I also hope that what people say in the future is not only "Red Star Over China" but also "China shines on the world".
Thank you!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3
大家好!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 *歷史題材電影《紅星照耀中國》告訴今天的人們,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謀幸福、求復興,這是一部重現了黨領導的偉 *歷程的電影,闡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影片對全黨上下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世紀初期,硝煙四起,烽火連天,卻有人逆火前行,從光明走進了黑暗之處,將一個鮮為人知的紅色中國帶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寶貴的著作,他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 諾。將近一個世紀以后,在陽光下幸福生活的我們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部電影,讓我們了解到了中國紅軍點點滴滴的的感人事跡。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把紅色中國表現的淋漓盡致。盡管在當時共產黨被蘇區外的國民黨圍剿壓迫,蘇區的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學校里的課本用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但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愛戴紅軍,我想這是因為紅軍不欺壓百姓。反之,還幫百姓從大地主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舊中國,土地就是勞動人民的命。紅軍可謂是人民的軍隊。試問,這樣一支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軍隊,會有誰不去愛戴呢?
通過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讓我們了解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的生平經歷,我仿佛親眼看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付出的艱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紅軍的生活,我還知道了“紅小鬼”,我又為那些經歷戰爭和被白軍剝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親身經歷”了那次的西安事變……
《紅星照耀中國》真切地讓我們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進行革命的偉大光輝歷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英雄壯舉。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4
hello everyone!
The Red Star Over China describes a heroic history of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A great revolution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rought about earth shaking changes in China. Thousands of flesh and blood build the great wall and share the common hatred of the Chinese soul. The most shocking chapter in this book is the long march - a legendary story.
The road of the long march was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The red army moved to more than half of China, spanning provinces. In the long roa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were like a concealed weapon at any time, which wantonly attacked the huge team of the Red Army. The Red Army is not only faced with such seemingly simple acts as climbing snow mountains and crossing grasslands. The snow covered ridges all year round are bitter in the cold wind, and the valleys and rivers are turbulent and steep. However, in such a harsh environment, the Red Army soldiers still have the spirit of "Five Mountains meandering, small waves, Wumeng majestic walking through mud pills".
It was the firm belief and unyielding spirit of the Red Army that jointly shouldered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ideal.
I admire the Red Army because they put any material outside the spirit. They firmly believe that "a country without independence will have a bleak future for the nation". They awakened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with the most practical actions. Their stories are well known, and their spirit shakes people's hearts.
Every Red Army soldier with only a pair of straw sandals and an earth gun, even without any education, has a common dream, so he embarked on the journey of the long march. I am deeply moved by them.
The long march spirit, like a shining red star, is shining on the world.
Thank you!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5
大家好!
藍天之下,紅旗飄揚……望著映入藍天的紅旗,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于是從擺滿書的書架上取下了一本封面赤紅的書。封面上是一行醒目的英文單詞:《RED STAR OVER CHINA》。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經典的紀實文字作品。它講述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 諾帶著許多他無法理解的問題,來到中國一探究竟的經歷。
作者埃德加·斯 諾是一位優秀的新聞記者,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國也保持著他的意識。他用嫻熟的寫作手法,讓我們能用一種第三者的身份,片面但直觀的了解當時的中國。
這本書中,關于長征的片段可謂是本書的一大精彩之處。從第五次圍剿失敗開始,無論是過大草地,還是過盧溝橋,在閱讀時,我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我的眼前,書中的文字仿佛是一幅幅會動的畫,向我們敘述著這次舉國大遷移……
長征,紅軍說到它時,都叫“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路程長,環境差,行走艱難,而這,正是對軍人毅力驚人的考驗。的確,長征是一場戰斗,一場曠日持久的戰斗。
但是,如果沒有長征,那么現在的中國很有可能會是一個封閉的黑暗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果沒有這次舉國大遷移,至少現在的中國就不會有共產黨的存在。但對于當時的中國人民而言,也許紅軍就是希望,支撐紅軍戰士的也就是人民的希望,他們的信仰。
紅旗上的星星是指人民,照耀中國的紅星,就是中國共產黨!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6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騰飛吧,巨龍!”。
在巍峨峻拔的高原上;在碧波環抱的寶島上;在蒼蒼茫茫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神圣的、偉大的民族——中國!
