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實踐五四精神演講稿(精選3篇)
2025實踐五四精神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現在已經是下午了,仍舊沒有得到一點過節的氣氛和消息;蛟S是自己孤陋寡聞吧,學雷鋒紀念日到“五四”青年節,竟然沒有聽到一點消息。或許大家都在忙吧,忙著抓錢,忙著應酬,忙著升遷。
那些大學生們,有的人從踏入大學校門的一剎那,思考的不是“心憂天下”、“以天下為己任”,而是就業和當下的飯碗問題。那種先鋒觀念、那種心系天下的“五四”精神,難道不復存在了嗎?
青年是早上八點鐘的太陽,那種朝氣,那種銳氣,那種潛力,那種生命力,不可阻擋。
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年輕人尤其如此。
人都需要有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們尤其如此。
今天有活動嗎?有報告嗎?你們是不是在看《青春萬歲》?你們必須保持一股昂揚向上的活力。過好自己的節日,傳承歷史的血脈,領略青春文化的博大精深,建設青春中國。如果把大學的專業視做就業的敲門磚,把大學的畢業證視做謀取飯碗的飯票,那就是一種悲哀了。人活著是需要活出點境界的。
前人說過,位卑未敢忘憂國。年輕人更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歷史責任,讓自己厚重起來,在如今金錢肆虐的風氣里,青年人的理想是什么?你們要談論理想和抱負。
“五一”小假剛過,人們還沉浸在“五一”的游山玩水之中。談論著山水的神奇,談論著美食的誘惑。“五四”青年節接著來了,F在的假期,如果簡單得等同于消費、等同于旅游、等同于美食,那也是一種悲哀。抓住了表,忽視了里,厚重的文化內涵被忽視了。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我們如果將節日僅僅局限在這種淺層、這種表面,實在不相稱。消費的淺化,娛樂的泛化,精神的躁化,都是一種錯誤。腰包鼓了,提高國民素質的進程卻任重道遠。我們需要社會責任、需要精神、需要信仰,但這種信仰不是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找尋,而是從歷史中浸潤,在文化的血脈中傳承。
大家都來過一個隆重的“五四”青年節吧。
2025實踐五四精神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五四到啦,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吧,打開初中歷史書,必背的中國近代史必然有1919.5.4愛國運動。當時的背景是中國參加戰獲得勝利卻在“巴黎合約”外交失敗的現狀,眾多愛國人士尤以大學生為主體以、罷工、罷市為手段對袁世凱執政失敗的斗爭。
青年,既不是無憂無慮的少年,也不是謹慎畏縮的中老年,他們還有的是一腔熱血,他們還存的是國家的興亡,當時給這次運動定性為反帝反封建。
現在全球一體化,更多的競爭來自于看不見的斗爭,只有斗爭,才有進步,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是。
科技的競爭、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還要依賴人,依賴哪些人,依賴青年、中年,創新力、想象力以及交際能力可以在這個期間得到極大地發揮。
互聯網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青年可以足不出戶了解世界,但是我們好像缺了什么,缺了感悟,缺了體驗,缺了實踐。虛擬要變成現實需要你我的努力,世界終歸是由物質組成的,不僅僅是由我們人類,亦或人類之內心。心可以給我們帶來哲學,但是帶不來吃喝,可以帶來心理滿足,卻終究心里仍不滿足。
奔跑吧,各位青年朋友們,我們的世界由我們創造。
2025實踐五四精神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回蕩著歡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鐫刻著瑰麗、浪漫的色彩。
__年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
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頁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然而,“五四”絕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表現出青年人對我們民族熾熱的愛,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注,表現著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
今天,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有幸站立在世紀和千年交匯點上。我們是幸運者。面對新世紀,我們責任重大。我們回顧發揚“五四”精神,認真思索著,自己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
記得,最初開始認識“五四”是從小學的歷史課開始的。那時,老師講到“五四”運動,向我們講述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種種欺凌,講述青年們為祖國不惜獻身的種種壯舉。
當時,我們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但有如一絲曙光照亮蒙昧的荒原,我們幼小的心田中已播下了愛國的種子。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我們成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五四的傳統和精神。
想想那些曾經與我們差不多大的五四青年吧!他們稚嫩的肩上早已承當起一份救亡圖存的重任,而今天建設祖國的重任將別無選擇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我們是否應該為祖國的更加繁榮昌盛而奉獻我們的一切?
是啊,我們不小了,我們不能永遠停在父母寬大的羽翼下避風躲雨。今年的五月四日,我們將參加成人宣誓儀式。那意味著我們將要同父輩們一起,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長輩們常說我們這一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少些緊迫感,也少些責任感。的確,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更舒適,更安逸。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松身上的努力,減輕肩上的責任。
是的,責任放在我們每個青年的肩上,放眼新世紀,振興中華,建設家鄉,我們是不會退縮的。
李大釗曾在《青春》一文中寫道:“沖決歷史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機。”今天的我們雖然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戰火硝煙,但我們面前的任務同樣艱巨。
我們應該努力成為魯迅所說的“創造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第三代!薄拔槐拔锤彝鼞n國”,以天下為己任,青春熱血獻祖國,頑強地努力,無私地奉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要掀起中華騰飛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