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演講稿青春與使命(精選3篇)
青年節演講稿青春與使命 篇1
生命不僅僅是一滴滴的鮮血,它更是渴望燃燒的激情;青春也不僅僅是一聲聲的贊美,它更是擁有使命并為之奮斗不息的源泉。因為生命的光環,一個個被踐踏的軀體賦予了新的靈魂;因為青春的絢麗,一個個飛舞的思緒會聚成一首悲壯的挽歌。
時光的老人又一次送來了五月,迎來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在享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之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于苦難。在斗爭中,青年們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么的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感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
青年節演講稿青春與使命 篇2
生死之間盡顯英雄本色。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們流淚,一句句情深意重的鼓勵讓我們感動!
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的醫療人員、有千萬顆牽掛于心的普通老百姓、有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各界人士……最令人感動的,則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不顧自身安危,還要解救別人的受難者。
“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84歲的鐘南山爺爺讓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義無反顧地去武漢前線。
除夕夜,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劉麗隨隊支援武漢。當天她準備去外地看女兒,在機場經過了安檢被緊急召回后,當晚就登上了去武漢的飛機。出發之際她對女兒有些愧疚“本來答應了陪女兒買煙花,但卻不能了。”
90后護士出征武漢。媽媽送別,強忍淚水,車子開走才崩潰大哭。
四川自貢市委書記為首批出征醫護人員送行、現場鼓勵隊員,幾度哽咽,說出的話讓人淚目。
避免交叉感染,女護士剃光了頭發。
幾天連軸高強度工作后,女護士的臉上布滿了勒痕。
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危,他泣不成聲,好友倒下了,病人還得救。
醫療隊出征感人畫面。滿屏都是淚目。病魔無情,人間卻有大愛。在武漢這座生病的城市,每天都發生感動人心的小故事。
人們在疫情時期的種.種表現:頑強求生、奮力救人、奉獻愛心。無論是逆者們,還是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普通的人民老百姓,在疫情面前表現出來的都是中國人的偉大精神。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困難一起扛,共分擔才更堅強,風雨中凝聚民族的力量。戰疫情我們在行動!
青年節演講稿青春與使命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青春盛開,奮斗正逢其時”。
同學們,那是一個暴風雨的時代,到處都是煙霧,土地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悲傷。但是,苦難可以讓人流離失所,卻不能摧毀中國人熾熱的靈魂。是青年們扛起了“新文化”的大旗,在槍林彈雨中用生命換取了黎明的升起。正是五四運動的學生們高呼“內除國賊,外爭主權”的豪言壯語,給了中國昂首挺胸的信心。
幾千年匆匆過去,青春斗志昂揚。新中國成立后,年輕人依然不可或缺。“一個孩子立志要出國,卻學不會成名,再也不回國”。西南聯大的同學們不避艱難險阻,演繹著故鄉的深情。郭永懷,鄧稼先……無數有遠大理想的人把青春變成星星,照亮黑暗的天空;在土地上灑下熱血,生出新的希望,人也就沒了,青春永駐。
"青春不是桃面,而是堅定的意志和不懈奮斗的熱情."在這個黎明升起、萬物生長的時代,我們仍然可以欣喜地看到,年輕人是改革開放的源泉,是民族復興的新鮮血液。羅俊院士堅守洞穴十年,測得迄今最精確的引力常數值;南人洞觀天30年,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他們的堅持和創新,書寫了一個燃燒的青春,點亮了改革開放道路上的燈塔,點亮了一切。
聽著,王安石大喊道:“天不足以懼,祖不足,言不足。”。要不是革命道路上無數青年工人,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如果沒有青年創新的源泉,我們就不會有今天。我們應該尋求安慰,享受成功嗎?不,痛苦還在,風雨還在。中興因為籌碼被美國夾在喉嚨里,貿易戰肆虐,經濟遏制猖獗.這是煎熬,也是鞭策。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告訴我們,年輕人只有敢于獨立創新,獨立奮斗,才能在現代贏得立于不敗之地。這是五四運動的精神,也是紀念五四運動周年的意義。
四十年的驚濤駭浪和9000萬英里的風和風在向前推進。在這個千舟競逐、百人競逐的時代,作為年輕人,我們要有九天志氣,螢火蟲和蠟燭也希望有日月之光!
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流淌的血液是青年的血液,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當青春盛開時,我們應該為祖國而奮斗。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