曾經的中國是苦難的,是滄桑的。火燒圓明園,使中國損失了無數瑰寶,我看到遍地廢墟的圓明園!南京大屠殺,有多少英靈永眠于地下,我嗅到了死亡的氣息!但這些都已變成了歷史,變成了永久的回憶!
如今,這是個繁華昌盛的中國!這是個科技發達的中國!這個是美麗富饒的中國!看,那千千萬萬棵翠綠的大樹是你飄逸清秀的長發;一條條清澈明凈的溪流是你楚楚動人的臉蛋兒;一群群高大尖仞的山峰是你挺拔的脊梁;漫山遍野的鮮花是你潔白干凈的衣裙!啊!美麗的中國,我愛你!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的第一支火箭發射成功了!那是我們中國人倍感自豪的呀!外國人以前是那么歧視我們,可算是揚眉吐氣了!當北京的上空出現29個虹光煥發的腳印,我們迎來了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這是令全世界矚目的是,中國人自豪地甩掉了“東亞病夫”的稱號!當一個個方陣整齊地走向天安門時,彩燈高照,雄偉壯觀,閱兵式在祖國六十華誕中盛大舉行!令人耳目一新……中國是多么繁華昌盛,科技發達!
中國是威武的雄師,屹立在疆土遼闊的東方!中國是勇猛的雄鷹,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中國是挺拔的青松,不管生活條件多么惡劣,它總能生存下去!這就是中國,這就是騰飛的巨龍!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你,中國》。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當《義勇軍進行曲》昂然奏響的時候,當閱兵式上整齊劃一的方隊、高端的軍事裝備逐一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什么?沒錯,正是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過:祖國到底是什么?我想呀,想呀,每一次想起“祖國”這兩個字,心里便泛起一陣溫柔的波浪,眼里便涌起一片晶瑩的淚花,血管里便奔騰一股股熱血……祖國是什么?是山,是海,是森林,是草地,是村莊,是城市,是莽莽無垠的沙漠,是綿延起伏的丘陵……當然,祖國也不只有大好河山,她還曾一次次地受屈辱,一次次地抗爭,一次次地失敗,一次次地奮起。她是戰士手中的槍,是志士頸上的血,是勝利后的狂歡,是史書上一頁頁不朽的篇章!
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輝煌燦爛的文化,有過向世界開放、國力強盛的漢唐輝煌。但是,近代以來,閉關鎖國、落后挨打的恥辱,讓祖國母親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遭遇了多少苦難坎坷。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我們的祖國母親才迎來浴火重生的曙光。
對于新時代的少年來說,我們生長在祖國和平、溫暖、強大的懷抱里,是多么幸福和幸運!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自己成長為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我們的祖國母親。
祖國永遠在我心中,我永遠愛著您!我們會努力學習,把您建設得更加美好。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8
大家好!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父親一邊翻弄著他那滿滿的大書柜,一邊哼著這首經典老歌。
父親是一名軍人,書柜里大多都是和軍旅有關的書籍。我順著父親理書的手勢看過去,發現一本紅色的書在其中格外耀眼,《紅星照耀中國》,我喃喃自語道,輕輕取下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幾天后,最后一頁紙張也落在了書軸的另一邊。我的內心十分感慨,一個個和藹可親的紅軍戰士形象都浮現在我的眼前。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與我年紀相仿的——“紅小鬼”。他們大多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他們卻比富人家的孩子有志氣。有一個孩子才十五歲,紅撲撲的臉頰,時不時吸溜著鼻涕,他經常用袖子來擦,邊擦邊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副完完全全的孩童模樣。可有誰想得到,他已經參軍了四年!那時他十一,便扛起了保家衛國的槍桿,走過了紅軍的萬里長征。
這些紅小鬼們喜歡紅軍,也無限忠誠于紅軍。就像作者所想的那樣,這些中國的未來——紅小鬼,看似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卻早已被戰爭磨煉成了能征善戰的紅軍戰士了。
彭德懷這個名字,在小時候奶奶就常常在故事里講到他。我聽了故事,便認定彭德懷是個很厲害,也很嚴肅的大人物。
在百姓的眼里,他更是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帶著士兵們多年南征北戰,與他們同甘共苦,參加過數十次戰役,只為了讓百姓免受國民黨和日本人的欺凌,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
