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孝順主題演講稿(精選3篇)
關于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孝道是中華傳統之美,孝敬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很多關于孝道的經典歷史故事,有黃香溫被,董永賣身葬父等,孝心匯成商學院。
在家里我們也要盡我們的一片孝心。來回饋我們的父母,想想父母,我們從小到現在我們說了多少讓父母傷心的話,做了多少讓父母傷心的事啊。可我們還一個勁兒的埋怨,想想還是覺得自己有些不對的。中國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可是實際情況總是不符合根據事實,可得出總是有很多人對家人缺乏耐心,失去了基本的道義和教養,對外人充滿了善意,我們局限的認為父母就應該理解和支持我們,不在我們心煩意亂的時候東一句西一句,而且要在我們需要鼓勵的時候給于我們鼓勵,我認為這太自以為是了,誰也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我們與父母受過的教育,經歷過的事、時代完全不同,相互局限是很正常的。
我們應該收起對父母的壞情緒,以和善的方式解決問題。因為即使你臉再俊、身體再好、時間再貴也比不過你父母給予你的生命,比不過家人給你的關懷。所以我們應該對家人好,給家人盡一片孝心,讓他們少操心,我們可以進自己現在最大的能力為父母盡孝。那例如幫父母掃地拖地在父母閑暇時陪他們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的。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盡孝的方式。給父母多一絲的溫暖。
只有孝善起于親,發于聲,行于實,家人才能真正的成為自己溫情的港灣。百善孝為先,盡好了孝,你的人品之山才能巍峨挺拔!父母的心,才能溫溫暖無比!做好了善,你的人生就會其樂無窮。大家小家才能親密無間,其樂融融。
關于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2
天地間,有一種奔騰不息的力量,叫愛,來自父母;人世中,有一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來自父母。
當我們第一次睜開眼凝望這個多彩的世界,是母親的雙眸、父親的臂彎讓我們溫暖滿懷;當我們咿呀學語,能喊出的第一個字眼,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當我們蹣跚學步,直至獨立行走的背后,又是父母多少的擔驚受怕;當我們邁入學堂,吮吸知識的甘露時,又是父母為我們包上一本本的教科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永遠站在我們身旁、傾其所有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時,能耐心傾聽我們哭述,安慰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下錯誤時,能毫不計較、包容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時,衷心為我們祝福,與我們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當我們遠在他鄉、獨處異地時,思戀我們、牽掛我們的人,還是父母。
同學們,我們的的生命里有多少成功與喜悅都是父母默默支持、付出才取得的,我們成長過程中有多少失敗與苦澀是父母與我們一同承擔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沒有父母數十年如一日的點滴,怎么會有今日朝氣蓬勃、書生意氣的我們!
可是,我們都捫心自問一下,面對父母,我們真正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嗎?我們絕不能當父母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時,選擇與頂撞父母、摔門而去;
不應該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應該因為羨慕同學家庭條件好,而埋怨、嫌棄自己的父母。
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者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等價的。
是的,孝敬父母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例如,情緒失落時聆聽聽父母的一句勸告;與父母發生分歧時,不賭氣,多溝通;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東西;節假日不能回家時,給父母一聲電話里的問候等等。
最后,我想向全體同學倡議,在明天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拿起手中的電話向我們的父母說聲:“你們辛苦了!”。
關于孝順主題演講稿 篇3
這個詞語在我年輕的夢里
曾經多次在背后提醒我
不要錯過報答的季節
看故園那些日漸衰老的葉
比我成長的枝還快
快到我還來不及給它們
輸送營養
就要在風中無聲地遠去
佇立在這個蕭瑟的夜晚
我說不出秋風刮臉的冷痛
只感到內心的根須
不斷地往地下挖掘春天的井
詩歌五:孝敬蒼老
我在過年前擁擠的氣氛里
鉆回那個魂牽夢繞的故園
奶奶的白發還沒等我
回來梳理出感恩
早已亂成一團
我手提一盒遲到的腦白金
心情顯得很沉重又歡喜
奶奶渾濁的目光
讓我正常的視覺頃刻下降
我的明亮不是她的參照物
我擁有的光線來自她愛的反射
奶奶依然重復那句老土的嘮叨
我長得再高書讀得再多路走得再遠
我始終輸給她一句質樸的語言
一顆善良無私的心靈
讓我打開來自遙遠地方的禮物
打開我的心扉請奶奶進來坐
讓這個寒冬有孫子的溫暖
深情地擁抱你根根蒼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