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國工匠演講稿(精選5篇)
做大國工匠演講稿 篇1
同志們:
大家好!
自從南北機車合并以后中國中車股票暴跌,為了振奮民心,“大國工匠”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成語一是表明中國是大國,二是夸獎技術工人的手藝和敬業精神。
為什么一定要是大國工匠,而不是大國大師、大國專家呢?因為這年頭大師、專家、教授、學者約等于坑蒙拐騙,造詞者想來想去只有“工匠”一詞帶有農民工進城般的質樸,沒人會拿這個頭銜去騙吃騙喝,所以最后決定用“大國工匠”。
說到中國最有名的工匠那非魯班莫屬。魯班原名叫公輸班,祖上幾輩都是木匠,自從魯班繼承了父輩的衣缽后勤奮鉆研,發明了鋸、刨子、墨斗、曲尺等一大批工具。但當時是戰國時期,天天都在打仗,今天剛建起的房子,明天一把火就燒沒了。這就好比在爽朗的女生面前耍心計,在豪邁的女生面前裝純情,注定成功的機率都不高。
終于有一天魯班開竅了,既然天天打仗,索性就為打仗服務好了。于是到了喜歡打仗的宋國推銷自己的攻城工具,這些產品富有很大的時代意義,備受賞識,宋國決定訂購一批。但魯班剛跟宋王簽完合同墨子打著和平的旗號就出現了,兩人都是木匠出身,互相看不順眼,且墨子又是來砸他生意的,魯班哪里肯讓,九設圍城與墨子較量。
結果呢,魯班輸了個稀碎,宋王一看這丫的靠不住,趕緊退貨。魯班為人心胸比較寬廣,不去計較輸贏,專心向墨子請教,并很快接受了墨子主張“制造實用的生產工具,反對為戰爭制造武器”的思想。墨子是當時很有名的思想家,魯班發明的工具因為貼上了“墨家制造”的標簽頓時銷量暴增,魯班本人也名氣大噪,成了木匠的祖師爺。到了現在,經過幾千年的包裝,都成了木匠的代名詞。
“班門弄斧”和“關公面前耍大刀”同是形容在行家面前賣弄手段,為什么不稱關公是大國工匠呢?因為在魯班面前你只是丟點臉面,而在關公面前你丟點的就是腦袋。
“亂紅飛過千秋去,一拍兩散雞蛋黃”,哪怕當不成大國工匠,也要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哪怕逢賭必輸,也要胸襟寬廣,最后給你個忠告:千萬別買中國中車的股票。
做大國工匠演講稿 篇2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 APEC會議制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制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欲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于技藝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每一個從事五金制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做大國工匠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傳統服裝行業競爭壓力大,學藝的過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資待遇也不高,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意來做學徒。即使有也很難熬過三年學徒期,無法出師。”3月31日,靜安區政協委員馬穎慧在靜安區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指出,上海傳統技藝正面臨人才斷層、后繼無人的窘境,引起委員們的強烈共鳴,大家一致呼吁弘揚“工匠精神”,救救滬上“老字號”。
靜安區擁有豐富的滬上“老字號”資源,漫步陜西北路,“白玉蘭”真絲、“第一西比利亞”、“美新點心”等。其中,魯庵印泥制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縫紉技藝、龍鳳旗袍手工制作技藝、鴻翔女裝制作技藝、王家沙點心制作技藝、陸氏傷科療法、大美華布鞋制作技藝等等,都是滬上“老字號”非遺技藝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來,眾多滬上“老字號”品牌陷入青黃不接、人才斷檔、后繼乏人的繼承荒。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被調查者中僅有1%的人愿意當工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鳳旗袍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方素文告訴記者,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從事技術工作,這種人才發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僅讓“老字號”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陷入繼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創新創造活力的迸發,更讓中國制造遭遇“人才瓶頸”。
有委員指出,一些“老字號”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歷史負擔重、人員結構老化等原因,市場化能力和品牌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明顯不足。加之“老字號”品牌的工匠整體收入不高,國家級、市級的“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難以得到與自身精湛技藝相匹配的收入,學徒收入則更加有限,造成了像方素文這樣的“老字號”技藝非遺傳承人招不到學徒,或者只能招收外地學徒。但在上海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壓力下,部分有發展潛力的學徒無法安心學藝,跳槽離職率很高。
委員在調研中還發現,被認定為靜安區級非遺傳承人的,目前尚只是榮譽,沒有相關津貼。此外,根據現有國家相關政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每個項目只限一位,這讓該技藝師承的其他中高級技師看不到希望,從而導致動力不足、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拯救“老字號”呢?有委員倡導,當今社會需要重視匠人、匠藝、匠心的培養,加大對勞動技術能手、手工藝能手等特殊人才的關注和扶持力度。還有的委員發現,靜安區政府相關部門就曾牽線逸夫高級職校與“老字號”企業對接,為非遺傳承人輸送了一批學員,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社會反響。因此建議讓靜安區域內眾多的國家、市、區級的非遺技術、“老字號”品牌文化和歷史走進學校、走進社區。同時關心好區域內各級非遺傳承人、中高級技師隊伍,進一步調動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
據了解,去年靜安區相關部門做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率先推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資助計劃》,作為區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的一個項目,對區內非遺傳承人帶教學徒及學徒本人進行資助,在一定程度上對保護和鼓勵非遺技藝的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對非遺傳承人及學徒也產生了激勵效果。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靜安的“老字號”品牌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非遺傳承人才集聚,資源優勢明顯,基礎工作也較為扎實,委員們呼吁,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遺產日為契機,喚起對老字號非遺技藝傳承的重視。
謝謝大家!