紅星從一代代人的手中傳過,此刻我也用雙手接過了它。從此革命接班人的接力棒并交給了我們,學習紅軍思想,用心體會他們的初心,努力學習,增強本領,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讓紅星永遠閃耀在中國大地上。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19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建設幸福中國》,危險裹脅生命唿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大家聽過這句頒獎詞嗎?它的主人是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吳菊萍。_年7月3日下午,杭州一小區內,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隨即被窗檐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堅持了十分鐘左右,妞妞還是掉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剛好路過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沖過去接住了妞妞,當她的雙手接住妞妞時,她感受到了一陣刺骨般的疼痛,隨即失去了知覺。被緊急送往醫院后,她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骨燒成三截,預計半年后才會康復。當這一幕感人的情形拂過眼前時,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人間的真情,心所向往的幸福。中國人是麻木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那柔弱卻有力的臂膀向世人做出了最好的證明。
幸福,是一個意義廣泛的名詞,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不同,在我看來,幸福是一個心靈深處最美妙的感受。它短暫卻又瞬息萬變,平淡卻又不庸俗,它尋找不到,卻又隨處可見。
建設幸福中國,靠國家政策扶持和行動,更要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為他人,為社會的幸福做貢獻。在追求和建設國家幸福的過程中,我的國家需要謀劃,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財富和幸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而達到幸福中國的目標。
我們廣大青少年是幸福中國的建設者和開拓者。文化知識,自身修養,創新思維,社會實踐,全面而個性的發展,都是青少年成長道路上必須面對的課題,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才能肩負起建設幸福中國的重任,創造美好的未來!
今日莘莘學子,明日國家棟梁。歷史賦予我們莊嚴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讓我們用青春的智慧和滿腔的熱血,鑄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讓我們胸懷大志,敢于拼搏,為成就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吧!讓我們堅定信念,執著追求,為振興中華,建設幸福中國而努力讀書!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0
萬物復蘇,一派新新向榮的景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祖國6的生日,在這節日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既感到了自己肩負的使命同時也為祖國驕傲。在這里,我要自豪地對祖國母親說:我愛你,中國!
萬里奔騰的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你哺育了一個多么輝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華夏文明,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哦,祖國,涓涓流貫的河川是你飄逸的長發,綿亙悠久長的山岳是你硬朗的脊梁。你有滿山遍野的寶藏,你有秀麗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輝煌的故宮,你有蜿蜓伸展的萬里長城,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你還有很多很多……在你遼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
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也曾幾經滄桑、幾經痛苦,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倍受欺凌與污辱。我們忘不了園明園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大地在呻吟,黃河在哭泣,然而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壓垮。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華兒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國的旗幟、戊戌變法的驚雷,義和團戰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槍聲,無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五四運動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似驚雷劃破夜空。從南昌到井岡山、從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了一個燦爛的新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巨人終于又站起來了!
