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精選4篇)
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在學習《弟子規》,同時觀看了蔡老師講解《弟子規》的電視講座。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蔡老師說:“百善孝為先”,他還講了許多圣賢的小故事傳說,比如《孟中哭竹》《閔子騫孝母》等……其中最讓我感觸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能統治八百年,憑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順父母,兄弟之間和睦,一家孝,一國就興孝,他們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順,很多的紛爭就自然消失了,國運昌盛,真正做到了齊家治國平天下。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和媽媽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長輩。因為奶奶喜歡聽評書,家里又沒有收音機,所以常常跑到鄰居家去聽,媽媽就為奶奶買了個收音機,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看到她開心的樣子,我和媽媽也很開心。媽媽真正做到了“親所好,力為具”,我應該向媽媽學習。當我寫字的時候,有時會離作業本很近,我想到“親所惡,僅為去”,于是我立刻就把頭抬高了,因為媽媽不希望我變成近視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長輩干活,見人要有禮貌,要按弟子規的要求來對待他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學會禮讓,多讀圣賢書,掌握知識,我們的社會就會很和諧,世界也會很和平。
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 篇2
最近,我讀一本書,它是《弟子規》。我每天都會朗讀兩句,每天都會背兩句,到期末,差不多整本就背下來了。
這本書很有意思,三個字三個字的成一句,就像順口溜一樣輕輕松松就能背下來。
這本《弟子規》的原名是《訓蒙女》,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
我記憶深刻的一句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每次讀著兩句的時候,都不想在我媽媽面前讀,因為,媽媽平常叫我做事或幫忙的時候,我總是慢慢地,懶懶地過去,媽媽很生氣。所以,一讀到這句,就害怕媽媽又嘮嘮叨叨地沒完。
還有一句: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我自己讀完了這兩句,就開始理解這兩句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事再小,也不能擅自去做,東西再小,也不自私藏起來據為己有。我看了看意思,跟我理解的差不多,我特開心,感覺自己有了很大的成就。
我很喜歡《弟子規》這本書,這本書又有意思,又容易理解,還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正確,怎么做是錯誤的。我很喜歡它。
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 篇3
星期天下午,我和嘬嘬玩了。
那天下午,我剛到他家他就高興地手舞足蹈,還跟我玩起來捉迷藏。他躲進房間里,我跟在他后面也進去了。我左望右望,就是不見人。突然,一個人朝我大喊,嚇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們又開始玩足球賽。他先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一下子踢進了四個,我也不甘示弱,一下子踢進了五個。這時,他趁我秒了一下電視,一下子把計分板改了。等我回過頭來,一看“媽呀”,我是零分,他是九分。這個搗蛋鬼!我又開始重踢,我想:“我這次不會被你耍了!”我這回出絕招了,“神速火球”一連踢進了九個,他卻來了個“慢速死球”,這是什么意思啊?
我們開始比武了,我說:“我就是大板黃飛鴻,你就是小板李小龍。”他不服,說:“你是大便黃飛人!我就是小板景彥嘉。”
不知不覺晚上九點了,媽媽叫我回家了。我臨走時說:“你這個大壞蛋!”他卻不緊不慢的接上一句:“這都是跟你學的啊!”把我氣得火冒三丈,怒氣沖天!
這一次是我們玩得最開心的一次!
國學經典三分鐘演講稿 篇4
今天,我第一次拿起了弟子規,翻看起來。
弟子規是一本流傳已久的名著,它備受古今中外的人推崇,它是以三字經的形式,給予我們指導。小學一生,就像一張白紙,以后生活怎么樣,起筆來決定。弟子規有利于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當然了,弟子規對于我們來說,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去理解,就能夠真正理解。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從中懂得了愛,懂得了孝,懂得了禮,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從中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在考試前對我的千叮嚀萬囑咐,想到了我媽媽對外婆的關心,想到了同學們在我遇到困難時給予我的幫助。沒錯,他們對我有許多關懷,沒錯,現在,我也要做出行動,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來回報老師,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總之,我要善待他人,與他們和睦相處,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多了。同時,我也要時刻地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們的成績一定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