做大國工匠演講稿 篇4
同學們:
大家好!
自從南北機車合并以后中國中車股票暴跌,為了振奮民心,“大國工匠”一詞應運而生。這個成語一是表明中國是大國,二是夸獎技術工人的手藝和敬業精神。
為什么一定要是大國工匠,而不是大國大師、大國專家呢?因為這年頭大師、專家、教授、學者約等于坑蒙拐騙,造詞者想來想去只有“工匠”一詞帶有農民工進城般的質樸,沒人會拿這個頭銜去騙吃騙喝,所以最后決定用“大國工匠”。
說到中國最有名的工匠那非魯班莫屬。魯班原名叫公輸班,祖上幾輩都是木匠,自從魯班繼承了父輩的衣缽后勤奮鉆研,發明了鋸、刨子、墨斗、曲尺等一大批工具。但當時是戰國時期,天天都在打仗,今天剛建起的房子,明天一把火就燒沒了。這就好比在爽朗的女生面前耍心計,在豪邁的女生面前裝純情,注定成功的機率都不高。
終于有一天魯班開竅了,既然天天打仗,索性就為打仗服務好了。于是到了喜歡打仗的宋國推銷自己的攻城工具,這些產品富有很大的時代意義,備受賞識,宋國決定訂購一批。但魯班剛跟宋王簽完合同墨子打著和平的旗號就出現了,兩人都是木匠出身,互相看不順眼,且墨子又是來砸他生意的,魯班哪里肯讓,九設圍城與墨子較量。
結果呢,魯班輸了個稀碎,宋王一看這丫的靠不住,趕緊退貨。魯班為人心胸比較寬廣,不去計較輸贏,專心向墨子請教,并很快接受了墨子主張“制造實用的生產工具,反對為戰爭制造武器”的思想。墨子是當時很有名的思想家,魯班發明的工具因為貼上了“墨家制造”的標簽頓時銷量暴增,魯班本人也名氣大噪,成了木匠的祖師爺。到了現在,經過幾千年的包裝,都成了木匠的代名詞。
“班門弄斧”和“關公面前耍大刀”同是形容在行家面前賣弄手段,為什么不稱關公是大國工匠呢?因為在魯班面前你只是丟點臉面,而在關公面前你丟點的就是腦袋。
“亂紅飛過千秋去,一拍兩散雞蛋黃”,哪怕當不成大國工匠,也要為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哪怕逢賭必輸,也要胸襟寬廣
做大國工匠演講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同學,
大家好。
工匠精神是對工作的執著,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起點。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態度,那么我們將會覺得工作毫無樂趣,工作的業績更無從談起!沒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視工作的人。不同的態度,成就不同的人生,要么成為一名真正的工匠,要么碌碌無為過完一生。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抬頭苦笑著說:”沒看見嗎?砌墻!這可真是累人啊......
第二個人抬頭苦笑著說:“我們在蓋一棟高樓。不過這份工作可真是不輕松啊......
第三個人滿面笑容開心地說:”我們正在建設一座新城市。我們現在所蓋的這幢大樓未來將成為城市的標致性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夠參與這樣一個工程,真是令人興奮。”
十年后,第一個人依然在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里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可見,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軌跡,有的人成為單位的中流砥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牢騷滿腹,到頭來仍一無所獲┉┉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們,決定我們呢?我想是“態度”!是我們積極、專注的工作態度!
我們做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不在于客觀因素,而在于我們做事的態度。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只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不為困難所嚇倒,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成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面對困難,我們不應該去抱怨,應該像海燕一樣勇敢的面對,去感悟克服困難后的那份喜悅,那份成就,那份自豪!回頭看去,其實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人生如此,企業也是如此,面對20__年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中能化工沒有抱怨,在領導的帶領下,在全體員工的努力下,降消耗、增效益,上下一心,積極應對,最終取得了盈利一個多億的好成績!
我們改變不了現實,那么我們就要改變自己!在眾人口口不離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人心浮躁唯金錢論英雄的社會,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潛心做事、誠心做人,就更別說用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項事業了。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工作很累,錢掙的很少”, “做同樣的工作,為什么他掙的比我多呢?”,“領導為什么只重視他,委以他重任呢?”作為員工,不要總抱怨老板沒有給你機會,有空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你是否能夠在老板交給你任務時,漂亮的完成任務?你是否平時就給老板留下一個能夠承擔責任勇于負責的印象?如果沒有,你就不要抱怨機會不來敲你的門。當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騷、少一些理由,多一份認真、多一份責任、多一份主動的時候,你在看看機會會不會來敲你的門?
世界是一面鏡子,照射著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是什么樣子,這個世界就是什么樣子。選擇抱怨,我們內心就會充滿痛苦、黑暗和絕望;選擇感恩,我們的世界就會充滿陽光、希望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