走過60多年的風風雨雨,經過50多年的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同學們,我們中國已經很強大,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國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對我國的釣魚島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記,1999年我國使館的被炸,同胞的鮮血告訴我們:我們還不夠強大。
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著我們的豪情斗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的起點,xx大給我們吹響了進軍的新號角,億萬中國人民正向著新的目標奮進。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有義務讓我的學生知道我們的祖國飽受的磨難,同學們,你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你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努力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祖國啊,母親!請相信,我的學生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重托,新的《中華交響曲》將在同學們的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輝煌的樂章!就象李大釗期望的那樣:“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1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顆心靈》。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四年。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以“五年規劃”的形式開展普法教育以來,這場聲勢空前的全民普法運動已持續近30年,無論在規模、內容和形式上,都堪稱中外法治建設史上的一大創舉。
在黨的xx屆四中全會召開之后,記者走訪了多位法律界專家、官員和基層干部群眾,他們對全民普法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提出,在中央提出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歷史新起點上,普法教育應進一步調整定位,理順機制,增強針對性、創新性與實效性。
全民普法:一場深刻的觀念革命
20多年前,曾有一位老農把一頭生了病的牛送到檢察院,請他們幫忙“檢查”“檢查”牛得了什么病。“這并不是一個冷笑話,而是在基層普法干部流傳甚廣的一個真實故事。”福建晉江市司法局副局長王騰陽對記者說。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的法律常識還處于亟待啟蒙的階段。建設法治國家,離不開“知法、用法、守法、敬法”的公民,規模宏大的全民普法正是這種背景下開展的。
“從‘一五’到‘六五’,近30年持續不斷的普法教育,如同一場深刻的觀念革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我國國民法律知識和法治素養,相比當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其中全民普法功不可沒。
全國普法辦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司法行政機關中普法和依法治理專兼職工作人員超過1。1萬,普法志愿者隊伍達4。7萬多支、總人數超過157萬,各類報刊、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法制宣傳欄目總數達2。4萬個。一個由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部門各負其責、司法行政部門具體組織、全社會參與、“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民普法工作網絡基本形成。
持續多年普法教育使公民與法律之間的疏離感明顯降低,多年從事普法工作的王騰陽對此深有感觸。王騰陽告訴記者,晉江一個外來務工人員高密集中的地方,以往發生勞資糾紛,工人們習慣于找老板、找政府,甚至以跳樓自殺、堵門堵路相挾;但近年來這種狀況發生變化,司法部門受理的勞資糾紛、勞動仲裁案件逐年增加、申請法律援助的也越來越多。
“全民普法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說,從20多年前不知“法”為何物,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體體現,也是一種巨大的社會進步。
從“知法”到“守法”:普法教育永遠“在路上”
受訪的法學專家們認為,近30年的全民普法在向公眾普及法律知識、了解法律常識層面成效斐然,但在“用法、守法、敬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認為,“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維權”也不代表法治的全部內涵。當前我國仍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尤其是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法律意識淡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問題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一些領導干部缺乏法治思維,現實生活中行政權、司法權屢遭濫用,公民合法權益屢被侵犯;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鬧不信法”;全社會“敬法”氛圍尚未形成,鉆法律空子、虛假訴訟、惡意訴訟層出不窮;“法不責眾”心態下,法律底線屢屢被突破;守法環境差,“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悖論依然存在。
受訪法律界人士認為,在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公眾對法律常識和法治內涵的認識和理解亟待提升,而現有的普法模式顯然難以適應新的要求。
從基層反映來看,當前的普法模式仍舊偏向于單向的法律知識“灌輸”,在普法實踐中也普遍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做法。有基層干部向記者反映,普法就是“發張卷子、做做樣子”,一些地方每年組織一次普法考試,卷子下面就附著標準答案。“這樣的普法難以產生實效,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方向、湖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秦希燕等專家學者認為,相對于改革開放初期以面向普羅大眾為主的“教化”式普法,今天的全民普法更應注重黨員領導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信仰的養成。只有黨員領導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帶頭敬法、守法,才能在全社會營造“全民守法”的深厚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全民普法還任重道遠。
全社會參與:讓法治光芒照亮每一顆心靈
xx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目標。新形勢下,法制教育的機制體制亟待改革,全民普法功能也必須重新定位。
