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年級家長發言稿
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欲望嚴格,情緒欲求寬松。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并請家長稱贊他!只要家長與孩子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孩子不但成績優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五、家長要掌握有效的指導學習的方法。
1、讓孩子每天堅持復習和預習。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即使是100個完全學會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記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墒峭蟮挠洃洔p少就很慢了,1個月后大概還能記住20%,為了不將學過的忘記,復習很有必要。當天復習由于記憶仍新,所以學習過的能記住,也可達到學習的成就感、滿足感。如果兩三天后才復習,由于記憶已經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如果完全不復習的話,學過的就漸漸忘記了。低年級如果每天復習,課業一定跟得上,而且會對功課產生自信。復習以后再預習,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不懂之處可以在上課時特別注意聽。
2、家長依條理指導。
要依條理思考是有點難,尤其是數學,因為小孩還不習慣理論性思考,不會的地方家長請畫圖說明,以漫畫的方式寫出來,讓小孩整理一下思路。
3、回到“絆妝之處重點指導。
當小孩帶回的作業或測驗卷上有“×”的記號時,注意這代表孩子的薄弱環節,不要用這樣的話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聰明,都會了,就是太粗心,下次細心點!” 所謂的“粗心”其實是知識掌握不夠熟練,一定讓他弄清楚熟練掌握不可。從一年級開始,父母就得注意小孩是否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知識,如果基本的部分不會,“漏洞”就會越來越大,以后出現問題再回過頭來尋根求源,
家長和孩子將會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
4、文字與演算的練習本要認真準備。
讓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如果家長把不要的紙拿來當小孩的草稿紙,演算紙,小孩會認為反正扔掉,亂寫也無所謂,自然無法養成規規矩矩寫字的習慣,因此,為孩子準備好筆記本,演算本,讓孩子方便書寫,養成認真寫字計算的習慣。
5、決定學習目標與時間。
家庭學習要分配時間,先訂計劃,星期幾學習什么科目,以及多久時間,一般而言,家庭學習的時間是“學年×10分鐘”,但因為還有作業,所以低年級大約30——40分鐘,在此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小孩依計劃完成功課,必須給予鼓勵與贊美,中途做完了,坐得住的孩子延長學習時間沒關系,但坐不住的孩子,只要功課做完,就可以讓他解放,出去游玩散心。因為最初依計劃完成功課,得到成就感與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在小孩讀書途中叫他做事,否則他的節奏會亂掉,變得缺乏集中力、持續力;第二點,要遵守家長與孩子的約定,不要本來說好寫一頁,結果因為很快完成,就要求小孩再多寫一頁,也不要因為他沒有認真做完,就以延長學習時間來當作懲罰,這樣會帶來不信任感。
六、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會推動孩子不斷進步。
1、不要忘了“皮格馬列翁”的效應。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等完成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對100名兒童進行了“發展測試”中,在進行智能、體力等項目測試后,向教師提供了虛構的信息,說100名兒童中有20名發展優異并出示名單。一年后復試的結果表明,出示名單的兒童,成績明顯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潑開朗,虛幻變成現實。這種由于期望不同而導致兒童發展出差異的現象就是期望效應。羅森塔爾借名于現象相類同的皮格馬列翁神話,稱這種效應為“皮格馬列翁效應!奔彝ブ,父母的教育態度也是一樣,父母在心里想著:這個孩子的頭腦怎么這么笨,怎么花了那么多錢補習,還是看不見什么效果呢?這樣想,就會表現在態度上,小孩子很敏感,感覺出大人這種態度后,便會喪失興趣,這就是負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家長發現孩子優點,就稱贊:“好棒!”看見他為朋友做了什么事,不要責怪他:“你怎么這么做……”應該稱贊他:“真會幫助別人,乖孩子!碑敽⒆泳趩蕰r,不要說:“你看,誰叫你不聽我的話的!”應該安慰她:“你的心情,我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笨,一定有進步的潛力,在學習方面也是這樣,如此一來,就能養育出正面的皮格馬列翁效應期待下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