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精選5篇)
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 篇1
“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書”是啊,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離開了書,人們的生活將是一片空白。今天,我將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羅伯特的三次報復(fù)行動》。
這本書是法國的讓——克勞德穆·萊瓦的作品,這部作品獲得了法國團結(jié)獎,比利時貝爾納·維爾拉獎。
這本書的主人公羅伯特是一名小學(xué)四年級的老師,他痛恨學(xué)生,從三十七年前就開始醞釀報復(fù)計劃。為什么他要報復(fù)學(xué)生呢?因為他從小就被同學(xué)們捉弄,長大成了老師后,在同學(xué)們心中他一點尊嚴(yán)都沒有,他們班的學(xué)生都捉弄他、諷刺他,一點也不把羅伯特放在眼里,更別說當(dāng)作老師看了。他最恨這四個小孩子:皮埃爾·依夫勒康——他在羅伯特的課上故意問羅伯特不會的問題,讓羅伯特在評分員小姐面前出丑;克里斯泰勒和娜塔麗·吉約:她們用垃圾把羅伯特的全身都弄臟,然后把羅伯特已洗干凈的衣服在晾曬時偷走,使羅伯特沒有衣服穿,也就不能去上課;奧德蕾·馬賽克毛毛:在羅伯特送給女友的鉆戒上刻上了別人的名字。羅伯特為這四個“小蚊子”煩惱不堪,因此策劃了3次報復(fù)行動以解心頭之恨。他派大狗布魯把勒康的餐廳弄得一塌糊涂;開美容院的吉約姐妹開業(yè)派對上,他讓垃圾從天而降,讓一個個打扮地光鮮亮麗的客人個個都狼狽不堪。可是在第三次報復(fù)行動中,在馬賽克毛毛的音樂會上,羅伯特被她的經(jīng)歷和真誠所感動,原諒了曾經(jīng)惡作劇的學(xué)生。
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因為它是一本好書。它既讓人激動、又讓人憤怒、還讓人悲傷、更讓人快樂!
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 篇2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童年》,我非常喜歡它,我每次看完這本書,還要重看一遍,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嗎!
這本書是蘇聯(lián)偉大的文學(xué)家高爾基寫的,他把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全部寫在這本書中,書里面寫了自己小時候被人嘲笑而貧苦的世界。書里面還描寫了自己一件件家里的小事,通過這些小事展現(xiàn)了當(dāng)時殘酷的生活現(xiàn)狀。
我的評價是,這本書能夠增加我們的知識。高爾基小時候雖然生活那么苦,還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我們更不能白白浪費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都想去看這本書了吧?好了,我要先去看了。
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xué)們: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他的名字叫《老人與海》。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老漁人出海遠(yuǎn)航,他乘著自己小木船在海中劃了八十四天才回家,他在返航的過程中釣到了很多魚,比如有馬林魚、青花魚、沙丁魚、飛魚、金槍魚……并在返航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 自己巨大的夢想,釣到了一條長二十厘米、寬十一厘米的劍魚,當(dāng)離自己的家鄉(xiāng)還有兩天的時候,那條劍魚就沒有了,只剩下一條大大的骨頭架子,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就在書里找一找那條劍魚為 什么沒有了吧。
老漁人看著它游過來,他知道,這是一條巨大的鯊魚,可是,老漁人早就準(zhǔn)備好了魚叉,他用繩子把魚叉系住,眼睛緊緊的盯著那條鯊魚。眼下,他的頭腦很清醒,充滿了要殺死那條鯊魚的決心。他又 朝綁在船邊上的魚看了一眼,說:“這真是一場噩夢,我根本沒有辦法來阻止它對我的襲擊,但也許我能弄死它。”鯊魚飛速的逼近船艄,它張開血盆大口的嘴巴,咬住尾巴上面一點兒的地方,老漁人 聽見魚肉撕裂的聲音,便拿起魚叉,猛地扎進鯊魚的腦袋。他扎鯊魚的時候,并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卻帶著十足的決心和對那家伙滿腔恨意!最后,他用自己的力量終于戰(zhàn)勝了鯊魚。
怎么樣,同學(xué)們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想對《老人與海》這本書有更深的了解了吧,那就親自去這本書中體會一下吧。
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 篇4
讀書對我而言是一件身心快樂的事情。
每天早上只要一醒來,就迅速起床,停當(dāng),熬上稀飯,在樓道的拐角上稍微活動一會,我就晨讀了起來,中午時刻做飯間隙,和著自己喜愛的音樂旋律速讀瀏覽一會書籍報紙,傍晚稍陪孩子玩一會兒,和愛人棋局廝殺一番,就開始各自燈下認(rèn)真研讀……
二十年多來,深受家庭的良好熏陶和自身的長期堅持,習(xí)慣成自然、自然便愛好,讀書成為我生活中一塊不可缺少的領(lǐng)域,我從沒有把她當(dāng)成一項必須的任務(wù)去刻意完成,而依靠的是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讀書就像有氧運動、每天都要喝開水一樣已經(jīng)熔入了我的生命,我深深的熱愛著她,一旦有些日子不能早起或者應(yīng)酬吃飯而誤了讀書,我就會感覺生活中好像缺少丟失了一點什么似的,無形中會在心中渴望著擺脫強勁的壓抑和發(fā)泄莫名的煩躁,再讀書起來時,就會更加備感親切和溫馨。
讀書起來時,我感覺是輕松的,愉悅的,就像自己身體里的每個細(xì)胞都被激活,一切壓抑、一切煩惱,一切不快、一切憂傷都隨風(fēng)而去,一句話:讀書使我快樂如歌、靈動如水、淡定如菊。我從不感到讀書是一項枯燥乏味的無聊重復(fù)活動,讀書間隙可以想想心事,或者什么都不想,完全放松心情舒展神經(jīng),手指輕捻、書頁翻動中盡享心靈的寧靜淡泊和自由輕靈,毫無保留的放飛心跡去翱翔舒暢。每次讀完書,我都會閉眼做個深呼吸,徹徹底底的在書徑中瀟灑走一回,讓生命在字里行間中得到延續(xù),不知不覺中、耳濡目染間深深影響到了我的女兒身上,潤物細(xì)無聲。
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我不追求那種超然脫俗的高層次境界,更不向往做那種滿腹經(jīng)綸的鴻儒名士,只是讀書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快樂和享受,我讀書我充實,我充實我快樂!
分享一本書演講稿范文 篇5
我是一個“小書迷”,雖然我看書的范圍較廣,但我最喜歡的書還是《讀者》。它像一位朋友,伴我度過課余的時光;它像一艘大船,帶我遨游知識的海洋;它像一把鑰匙,幫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當(dāng)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時,那時我還小,只是被它那色彩艷麗的封面吸引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讀者》吸引我的,早已不是封面,而是書里的內(nèi)容。
這本書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薈萃精華,我就像一只小蜜蜂,在閱讀中采著花蜜。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知道了世界上最窮的慈善家是一位英國的74歲老漢,斯坦·布洛克;知道了“磨洋工”的來歷:清朝時美國人在中過北京建立協(xié)和醫(yī)院與醫(yī)學(xué)院,由于它是外國人設(shè)計的,國人稱它為“洋工”,它的工序又十分浩繁,所以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之為“磨洋工”;我還知道了人生中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我們有良好的心態(tài),咬咬牙,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的……它就想像一架望遠(yuǎn)鏡,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它是我的良師益友,你說我怎么能不喜歡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