全國人大副秘書長沈春耀說,從新時期法治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來分析,人權保障和人本取向是當前法治建設的重點,全民普法的重心和功能定位應作出相應調整。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公權過度膨脹、私權缺乏保障”的問題,因此全民普法應區分不同的重點,對公民普法的重點是樹立依法維權的意識、不棄權;對公權力普法的重點則是嚴格依法、不越權。
在普法的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參與度”與“互動性”。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表示,實現普法科學化參與互動,要讓公眾參與立法、執法、司法、調解等的各個環節,在互動中產生遞增和放大效應。
從操作方式看,單向“灌輸”式普法模式顯然已經落后于時代要求。增強全民普法的“互動性”、“參與度”,應在繼續發揮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時,整合各地現有普法網絡,開辟全國統一的普法網絡平臺,更加重視發揮新媒體作用,以更廣、更活、更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豐富全民普法的形式和內容。
從普法的主體上看,司法部副部長張彥珍認為,全民普法不能僅靠行政推動和部門實施,必須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鼓勵社會力量、民間組織和企業參與,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搭建全民普法平臺。
與此同時,全民普法還應與國民教育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法治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通過全民普法的深入推進,使公眾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把普及法律知識與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傳與法治實踐,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在整個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2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依法行政促進法治政府建設》。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具體包括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大要件。政府兼司立法、執法、守法三個環節,既制定行政法規,又貫徹實施國家的法律法規,其行為關系到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到依法治國方略能否最終落地,所以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政府守法是法治建設的第一要義,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必須合法、守法。
政府守法大致具有三層意義:其一是對公民最大的教化,關乎民眾對法律的信任;其二是權力有效運作和公民權利得以實現的根本保障;其三是權力運行的基本倫理要求,是政府獲取公信力與合法性的重要途徑。當前社會上存在的道德滑坡、腐敗“前仆后繼”、個體權利不彰、社會保障薄弱等諸多問題,都可以從某些政府部門的不守法,并由此導致的行政缺位和行政越位中找到根源。所謂行政缺位,是指行政執法主體及執法人員依法應履行的職能和義務不履行,即政府不作為。權力與責任具有對等性,任何機關在行使其權力時,都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但行政不作為卻因其“不管”而使其他想管的部門沒法管或不便“管”,因而產生極大的危害。所以行政不作為絕不僅僅是行政部門表面上的“無動于衷”,其實質是權力的濫用和責任的逃避,是一種隱性的腐敗,既褻瀆了職責,也危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如因某些政府部門行政缺位,造成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屢打不絕,導致經濟秩序混亂、創業環境不佳。所謂行政越位,即按照法律規定政府不該作為的亂作為。如某些政府部門公權力濫用或失控,侵犯到企業、公民等其他社會主體的權利,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瓦解了權力和權利的平衡結構。諸如此類,不僅敗壞官風政風,而且敗壞社會風氣,嚴重危害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期間的法治建設。
政府不守法,如何要求社會和群眾守法?政府不守法,又怎么可能為人民謀福祉?因此,完善政府執法、建設法治政府成為實現法治中國的前提和基礎。
建設法治政府,首先必須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政府行政工作中的具體落實,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直接關系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指出:“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
”黨的xx屆四中全會也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因此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繼續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讓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立改廢釋并舉,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決策和立法緊密銜接。三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梳理各部門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尤其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建設法治政府,各級政府官員必須提高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所謂法治思維,就是一種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強調要對憲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要依法按權限和程序辦事,始終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侵權須賠償。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用法治引領改革發展破障闖關、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公正。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政府必須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現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增強政府公信力。“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要確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必須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培育全社會的主體意識和法治意識。所謂依法治國,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人民群眾不僅是法律的遵守者,更是法律執行的監督者。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理國家,這就是說人民群眾是最主要的法治建設主體。而要人民群眾真正監督政府保證政府守法依法行政,就必須進一步培育和提高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和法治意識,正如xx屆四中全會強調的,“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只有在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成為法律執行的監督主體時,法治中國才能真正建成。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3
