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金塔精神 狠抓工作落實
3、要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我們推進小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推進新農村建設,重點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抓起:一要以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為核心,發展壯大農村經濟。要牢牢抓住國家和省市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投入的有利機遇,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黑河節水灌溉、鴛鴦灌區續建、鄉村道路、人畜飲水、清潔能源等領域興辦一批投資規模大、對農村生產具有長遠帶動作用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促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產業化經營為龍頭,不斷壯大棉花、肉羊主導產業基地,圍繞棉紗紡織、肉羊分割、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增值。要堅持用發展工業的思路謀劃農業,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程度,推進傳統農業向高效型現代農業的轉變。二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要認真落實中央農資補貼、農機具補貼、兩免一補等各項惠農政策,嚴格控制農民負擔反彈,使農民真正實現減負增收。要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通過新上工業項目吸納一批,集中培訓輸出一批、從事二三產業消化一批和重點工程轉移一批的辦法,加快勞務經濟發展,拓寬農民增收空間。要多方爭取扶持新農村建設的各種專項補助資金,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加大投入,促使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三是以村鎮規劃為龍頭,改造建設新村莊。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布局合理、經濟實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搞好村鎮規劃,切實做到先規劃,后建設,無規劃不建設。要抓好試點,在認真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選擇基礎條件較好、輻射帶動作用強的中心集鎮和中心村先行試點,逐步推開。尤其要抓住省市篩選確定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機遇,積極作好申報工作,爭取省市支持,力求取得突破。要強化環境整治,把改善農村環境面貌與改變落后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以開展“六改”、“四普”、“三清”為重點,大力組織實施城鄉衛生文明工程,抓好改圈、改廁、改廚、改水、改房、改路“六改”工程,鼓勵扶持太陽能、沼氣池、有線電視、電話“四普及”,積極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村莊、清潔道路“三清”活動,努力建設綠色生態家園,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四是以創建活動為載體,營造新風尚。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三下鄉、常下鄉”活動,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教育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認真落實村民自治條例,健全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的工作機制。要積極開展和諧鄉村創建活動,健全完善農村弱勢群體救助制度,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等保障機制,使廣大農民真正實現少有所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濟。五是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培養造就新農民。不斷加強對農民文化知識、實用技術、經營管理和勞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增強農民的務農技能和就業能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4、要不斷深化城鄉改革。改革是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的改革,重點要抓好“三項改革”、“七個完善”。三項改革:一是財政省管縣改革試點工作。相關部門和鄉鎮要認真學習,吃透財政省管縣的精神實質,認真分析財政省管縣后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制定方案,拿出具體的配套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取得圓滿成功。二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按照“五個覆蓋”的要求,創新社區醫療服務和城市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努力解決城鎮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完善縣醫院、鄉鎮醫療機構的管理體制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運行機制改革,不斷提高城鄉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三要抓好教育布局調整改革。著眼于三中建成后的實際需要,開展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按照有利于學生、有利于群眾、有利于教育發展的原則,制定好教育布局調整方案,整合教育資源,確保教育布局調整順利進行。關于“七個完善”,具體內容縣上已經研究明確,形成了具體的意見,希望各級按照縣上的統一安排,認真抓好落實,促進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發展的活力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