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發言稿(通用3篇)
黨員干部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發言稿 篇1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南平市委、副市長廖俊波雖因車禍不幸離去,但他在面對各種“誘惑”“橫眉冷對”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在對待百姓“甘為孺子牛”、“撲下身子,沒有架子”的服務態度,在對待工作“拼、嚴、快、實”的奮斗精神將被百姓永遠銘記和傳揚。
廖俊波為什么會如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據采訪手稿報道,“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說,“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里沒錢,你怎么當村主任,怎么做事啊?”廖俊波說,“這么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污染,你們想干的話,我全力支持!”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xx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真實價值和深刻意義。只要把腳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百姓之所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親臨親為,就沒有過不了的河,解決不好的“難題”。
在困難面前是否敢于“面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驗一名黨員干部黨性是否堅定,能力是否過硬的“試金石”。
據采訪手稿報道,“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項目。拆遷,地方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群眾利益受損......”,這是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形象的“再現”,是人民好干部的“典范”和“縮影”。正是由于在改革創新和扶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廖俊波一樣“敢于擔當”的優秀黨員干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取得一個又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就拿20xx年四川的脫貧攻堅來說,據資料統計顯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貧攻堅中,就有27名優秀黨員干部在扶貧攻堅中殉職,有50多名在扶貧攻堅中受傷......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優秀而充滿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筑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陽光大道”,應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為黨員干部應繼承其“優良精神品質”,踏著“他們”沒有走完的“足跡”繼續前進,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積極主動作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事業奮斗不息!
黨員干部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發言稿 篇3
廖俊波同志到底有怎樣的魅力?我認為他身上最大的魅力還是心的魅力,是他那種百折不撓、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革命精神。因此,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一、心無旁騖干實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廖俊波入黨20xx年,無論組織安排的哪個崗位都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高度負責、砥礪前行。學習廖俊波同志,做“兩學一做”的排頭和樣板,把學和做變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做老百姓衣食父母,不能忘記我是農民的兒子,是黑土地養育了我們,為官做事要落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二、用鐵肩扛起責任,敢想敢做、善作善成。廖俊波無論是在鄉鎮、園區、縣委還是市政府,他都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推動一個個地方舊貌換新顏。作為黨員、作為一方父母官,要向廖俊波學習,要把困難當機遇,把壓力當動力,不講困難只講辦法。雖然,在推進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肯定還會面臨諸多的難題,但不會退縮,用鐵肩扛起責任,奮勇爭先、勇往直前,要像廖俊波那樣,“走到哪里,哪里就會大變樣!”
三、滿腔熱血向前沖,信心百倍、久久為功。讓黨的聲音通過實實在在的實惠念叨在老百姓的嘴里,響徹在老百姓的耳旁。要真正地把工作當成一種愛好、一種追求,讓廖俊波那句“我不累,工作是快樂的!”成為座右銘和口頭禪。向廖俊波同志學習,我更堅定了信心,情愿累脫幾層皮,也要擔得起振興一方的重擔。
四、用人格凝聚力量,燃起一團火、立下愚公志。要像廖俊波那樣,再大的權力也要為黨的事業謀公事,再小的權力也要為百姓的利益謀小事。要腰桿直、底氣足,真正用打鐵自身硬的磁場,形成十指握拳、眾人劃槳開大船的發展合力。
俗話說,腳上沾滿泥土,心中才有力量。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一名鄉鎮黨委書記,不僅要自己背起石頭走在前面,還要一群人跟著愚公移山,更要一方人一呼百應把高山變平川。我一定以廖俊波為榜樣,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用渾身的汗味、滿身的泥巴,帶領百姓推動黨的政策在石文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