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通用5篇)
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晨好!
我是高三xx班的,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我國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比如張良拾鞋、程門立雪的故事。但是現在,時代發展了,文明呢?
似乎,一旦有個什么文明禮儀事跡,它就會被爭相報道、爭相推崇、爭相贊揚。文明禮儀似乎是人人應該做的,但現在卻是成了稀有物種。令人心寒不已。物質的發展麻痹了精神,也麻痹了人的內心。
我們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句話大家估計聽了不下百遍了,但這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因為我們素質的好壞將來會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素質走向。但現實卻令人汗顏。我們很多人雖然不會隨手扔垃圾、隨地吐痰、隨口吐臟話,但是卻也習慣了吧,這種現象似乎隨處可見,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慢慢的,也會學會的。這就是環境的影響了。
舉個例子:還是上周一升旗的由三個學生引發的聯想。他們橫穿操場,是為了方便自己,說得好聽點就是:節約時間,珍惜生命。但是這種行為,卻是非常不文明的。因為在他們之后,如果還有人去食堂,便會深受其感染尾隨著橫穿操場,這些人的后面又有人會跟上,就這樣,絡繹不絕、浩浩蕩蕩……再比如。
還有10月16日也就是星期六的中午,住在公寓一樓東側的某男生向窗外潑水,正潑在一名過路人的身上,10月17日中午,還是如住在公寓一樓東側的某男生向外扔東西,砸在正在趕大集的一位老人身上。
如果你是個很文明的同學,在這個時候我想你也不太可能獨善自身吧,出淤泥而不染誰都會說,但哪有那么容易做到。這就是環境影響,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行為,進而影響人的思想。但是如果一開始那三個人就沿著跑道走,后面的人也都自覺的跟著,那么情況就會截然不同。這就是我說的為什么文明禮儀應該從我做起。
我們都年輕,犯錯誤可以,但是也應該能夠較快的改正,因為我們現在都處在行為的形成期。我們都知道什么是文明,欠缺的只是一點自制力而已,我想大家都不想自己長大后被別人當作一名野蠻人、被別人鄙視吧,那就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吧。我們不一定非要制止別人的不文明行為(當然你有這能力最好了),但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先把自己管好,那么也自然就沒有管別人的機會了。那么我們整個一中都會形成文明的風氣,將來,整個中國也會成為真正的文明之邦!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發起以下倡議,來共創美好校園。
一、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二、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中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嘴巴,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
三、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
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的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謝謝大家。
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我是xx級中文3班的木子三皮豬,我的演講題目是: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莎士比亞說,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可見文明禮儀是一劑挺不錯的開胃藥。而我要說,在社會生活中最讓我們快慰的就是我們交往對象的禮節。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明禮儀。
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如果不講文明禮儀的話,就像一個人在大街上行走沒有穿衣服一樣的讓人胃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刺猬取暖,靠近了會扎著,離遠了,又冷,所以保持一個好的距離,刺猬們才會和諧相處。而文明禮儀就是讓我們和諧相處的一個好距離。
我們共和國的第一位,周恩來。堪稱禮家之典范,儒雅之龍首。周像一個文明禮儀藝術家,在捍衛祖國榮譽和利益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國際聲譽。美國時代雜志對周是這樣說的:周恩來是一個具有超人魅力的領袖人才。顯而易見,周恩來的魅力有一大部分是來自于他對文明禮儀的獨特演繹。而蘇聯的那個玉米赫魯曉夫,當他把他的臭氣熏天的皮鞋砸在聯合國的桌子上時,世界人民就在心中給他準備了一個地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點小小結論。文明禮儀是我們贏得世人尊敬的華美外衣,文明禮儀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文明禮儀是我靈魂升騰的高貴上帝。
讓我記住吧,文明禮儀嚴重重要!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3
我校始終堅持把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把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創辦德育特色學校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堅持德育創新,把學生的語言文明和行為文明作為常規教育的基本內容,堅持“文明禮儀”抓常規,做到德育工作的開展既有聲有色又扎扎實實。對于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因為留守兒童比較多,所以他們大多學生從小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大多數學生缺乏家庭禮儀教育,學校的文明禮儀教育就自然而然成為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xx年下學期開始,學校重點進行了養成教育及有關文明禮儀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一、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我校在對學生進行文明常規教育中,以禮儀規范教育為主要內容,并以此為突破口深入開展禮儀教育系列活動,從而更好地推動我校“文明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在禮儀教育工作中,我們以學校組織各項活動為載體,以班會為主要途徑,通過經常化的訓練、檢查、評比,推動文明禮儀活動的開展,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具體做法是:學校開展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文明禮儀活動,推動禮儀教育的落實;營造禮儀教育環境,學習《愛國主義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實施綱要》和《小學生行為規范》,提高學生對禮儀教育的認識。少先隊大隊部、文明監督崗配合對學生儀表進行檢查、評比。各班級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學校確定的“儀容儀表”為主題召開
班會,通過主題升旗儀式、板報等載體擴大影響力,將禮儀教育的主題活動內容落到實處。
二、學生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個別學生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吵吵鬧鬧,有的學生上車不排隊,在車上不給老人讓座,甚至亂扔紙屑,在家和父母頂嘴等等。這些壞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隨處可見。還有個別孩子在親屬家中或補習培訓機構寄宿和學習,對監護人也經常有不禮貌的行為,認為我父母付錢了,你應該為我服務,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個雇傭關系,跟本就談不上禮貌問題。有的學生甚至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說話也不客氣,部分家長由于盲目地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即可,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往往只是蜻蜓點水。