尊敬的評委老師、現場的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桂林五中的王慶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幸福中國,有你,有我》。
蠟燭告訴我,幸福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用光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駿馬告訴我,幸福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以在遼闊的草原上盡情地奔跑;雄鷹告訴我,幸福是展翅高飛、搏擊長空,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飛翔。
幸福中國,是一畝三分地,是爺爺奶奶當家作主人的溫飽夢。
在爺爺奶奶的那個年代,他們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成長。一曲《東方紅》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唱出一代人的英勇豪邁。翻天覆地,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爺爺奶奶那時的幸福是有莊稼的收獲,能吃飽穿暖。現在,我問起爺爺,幸福是什么?他說:“你的爸爸媽媽能經常回家看看,一起吃個團圓飯,看著你們就是一種幸福啊!”是呀,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幸福中國,是踏實工作,是爸爸媽媽實現人生價值的小康夢。
我的爸爸媽媽,他們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輝煌的三十多年。爸爸媽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個小小的幸福,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前家里的平樓變成兩層小洋房,以前的黑白電視變成現在的液晶彩電、網絡電視,生活正全面邁進小康。這一個個小小的幸福,匯集成了大大的中國的幸福。一天,我問起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說:“國家和諧穩定,我們工作順利。你們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成人成才,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中國,是我們90后舍我其誰,勇于擔當的強國夢。
我們是幸福的90后,堅韌是我們的生命力,敢于擔當是我們的責任。也許,“90后”的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受到長輩的溺愛呵護。我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里,卻患上了精神“貧血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里,我們迷失了自我,學會了炫耀。但是,朋友們,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將挑起強國富民的歷史重任。我們不能做漠視生命棄人之生死于不顧的麻木過客們;我們不能做有辱國恥、喪失人格追求虛榮的炫富女、富二代。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每分每秒,努力學習,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你要問我,幸福是什么?我說:“好好學習,圓自己的夢,圓父母的夢,圓中華民族的文明富強夢。中國的文明富強,就是我最想要的幸福。”
歷史賦予我們重大而神圣的使命,讓我們胸懷大志,敢于拼搏,鑄就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用青春的智慧和滿腔的熱血,為建設幸福中國而努力奮斗!幸福中國,有你,有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幸福中國演講稿4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建設幸福中國》,危險裹脅生命唿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大家聽過這句頒獎詞嗎?它的主人是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吳菊萍。__年7月3日下午,杭州一小區內,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隨即被窗檐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堅持了十分鐘左右,妞妞還是掉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剛好路過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沖過去接住了妞妞,當她的雙手接住妞妞時,她感受到了一陣刺骨般的疼痛,隨即失去了知覺。被緊急送往醫院后,她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骨燒成三截,預計半年后才會康復。當這一幕感人的情形拂過眼前時,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人間的真情,心所向往的幸福。中國人是麻木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那柔弱卻有力的臂膀向世人做出了最好的證明。
幸福,是一個意義廣泛的名詞,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不同,在我看來,幸福是一個心靈深處最美妙的感受。它短暫卻又瞬息萬變,平淡卻又不庸俗,它尋找不到,卻又隨處可見。
建設幸福中國,靠國家政策扶持和行動,更要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義務和責任為他人,為社會的幸福做貢獻。在追求和建設國家幸福的過程中,我的國家需要謀劃,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財富和幸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而達到幸福中國的目標。
我們廣大青少年是幸福中國的建設者和開拓者。文化知識,自身修養,創新思維,社會實踐,全面而個性的發展,都是青少年成長道路上必須面對的課題,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才能成為棟梁之才,才能肩負起建設幸福中國的重任,創造美好的未來!
