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講故事演講比賽稿(精選3篇)
中小學生講故事演講比賽稿 篇1
各位教師、各位同學:
午時好!
這天我為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叫《爸爸和豬》。一提起豬啊,大家肯定立刻就會想到“憨厚、貪吃、貪睡”這些字眼,對豬必須也沒什么好感。可是啊,就有這么一個怪人,一向對豬有著特殊的感情,這個怪人就是我的老爸。為什么呢?這其中有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噓……此刻就請靜靜的聽我道來。
爸爸姐弟四人,從小生活在農村,在家里他排行最小。那時家里的條件個性差,住的是三間破草屋,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吃穿不保,每年都種了好幾畝田地,可是到頭來,交了農業稅之后,糧食還是不夠吃!
爸爸9歲才進入村里低矮的小學讀書。當時三個姐姐也正在上學,四個孩子的學費加起來四五百塊呢!那時,村里家家養著小豬崽,都指望著小豬崽長肥,好給孩子交學費呢!為了能讓孩子們讀上書,奶奶每年都會買來兩只小豬崽,精心的喂養。每一天一放學回家,爸爸就迫不及待的約上小伙伴一同打豬草,為的`就是讓小豬崽早日養肥。開學的日子近了,小豬崽也已經慢慢長成了大肥豬。這時,奶奶就會請來村里的殺豬師傅,將兩頭大肥豬宰了。這樣要不了三五天,就會拿到豬肉錢,四個孩子的學費基本上就有了著落了。可是有時候要是豬肉錢沒能及時拿回,爸爸就急的團團轉,不敢到學校去了。就這樣,爸爸看著自家的一頭頭大肥豬被宰、被賣,艱難的讀完了小學、初中。幸運的是爸爸憑著自我的刻苦學習,考上了一所中專,畢業后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此刻每當爸爸談起小時候讀書的事,他總會感嘆的說:“真的是大肥豬幫了我啊!”其實我明白,爸爸心底是在感激奶奶呢!說到那里,大家必須明白我老爸為什么對豬那么有感情了吧? 聽完了老爸和豬的故事,我真的感嘆我們此刻的生活。雖然此刻村里也有幾戶人家還養著小豬崽,但根本就不是為了賣錢,僅僅是為了吃到土生土長的小“本豬”!
我們從上學讀書開始,從來沒有感受到生活的艱難,吃穿從來不愁,學習用品五花八門,想買啥就買啥。并且,此刻我們讀書已經不用交學費了,從20xx開始,我們安徽省對小學、初中實行免收學費政策!大家想想啊,僅僅是上學讀書一事,老爸一代到我們一代,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來看看家鄉人民的生活吧:公路條條寬敞,家家洋房,電話、手機、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應有盡有。這兩年,許多戶人家都接通了寬帶,甚至有的家庭已經開上了小轎車呢!此刻的家鄉人,再也不是昔日拉著木板車汗流浹背的交糧稅,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日沒夜插農田的農民了。他們養殖的養殖,辦廠的辦廠,上班的上班,生活的有滋有味。他們還在村里建起了農民文化廣場,閑暇之余,搭臺唱戲,引吭高歌,真的是大展風采! 說起此刻農村的變化,愛好文學的老爸曾借酒賦詩一首:
江淮大地三十年,風雨艱辛改流年。
輝煌鑄就幸福日,錦繡前程喜開顏!
