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研組評課會發言稿
一、首先表示祝賀:
我手頭有兩本雜志,分別是《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這都是教
育部主管的刊物。這兩本雜志上分別有我們雷老師和王老師的論文發表。這兩篇論文都是在“青年教師聽評課、論文答辯”活動中撰寫的。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積極實踐、用心反思,并將它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出來,就能得到編輯的青睞。編輯最欣賞的就是來自于一線的老師活生生的論文。再次向兩位老師及他們的導師李老師、劉老師表示祝賀。組長要組織寫一篇新聞宣傳稿,這是我們初中數學組的成果。當然,寫論文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寫論文促進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
二、分別用一個詞評價一下七節課:
王老師機智靈動,李老師舉重若輕,王老師娓娓道來,何老師如繭抽絲,周老師如剝筍
層,徐老師厚重大氣,雷老師行云流水。這不僅是這節課的風格特點,也是平時的工作給我們的感受。
三、和數學老師交流幾條意見:
交流意見前,先說明一下自己。首先,我把自己當做一個學生,進入課堂我能學習多
少。其次,在編輯《教研之窗》中,一邊編輯,一邊學習,一邊思考。第三,在原單位,曾請來了數學專家搞了很有實效的數學教研活動。第四,幾年前,在小學期間,也帶過一學期的數學課。
下面分別談八條意見,班門弄斧,僅供參考。
1、面對學生是要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就如同面對領導一樣。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講的不講。要講的一定要講清楚。口齒清晰,不含糊,簡潔明快,指向清晰。
2、例題的作用是什么?講清楚例題是在發揮例題的作用。使用例題才是發揮例題更大的作用。我的孩子在高中,不會做數學題的時候,我通常都是讓他看例題,看課本的例題,看教輔資料的例題,從中尋找方法。
3、老師怎樣講解才是高效的講解?數學課堂肯定要講數學知識,講數學題。但只講知識和題,不是高效的講解。老師應該在講知識和題目中講疑點和難點,進行規律揭示和方法指導,并將之很好地接合起來,才是高效的講。
4、數學課堂怎樣進行探究?學生做題肯定在探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分析題與題之間的關系,探究得出規律和方法,才是真正的探究。
5、數學課堂結構應該怎樣變革?這次聽的六節課都是步步推進的課。換言之就是從1到2的課,能不能嘗試有的學習內容可以變換為從2到1再到2。還可以從1.5到1到1.5到2。幾年前有個數學老師問我,怎樣在數學課上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我告訴他,可以嘗試將一道難題一開始就拋給學生,當學生不會做時,再回到開始的基礎學習,這就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實,課堂結構和寫文章一個道理,寫文章如果一直是順敘,就會乏味,有時候可以嘗試去倒敘、插敘,這樣就會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在分析課堂結構的時候,我們還要思考,難題、拓展題在什么時候解決合適?我認為應該在課堂上,如果同樣的題布置下去,可能只有20%的學生可以做出來,那么在課堂上就可能有30%的學生做出來。
6、作業怎樣布置才更高效?老師們通常都在為作業痛苦,每次好多題學生不會做,每天總有幾個學生不交作業。我思考了一下,原因是學生自己對作業沒有做到心中有數,作業前很茫然,所以,作業的質量不高。有一個高一的學生曾告訴我說,晚上,當自己打開九門功課的作業,不知道每門功課到底是什么的時候,就想大哭一場。怎樣做到學生作業前心中有數,看一些戰爭劇的戰前“沙盤推演”獲得了一些啟示,戰斗任務是拿下3971高地,戰前指揮官們肯定先要“沙盤推演”,進行地形觀察、火力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分析,以保證戰斗取得勝利,如果光把這一戰斗任務交給參戰部隊,然后由參戰部隊自己去攻占高地,效果肯定沒有“沙盤推演”的好。我們絕大多數老師布置作業,就是臨下課前,或者是臨放學前,隨后就說一下作業是什么什么,從第幾頁到第幾頁。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最后的3——5分鐘,對當天的作業進行“沙盤推演”:每道題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哪些題是基礎題,哪些題是拓展提高題,分別要注意什么,整個作業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這樣經過推演后,學生家庭作業的質量一定能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