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演講稿(精選3篇)
中小學生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四月,草長鶯飛,萬紫千紅,墨香四溢的實驗中學迎來了第二屆讀書節。在校園里行走,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書香,耳畔聆聽的是瑯瑯的書聲,心里涌動的是暖暖的熱流。這位無聲的朋友,它引領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它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它帶我們領略無邊的風光,給予我們無聲的力量。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書籍。
讀書節,顧名思義,就是為讀書設置的節日,在節日里大家一起讀書,交流讀書收獲,共享讀書的快樂。讀書,就是要把書當做朋友一樣,去讀懂這位‘朋友’內心最深處的世界。分分秒秒的變化就這樣靜靜地發生在我們翻動書頁的瞬間,點點滴滴的收獲就這樣默默地形成于我們提筆書寫的時刻。
今年,我們學校添置了大量適合我們少兒童年閱讀的優秀圖書,這些精神食糧培養同學們的讀書興趣,營造良好的書香校園氛圍,所以,我們更加期待讀書節的順利舉行,并取得預期的效果,而這一切,還需要全體同學和老師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
這次讀書節開展的活動有:好書交換、書簽制作、手抄報展評、詩歌朗誦、故事演講、讀書征文競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家都要參與進來,成為讀書節的主人。
近年,國外流行一種五步讀書法,國外一些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讀書法符合人們讀書中的一般思維規律,有助于理解書本內容和增強個人記憶力。
五步讀書法過程如下: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瀏覽:這是讀書的第一步,當拿到一本書后,首先應概要地讀一讀該書的提要、目錄,以便以該書有個大體的了解。
發問:這一階段,要讀書中各章節的標題以及章節承上啟下的內容,一邊粗讀一邊提問。這樣可以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自己的鉆研。
閱讀:如果說瀏覽、發問敲開了書本知識的大門,閱讀則是登堂入室。
復述:即“回憶印象”,如俗話說的“過電影”。離開書本。回憶書中的內容,看自己發問題目上否獲得了正確的理解。這是自我檢查學習效果的方法,也是鞏固記憶的手段。
復習:一般在復述后一、二天內進行,隔一段時間再重復一次,可以鞏固已有的知識,又能溫故而知新,從中獲得新的體會。
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每天堅持看30分鐘以上,日積月累,你的知識將極為豐富,你的作文將特別精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有句勵志詩: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希望大家“愿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從書里走進去,享受精彩的童年,從書中走出來,創造亮麗的人生。
謝謝大家!
中小學生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2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題記
窗外,太陽綻出最燦爛的笑容,慈祥地望著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陽光透過玻璃窗射進我的小屋,像母親的手在撫摸,渾身暖洋洋的。無數纖塵在金色的光芒里飄舞,宛若童話里的精靈在慶祝春天的到來。作業已經完成,我這幾天在課業的路上跑得還算輕松,蟄伏了一冬的活動機能也已經蘇醒過來,生命的活力像一匹小馬駒在我的身體里激蕩,該干點什么才好呢?
書之韻
這樣的日子,我覺得讀書再適合不過了。
別的孩子總是抱怨父母的如影隨形,而我的父母卻是任我逍遙任我玩。而我偏偏不太喜歡出去玩,于是我就和書交了朋友。
泡一杯茶,叫碧螺春還是我鐵觀音的,我總叫不上名字,不過這絲毫不減我對茶的熱情。看蜷縮的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開身體,一個長長的懶腰伸過,然后沉沉浮浮,像極了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的一葉扁舟,像古道夕陽中躑躅獨行的旅人,升的上去了,飄的落下了,熱氣縷縷升起,整個人便氤氳在縹緲的霧氣中了。
捧一本也許裝幀并不精美的書,翻開來細細的讀,讓墨香混著茶香侵入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就連小屋也香氣四溢,經久不散。
書之道
我們的心思總得有個人為我一詞道破,書便是的朋友。不管是小說還是散文,唐詩還是宋詞,某一段某一句,抑或某一個詞總會有和我們的心靈絲絲入扣的地方。那相通的情感時常讓我激動不已,那是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所以說,書亦是知己。朋友易得,知己難求啊!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書的世界里,已然是包羅萬象了,讀書還是游歷世界,擴寬視野的方法。我沒有能力走出現在拘囿我的這方土地,但讀書已將我的世界無限量地放大了,我足不出戶,便可閱盡人間春色,豈不妙哉?
書之情
讀書時,我會哭,會笑,會慶幸,會遺憾,我覺得只有把心交付于書,才能真正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在它的世界里,我很快樂,因為我找到了我可以交付于心事的東西,將一切情感全部寄予上面,正如每次一個人出去旅游時,就感到與古詩中那些愁苦的旅人一般感到寂寞與空虛,一想到這,也唯有書才能消除這一切一切的情思了。
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讀書就是好。
中小學生世界讀書日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如果我問,4月23日是什么節日?大家一定都知道,是“世界讀書日”,今年4月23日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這是值得每一個愛書的人銘記的日子。
我以為,對于識字的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讀書。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林語堂說,“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家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詩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十數本書狼藉橫陳于沙發之上,然后隨意所至,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即便是在應該出現書聲瑯瑯的校園,喜愛讀書的人又有多少?
我以為,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讀書人。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然而靜靜的閱讀似乎成為一種極大的奢望。我們習慣用忙來做不讀書的理由。其實,忙碌的日子,更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閱讀可以讓我們我慢慢變得成熟、冷靜、自信。
親愛的老師們,讀書吧。
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正如巴丹所說:“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豐盈的精神世界。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孱弱,人生不再孤獨,讓我們成為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的人。
讀點文學書,讀點科技書,讀點教學理論書,畢竟我們不可能給學生我們所沒有的東西。讀書,從小處說,為了豐富自己的學識;從大處說為了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從近處說,為了幸與不幸做了我們學生的孩子;從遠處說,為了鑄就我們明日的輝煌。
親愛的同學們,讀書吧。
讀書能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誰在看書,看哪些書,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著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讀書能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富強和騰飛必然要以知識凝聚力量,而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知識經濟社會,讀書是創造力和活力的起點,是文化底蘊的基石。
面對我國有讀書習慣的人只有5%、閱讀率持續下降的現狀,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需要重新喚起讀書激情,親近圖書,全校閱讀,讓我們的校園少一點喧囂,多一點書卷氣;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讓讀書成為我們的學校的風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