多謝大家,我的故事講完了。
中小學生講故事演講比賽稿 篇2
當我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我就愛聽大人給我講故事,每一天晚上,都是外婆的故事伴隨著入眠。還記得,外婆給我買回來了一本《一千零一夜》和帶圖片的故事書,她一邊讓我看圖片,一邊給我講起了書上的故事,也是這本書,帶領我認識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從那以后,書就像一跟細絲一樣,在不經意間與我相連,牽住了我的心,也牽住了我的一生。之后,我每一天與書相伴,如果見不到書,就會覺得像缺了什么似的。
有一個趣味的故事,我從外婆那里明白,那是在我一歲的時候,外婆當時要看電視而忘記了給我講故事,我就哭鬧了起來,“哇哇”的大哭,無論外婆怎樣哄我,我都不管,仍然哭個不停,逼不得已,外婆只好放棄了看電視,為我講起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長大后,每當我再次想起這個故事的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童年就進入了我的腦海,這使得更加懂得了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此刻的幸福。
記得培根以往說過:“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明才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用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一本好書能夠讓人學到很多的知識,從而受益匪淺。一本壞書則會把你推向萬丈深淵,讓人后悔不已。所以選選書就好比吃飯,吃飯時要“擇優”,選書也要“擇優”。好書就如希臘神話中的美女神,把你引上光明的坦途,而壞書好比希臘神話中的惡德女神,將你帶上災難。
當今社會,一些中小學生的自控本事十分差,他們禁不住誘惑,整天沉迷于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之中,甚至有的.學生,他們上課不認真聽講,晚上回家不學習,從而耽誤了學習,弄得成績一落千丈。他們總有一天會后悔的,因為他們最終將會被社會這所大學校所淘汰。這樣不僅僅毀了人生,還給家庭,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并善于從書中吸取“營養”,從而走上成功之路。同學們,讓書香伴我們成長吧,因為有書,我們的人生旅途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未來才會一片光明。
中小學生講故事演講比賽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以誠懇守信為榮》。從我上幼兒園到現在,全部的老師都教育我要做一個誠懇守信的人。假如我不能做到這點,就不會品嘗到生活的樂趣!大家都聽說過《放羊的孩子》的故事吧。故事敘述的是一個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感到很無聊,就對著山下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人哪!快來人哪!”山下的村民聞訊趕來,卻沒有觀察狼,羊正在好好的吃草。孩子不禁大笑起來,人們才知道上了當,告知孩子撒謊是不對的。第二天,孩子遺忘了村民的話,又一次哄騙了大家。第三天,狼真的來了,而村民們誰也不情愿信任他了。結果,狼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試想,假如放羊的孩子沒有前兩次的哄騙大家,他的羊會被狼全部吃光嗎對一個人來說,誠懇守信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格的體現。所以,我召喚“誠懇守信”!做“誠懇守信”的人,以“誠懇守信”為榮! 感謝大家! 它是一只一般的蒼蠅,在垃圾堆里化蛹成蠅。垃圾堆是城市代謝廢料的集合體,然而對于蒼蠅來說,這里卻是天堂。這里有著豐富的食物,它們每天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填飽肚子,剩余的時間便是彼此追來逐去,玩耍玩耍。
那是一個再一般不過的日子,一輛垃圾車像平常一樣,將滿滿一車垃圾倒在地上。蒼蠅們爭先恐后地圍攏過去,想從中發覺更新奇的美味。它夾雜在大伙中間,然而在落到垃圾堆上的剎那,某樣東西突然令它眼睛一亮。
那是一幅舊畫,畫上,一只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那漂亮的膚色、纖細的腰肢和輕快的舞姿,都讓這只蒼蠅艷羨不已。還有蜜蜂的'工作環境,總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芳香。它再瞅瞅自己,生活的這片天地總是亂糟糟、臭烘烘的。更讓它惱火的是,幾乎全部的生靈都對蜜蜂大加欣賞,而對蒼蠅卻鄙夷不屑甚至怒罵唾棄。
這只蒼蠅不服,它覺得命運太不公正了。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變成一只蜜蜂。 造物主見這只蒼蠅如此英勇,對它的行為大加欣賞,然后真的把它變成了一只蜜蜂。 看著自己一夜之間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它大喜過望,哼著歌兒,輕快地飛進了花叢。 “大家好!”它歡樂地和其他的蜜蜂打著招呼。
“你好,歡迎你加入我們的隊伍。”蜜蜂友善地沖它擺了擺觸須,卻并沒有停下飄舞的腳步。此時它才發覺,原來這些蜜蜂在花叢中飄舞并不是玩耍,而是在采集花粉。
接下來的日子,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樣,每天早出晚歸,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飛出來,馬不停蹄地飛向另一朵花。工作單調乏味不說,每天累個半死,卻只能得到一點點食物。
一天兩天,它還覺得新奇,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趁大家都在勞碌地工作,它靜靜地溜開,飛回到了垃圾堆里。
它以為一切還可以重新再來,不料,落在垃圾堆上它才發覺,那里早已不再適合它:那些曾經在它是只蒼蠅時的遍地食物,根本無法與它身上這套蜜蜂的消化系統相兼容。 最終,它餓死在了垃圾堆上。
當它的靈魂重新來到造物主身邊時,造物主問它:下一世,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蒼蠅!”它毫不遲疑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