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座談會發言稿(精選3篇)
課堂教學改革座談會發言稿 篇1
老師們:
晚上好!今天我們召開課堂教學改革動員會,其目的是明確目標,統一思想,扎實穩妥地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在2019年就有過探索,全鎮推行洋思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模式,最后發現并不適合我們小學生。他們自學能力極其有限,最后是不了了之。去年放寒假前教務處結合縣教研室關于初中質量評價標準,又起草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也讓大家進行了學習討論,發現操作很繁瑣,而且導學案我們沒條件印刷。開年來就沒有推行。教務處在近段時間重新對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定位,確立了“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作為我校全面推行的課改模式。前期我們也進行了全員培訓,相信大家已經領悟了改模式之精髓。下一步就是在實踐中推行。3月3日,我參加了縣局召開的全縣教育教學工會議。會議上分管教學的彭局長和楊局長在講話中,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會議上出現最頻繁的字眼。在這里我截取一部分咱們一起學習:
楊局長在講到“強化管理意識”這一環節時說“校長要堅定課改的信念不能變,堅定課改的決心不能變,繼續探索課改的有效途徑不能變,有效提高課改質量的追求不能變。要深化認識,在扎實推進新教育、高效課堂上下功夫;要聚集課堂,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上下功夫。要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學習常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學常規,重點抓集體備課的有效落實,抓教學反思的到位;要進一步探索不同課型的結構特征,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要進一步開展教學方法的選擇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在 “強化特色意識”這一環節強調“所謂特色學校,它要有一般學校所共有特征,同時,還要有不同于其他學校的個性特征,即“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獨特性。” “ 常規教學要做到“人有我精”,要堅持做到“八字方針”:備課要“深”、上課要“活”、作業要“精”、手段要“新”、輔導要“細”、負擔要“輕”、分析要“準”、質量要“高”。課堂教學改革要做到人無我有,要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進學習型理想課堂。在這個框架下,小學要探索快樂課堂。學校和教師要運用各種激勵方法,培養、保護學生積極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會學、樂學,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成長,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如草店鎮中心小學的“嘗試教學法”,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典型。”
彭局長要求從今年開始全縣中小學要整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要“一刀切”。并明確了縣教育局督導課改推進的時間節點:3月15號前召開教學及課改動員會,5月15日左右進行第一輪督導評估。10月15號左右進行結論性評估。
所以我們的課改不能再猶豫,不要還存在幻想。在這里我們要求不論哪個學科都要改,不論年紀大的還是年輕的教師都要參與。我們已經進行了幾次的培訓,對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及操作要領已經了然,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認真踐行。從備課,從上課,從教研活動等都要按照這個模式的要求進行。這個模式的核心仍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小組合作學習必不可少。那么我們課桌椅要擺成小組形式。剛才教務處領學了關于小組學習的引領資料,我們要注意分組的合理性,合作組織的可控性,合作的必要性和進行的實效性。在推行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時地總結和反思,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研討,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確保改革的良性推進。教務處要迅速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評價機制,注重過程管理,以有效的激勵手段促進課改的實施。
老師們,我們一直在抱怨平時教得累,學生也學得辛苦。課改就是解決這些苦惱的法寶。在改革的初期,大家會覺得很辛苦,因為我們要丟掉多年習慣了的東西,這是要陣痛的。我們會自覺不自覺的受舊的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干擾,此時你要逼得住,堅持下來,一段時間后,你就會收到新理念新辦法帶給你的紅利。到那時我們才會真正實現課堂的減負增效的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座談會發言稿 篇2
我是紫溪中心小學老師。今天能夠參加這次座談會,感到非常榮幸。2019年以來,在縣教育局和教科中心的指導下,我校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特別是在圍繞高效課堂建設中班級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小組建設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下面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做簡單的匯報。
一、加強宣傳與培訓,提高教師認識
因我校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改革初期教師的抵觸較大,為此我;ù罅處熯M行了各種培訓,首先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局有關課改方面的文件精神,引起教師的重視;其次帶領教師去課堂教學改革做得好的學校去參觀學習;第三,利用網絡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從思想上改變教師不想改革的觀念。培訓結束時,每位教師都有不少于3000字的培訓筆記,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撰寫教學反思。
二、加強領導,保障得力
我校及時制定課改實施方案,并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以校長為組長,主管教學副校長親自帶頭,行政領導分年級跟班深入教學,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學校撥出課改專項經費,滿足教師培訓及教學活動需要。為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在教師年度考核中,課改一線教師評優評先優先考慮。