今日莘莘學子,明日國家棟梁。歷史賦予我們莊嚴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讓我們用青春的智慧和滿腔的熱血,鑄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讓我們胸懷大志,敢于拼搏,為成就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吧!讓我們堅定信念,執著追求,為振興中華,建設幸福中國而努力讀書!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4
大家好!
xx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 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xx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
《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5
大家好!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埃德加·斯 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 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并時常和中共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共主要領導結下深厚的友誼,根據切身體驗而著此書,其真實的經歷和感觸是其寫作的基石。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 諾真實記錄了自19xx年xx月至xx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書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語言等,都是當時的親臨經歷者所講述的,是我們認識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資料。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 諾筆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書作者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向我們介紹了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使讀者從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領袖的親近與領導人信念和中國共產黨宗旨的可追隨性。中共的發展也是由于有這樣的領導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團結一心,共同抗戰。
起初,中國共產黨只能在“地下活動”,并不敢公開中共黨員的身份,他們被國民黨誣蔑性地稱為“共 匪”、“赤 匪”。這種誣蔑足以說明中共黨員是在怎樣艱難與危機中度過的。
書中還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對困難時所作出的決策,最的就是中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走的“長征”之路。斯 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斯 諾也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 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謝謝大家!
關于中國演講稿 篇2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愛你,中國》。
快樂的鳥兒在天空翱翔,飛過古老的長城,飛過黃土高原,飛過長江黃河,深情的顫音與天宇合唱,與山川同歌,此時,我發自肺腑地呼喊:我愛你中國!
中國——你是升騰的紅日,你將東方的神韻寫進輝煌的史冊,你的光芒鋪滿神奇的天路,普照長江黃河。
我的祖國,翻閱你苦難的昨日,甲午戰爭的風云、圓明園的大火,焦灼了你肥沃的土地,摧殘了你善良的人民。縱觀你輝煌的今日,我的眼里已溢滿了幸福的光澤,你是豪壯的詩篇,你是飛躍的蛟龍,我從你高亢的音符里聆聽你鐵馬豪歌的悲壯,我從你蕩氣回腸的旋律里解讀你打不垮、拖不爛的頑強,我從你日新月異的巨變里感悟你的精深博大。
每當看到中國選手奪得世界冠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每當神舟飛船騰空而起,碩大的蘑菇云像花一樣綻放在遼闊的大漠時,每當從報紙上了解到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每個中華兒女都會由衷的發出贊嘆:“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自豪!”
作為學生,我們不能像體育健兒那樣為祖國勇奪金牌,讓國歌一次又一次唱響世界;不能像孔繁林、任長霞那樣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生命去奉獻社會、奉獻人民;更不能像革命先烈那樣“拼將十萬頭顱血,卻把乾坤力挽回”,為祖國而甘愿犧牲一切。那么,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
在這里,我想問:同學們,你熱愛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嗎?你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嗎?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嗎?你有堅強的意志、不服輸的精神嗎?你有知錯就改、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嗎?有同學會問:你說的這些與愛國有關系嗎?有,當然有!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做一個環境小衛士;為父母洗一次腳,讓整日操勞的父母知道我們深愛著他們;用心、用智慧去學習、去傳承祖國的燦爛文化。這些雖不像見義勇為、舍己救人那樣轟轟烈烈;不像馳騁沙場、浴血殺敵那樣豪情萬丈,但這些正表明我們心里裝著祖國,如果需要的話,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同樣會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而不皺一下眉頭!大家說,是不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朋友們,年輕的我們青春煥發,熱血沸騰。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走好求學之旅。讓文明之火薪火相傳,讓勤奮的汗水澆開知識之花,讓智慧之光照亮我們的心田,讓我們用拼搏書寫未來的輝煌。祖國,我們感受到了您的成熟,您的男性般堅實的臂膀,您的母性般溫柔的胸懷。
讓我真摯地向您致一個敬,奉上一片愛國赤子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