2、學生的語言不文明。很多學生張口就罵人,不知羞恥,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教育,但也有一些老師上課說話不文明,罵學生。看來,學習中華文明禮儀,不但要求學生注重道德修養,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家里來了客人要鞠躬、尊重父母、晚輩與長輩握手時應伸出雙手這些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明,作為學生,有幾個能真正做到呢?這些方面,我們的學生確實
3、缺乏長輩們的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學生在文明禮儀方面做得不到位,主要是因為在文明禮儀知識方面的缺失。專家講座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道德修養,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那就能呈現出來整體的高尚風貌。
三、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系列活動。
1、養成教育與爭創“文明班級”、爭當“文明禮儀學生”活動相結合。學校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開展了教育活動,并納入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工作中。最后評出禮儀優秀班級,每班評出十名禮儀生,表彰并獎勵,樹立年級的典范,班級的榜樣。
2、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與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活動相結合。每學期通過集中的學習活動,進一步規范學生的文明言行。
3、學生養成教育活動與禮儀教育相結合。禮儀教育是我校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禮儀教育活動中,學校通過主題班會提高認識,加深對文明禮儀教育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從中不斷地找差距、定目標、定措施,強化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
4、家庭教育與文明禮儀教育相結合。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塑造具有良好文明習慣的學生。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祖輩、父輩的期望和溺愛中長大,只知道他人為我服務,而不知道應該自立,應為他人服務。他們常常唯我獨尊,在言行上放任自流,在困難面前畏懼不前,沒有禮貌地舉動經常出現。因此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正是培養新生禮儀教育的最好措施和最佳途徑。
四、解決問題及成效。
對學生來說,養成好的習慣是一件終身受益的事,而且對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決定每位老師輪流值班管理走廊紀律,少先隊大隊、文明監督崗成員協助工作,每個班級安排值日生,這樣不但減輕了老師的負擔,而且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干部,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也增強了。不僅在走廊吵鬧的學生少了,而且衛生習慣也相對其它年級明顯好轉。
通過近一年來“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開展,學生學會了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通過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活動,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總之,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勢在必行,而且要堅持不懈,要為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懈努力。
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4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享有“禮儀之邦”的美稱。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知道: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青少年兒童,他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其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如今,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社會是以文明、和平、發展為主流的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日漸頻繁、密切。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業務的成功。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要求日益發展,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的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空間。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科學的未來呼喚文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兩個文明建設,正努力躋身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學校必須抓好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再次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一個注重自身修養,重禮儀的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優的人。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孟子也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兒童一代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今
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腦中,環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污染。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就整體情況看,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同時,與人為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孩子們身上正在淡化。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他們的文明禮儀教育。雖然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有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各種致命的弱點事先予以糾正。
文明的重要性演講稿 篇5
可能有同學認為:這些都是小節,素不知人的一生往往都是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難道不是嗎?
做文明學生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俗話說“學好十年,學壞一天”。所以我們要時時處處謹慎對待,學會控制情緒,不打架、不罵人、不玩危險性游戲;保護環境、種樹栽花,不亂丟垃圾,做一個合格的文明使者。只有大家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校園才會花更紅,草更綠,天更藍,人更美。
同學們,讓我們大家爭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禮儀伴隨我們一起健康成長吧﹗我們中國擁有5000年的燦爛文化,素稱禮儀之邦,作為禮儀之邦的傳承者,講文明、用禮儀,是我們青少年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古人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作為一名小學生,不應該只是文明的提倡者,更應該做文明的實踐者。然而現在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什么呢?作為小學生,我們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上課不遵守紀律,下課瘋打瘋鬧、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踩草摘花、滿口“臟”字,與同學相處動不動就大打出手,對于老師的教導充耳不聞?諸如此類,哪里還有文明和禮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