三、轉變班級管理模式,實施班級管理“小組化”
教學模式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與試驗,初步確立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講點撥—有效訓練”為我校的教學模式。
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倡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高效課堂的高效,關鍵在于“小組”學習的高效,所以我校將學習小組的建設做為這次課改的主要工作來抓。在小組劃分時要求教師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同質結對,異質幫扶”的基本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劃分。把每班學生分成6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科學合理地組建并管理小組,使班級管理實行“小組化”。在小組建設中,我們還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小組評價機制。評價實行量化積分制,每小組的得分就是小組每個成員每一天方方面面實際表現的打分。一天一記錄,一周一匯總,一周一評比。以表格形式貼在教室,每個班每兩周評選先進小組一次。學校每個月評選一次,進行全校大會表揚。目前學生每天,每節課都表現的有激情,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學習上,享受學習的快樂。
四、狠抓學校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為了督促教師的工作,認真落實教育局提出的教學月檢月報制度,每次的檢查都有記載,對教師的教案、作業批改提出中肯的評價,并及時公布檢查結果。學校每個月還要進行一次教學工作專題研究,認真總結,及時反思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五、用先進的文化引領人,創設特色班級文化
1、班級文化。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好的班級文化可以塑造人生,激勵人的成長,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從二方面入手:一是小組文化,每班每個小組都按學校的要求有自己的組名、組徽、組規、組訓、小組奮斗目標,制作了組牌。二是班級文化,各班制定有自己的班名、班級格言、班旗、班規。從2019年開始,每個班級建成了圖書角。學校制定了《建設書香校園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閱讀書目、實施辦法、保證措施、開展閱讀活動。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有閱讀計劃,每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得少于30萬字,背誦經典詩文,每周要有閱讀筆記,內容包括精美句段摘抄,感想體會等。2019年下期我們開展了讀書演講比賽和征文活動,檢查評比了讀書筆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上好班會課。我,F在的班會課和心理健康與安全課在每周二第一節課召開,一改過去班主任一言堂的局面。每周學校確定一個班會主題,學生分小組輪流主持,學生策劃方案,學生設計班會內容和過程,班會由學生主持,全班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班長總結上周工作,布置安排下周工作。整個過程全部由學生操作。班主任只需對班會進行評價和小結就行,達到班會的教育目標。班會課、安全課完全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培養了學生思想素質、開拓思維,增長才干,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大力開展星級學生評比活動。星級學生涵蓋范圍廣,人人都有選上的可能,學校堅持一月一評比,由班級進行初選,選出“班級之星”,交學校審核通過后,授予學生“校園之星”榮譽稱號。每個學期學校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評選出5名“五星學生”。
六、對工作改進的反思
1、小組建設評價機制有待改進。由于我們的小組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小組很難拿統一的尺度去評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機制進行改進,使它更好的發揮激勵作用。
2、師生角色定位轉變不到位。在班級事務上有的班主任還是不敢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管理,許多事情還有事必躬親,效果不是很好;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還不是很強,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班級及學校事務的管理之中,小組長還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經過大膽、刻苦的實踐,我校的課堂教學變樣了!在課堂上常常能聽到學生彰顯個性的精彩發言,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充滿自信的展示。新課堂讓學生學會了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經驗的獲得,培養了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與創新,使學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長。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任重而道遠,還有待于我們去不斷總結與反思。
課堂教學改革座談會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同學們:
大家好!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車注。”
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顯著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布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于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著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著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圣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__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__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著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